一九九七年的西方文化界和文藝界,雖然缺少了往年的喧囂,但偶爾的幾點星火,還是給當年世界人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并在以后的很多年中,不斷的影響著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思想生活。
一九九七年,被譽為“人民的吟游詩人”的意大利作家達里奧·福,憑借著其作品《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在意大利國內掀起了一片不小的波瀾。
一九九七年,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第七部電影《泰坦尼克號》在全球上映。這部197分鐘的電影長片,以其獨特的選題,宏大的時代背景,凄美的愛情,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刮起了一股觀影熱潮。
在次年舉行的第七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舉攬獲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在內的十一項奧斯卡大獎。而上一次有影片能在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如此多的獎項,還是在一九六零年,那一屆獲獎的影片叫做《賓虛》。
《泰坦尼克號》雖然沒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獎,但依然捧紅了男女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萊特。其中,被網友昵稱為“小李子”的萊昂納多,在陪跑了多次奧斯卡后,終于在2016年憑借電影《荒野獵人》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而此時,距離《泰坦尼克號》獲獎,已經整整過去了十八年。
同樣是在一九九七年,J·K·羅琳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說,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小說首次出版的印數并不多,并且其中大多數都送給了圖書館。第二年,全球最大的兒童圖書和發行商Scholastic出版社購得了哈利·波特在美國的版權并在美國出版,這個額頭有著閃電傷疤的小男孩與羅琳和出版商一起,開始創造了一個誰也沒有料到的商業奇跡。
正如我們今天已經了解的,故事的靈感來源于羅琳在九十年代初的一次火車旅行。途中,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發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發,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一個11歲的英國小男孩從此走進了羅琳的腦海,也走進了大眾的是視野中。
從一九九七年到二零一五年,由J·K·羅琳創造的這個文學系列,一共給讀者帶來了七本小說,三本相關作品,一部短篇前傳,八部根據原著改編的系列電影,一個哈利·波特主題的官方網站。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在全球創造的品牌價值已高達150億美元,而羅琳也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二零一一年七月,根據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最后一部改編的電影《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部)》的上映,標志著一個系列故事的正式結束,也標志著一個傳奇的結束,以及一代讀者對童年和青春的告別。
隨后,哈利·波特暫時告別了讀者,這個傳奇小男孩以及那個魔法世界的故事仿佛永遠結束了,而一幕幕妙趣橫生的故事,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人物,也仿佛永遠留在于人們的記憶之中了。
直到二零一六年,在沉寂了將近五年之后,J·K·羅琳再次帶著哈利·波特回到了我們的麻瓜世界。只不過羅琳這次要講的故事,將會比七部正傳小說更加的恢弘,更加的讓人期待。羅琳的創作方向,也從立足于人物和故事的創作,逐漸改變為小說系列整體世界觀的不斷完善和闡述。
今年,一共有兩部與哈利·波特相關的作品問世,一部是即將公演的舞臺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的劇本,一部是根據哈利·波特相關故事改編并已上映的電影《神奇動物在哪里》。
這兩部作品的時間線分別設定為哈利·波特正傳小說的之后與之前,是具有后傳與前傳性質的世界觀擴充作品,并可以看作是可以加入原著小說系列的正統作品。
特別是根據羅琳原著改編的《神奇動物在哪里》,從其內容設定來看,已經不僅僅是把原著中奇怪而又有趣的神奇動物展顯給讀者和觀眾,其五部的電影容量將會為哈迷們講述一段不輸于原著七部作品的恢弘故事。并以前傳性質的時間線設定,有很大可能會引入鄧布利多、伏地魔等原著的核心人物,使其與原著七部小說進行有效的銜接。
從第一部哈利·波特小說問世到如今,已經整整過去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其原作者J·K·羅琳也已經從一個窘迫的女作家,逐漸成長為一個善于經營自主品牌的文化商人,這點從今年的兩部哈利·波特作品的創作、發行、推廣可以一窺究竟。
對于一位作者或者說是文學家來講,當自己的作品成為經典的時候,原作者通常一直在做的事情是維護自己作品的正統性和嚴肅性。任何有損原作品形象的隨意擴展或者是修改都可能會引起難以預計的風險和后果,繼而影響作品的品牌形象。
所以羅琳在推出今年的兩部作品的時候,很巧妙的采用了劇本書的方式講述了兩個新故事。《哈利·波特和被詛咒的孩子》是采用授權的方式,由羅琳把關,杰克·索恩和約翰·蒂法尼撰寫了劇本,利用舞臺劇的方式進行劇情以及世界觀擴展的試水。
一方面可以對多年期待的粉絲們有一個小小的交待,維持哈迷們的關注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劇情擴展進行一次小小的測驗,看哈迷們的反應,并為后續故事的延續進行預熱和留下伏筆。而采用授權劇本書配合舞臺劇的形式,可以增加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一步進可攻退可守的品牌營銷策略。
《神奇動物在哪里》上映后,羅琳也在第一時間也出版了該部電影的劇本書,并制定了五部曲的前傳拍攝計劃,讓忠實的哈迷們可以一睹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魔法世界。也就是說,在未來幾年,又有一部宏大的魔法故事伴隨著我們的生活與成長。前傳五部曲的設定,也能感受到羅琳對哈利·波特系列品牌營銷的信心與野心。
作為一部成功的英國文學作品,這部精彩的魔法故事系列在崇尚娛樂至上的今天,一直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吸金能力,已經轉變為文化商人的羅琳肯定不會放棄自己親生親養的品牌。羅琳要想繼續維持和推廣哈利·波特這個品牌,在前傳和續集上下功夫是一方面,最重要的突破點就是在寫前續后的基礎之上,不斷擴展豐富哈利·波特的世界觀。
就如同《魔戒》的作者J·R·R·托爾金一樣,最終完成了以《精靈寶鉆》為基礎的宏大的中土世界,并依托其語言學家的功底,為書中的眾多種族創造了自己獨立的語言,在世界文學史上也算是獨樹一幟的。當然,托爾金這么做的出發點,與英國本身沒有自己的神話體系有關。不過最后托爾金終其一生,雖有遺憾,還是大部分完成了自己這個夙愿。
當然,羅琳不一定會有托爾金這么大的夢想,但至少讓自己的作品保持常新,能讓更多的哈迷們沉浸在那個充滿魔法與麻瓜的世界里,不斷探尋著未知的魔法故事,總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們期待羅琳阿姨能繼續專心創作,為我們不斷帶來更多的與哈利·波特所在的那個魔法世界有關的魔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