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下一個馬云似的人物將出現在健康領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每年在健康領域的消費能占到GDP的10%到15%,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健康領域的消費只有5%到6%。隨著國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人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將愈發提高。中國正跑步快速邁進老齡化社會的行列,雖然老齡化帶來的青壯勞動力短缺迫使中國許多行業面臨快速轉型的巨大壓力,但健康行業作為銀發產業的重要組成,將會獲得更多發展的動力。醫藥行業,是健康產業的重頭戲,在如今不論哪個行業均言必稱互聯網化的形勢下,發展醫藥電商和O2O,被眾多行業參與者一致認為是能否獲得未來20年高速發展船票的唯一機會。
醫藥電商其實并不算新鮮事物,早在2005年,北京京衛元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就成立了藥房網。隨后的幾年內,金象網、健客網、藥到病除網、開心人網上藥店、一號藥網、海王星辰等眾多在線藥店陸續成立。2014年,整個中國醫藥電商行業的營業額在百億左右,而整個零售藥房的盤子大概在3000-4000億左右,如果算上處方藥市場,那將是超過萬億的大市場。醫藥電商現在只能占到整個醫藥消費市場的個位百分比,因此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這一點可以參考中國的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軌跡。十年前,整個電商行業的營業額相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可以忽略不計,但到了2015年,網購交易額將可以占到總體零售總額的10%以上,每年增速超過50%。這些年的迅猛增長讓電商已經徹底坐穩了傳統零售行業的顛覆者角色,而且這種增長的勢頭還在愈演愈烈。鑒于醫藥零售行業的成長空間和處方藥網售解禁政策的消息,眾多投資基金、制藥企業、藥品零售企業、B2C巨頭們在這兩年開始加速布局,希望在市場啟動之前獲得發展先機。
但藥品畢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受限于《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其倉儲物流配送等要求均有別于普通商品,有資質的配套服務商并不多。受政策限制,目前各大在線藥商只能以OTC藥品和醫療器械為主,實際藥品銷售其實只在50%左右。而且在這一塊市場,醫藥電商是在和傳統藥店競爭,但無法對接醫保報銷系統則是電商的重要缺陷。
醫藥電商目前所面對的難題:
1、處方藥網上售賣政策未明確;
2、GSP對倉儲和物流要求較高,有政策門檻;
3、現有OTC藥品利潤透明,利潤率不高;
4、藥品購買人群主要為中老年,其中大部分對電商不熟悉,更加喜歡線下購買;
5、藥品購買頻次低,不容易形成高頻穩定客流;
6、醫藥電商人才的缺乏問題,使得后繼發展乏力;
7、醫保報銷體系的對接問題;
8、醫生處方信息對接問題;
醫藥電商目前主要形態:
1、以阿里健康、京東醫藥館、一號店等當前主流電商平臺為依托,開展藥品售賣。借助大平臺可以迅速獲得大范圍的布局能力,倉儲物流方面也會獲得極大借力。但缺點是大平臺用戶只關注平臺品牌本身,天然會忽視入駐平臺的商家品牌,僅借助大平臺發展,后期可能會受到平臺方極大掣肘。
2、自建B2C商城??梢詫⒆约旱钠放菩麄髯畲蠡?,但缺點是投入巨大,可能受限于資金規模無法快速完成全國布局。
3、第三方O2O平臺,利用自有配送人員,對接消費者和附近藥店,如藥給力、快方送藥、搜藥送、壹零藥鋪等。其實阿里和京東也有部分城市會開展此類業務,甚至像美團這樣的O2O行業領先者也在計劃醫藥布局。而有不少成規模的連鎖藥店,也在思考利用線下藥店布局優勢,開展藥品O2O業務。
近兩年來,電商越來越向移動端發展傾斜,可以說只有跟上移動端發展的腳步,才能保證自己不掉隊。對于醫藥電商來講,同樣面對如何應對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問題。在這方面“一號藥店”已經走在了前面,其APP長期排在APP Store醫療類軟件前三名,可以說已經在這場競爭中走在前面了。移動端上醫療軟件的發展,卻不僅限于藥品的售賣。“春雨醫生”就是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一款移動端醫療類軟件,它有效率地將醫療資源與眾多病患者連接起來,構建出了強大的品牌,可以預計未來它一定會覬覦藥品銷售這塊大蛋糕。
我個人認為,醫藥電商如何要從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一定不能把自己僅僅定位成售賣商家,而是要從病患者買藥的場景分析出發,不斷完善使用體驗,才能強化品牌在消費者頭腦中的形成。
1、提供并強化醫師、藥師在線咨詢服務,解決消費者對藥品選擇的疑惑;
2、打造病患人群交流社群,形成良好的互動氣氛,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獲得優秀口碑傳播;
3、打造完備的藥品資料數據庫;
4、如果是藥品生產企業發展電商,格局一定要大,不能把藥品來源局限于自己的產品。從優化客戶體驗出發,藥品種類一定要全。要記得中國移動在發展“飛信”過程中的教訓。
5、針對中老年人用戶,優化軟件使用體驗;
6、繼續優化物流服務,加快送達速度;
7、針對即將解禁的處方藥市場,加快系統研發,做好醫保和處方系統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