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們很熟
“有些每年都要見的朋友,慢慢的就見不到了。”
三木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工作,難得放假才能回家,見一見那些老朋友,一起看電影打打麻將,過一過愜意的小城生活。
“我這次回家,他居然一次都沒有出來見我。”
“我剛剛下火車,就開心的給他發微信說我到了,可他的反應卻很冷淡。”
“我問他今天有什么活動,他說不知道。”
“我想要他出來看電影,他說今天家里有事。”
“我在家里呆了7天,約了他5次,可是一次也沒有見到。”
“往年我會和他說我離開了,這一次告別也沒有。”
三木和我說著那些話,還說對下一次的回家也少了期盼,因為曾經那個隨叫隨到,總是可以在奶茶店點杯奶茶聊一晚上的朋友不在了。
不知道是誰出了問題,上一次回家時兩個人還玩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仿佛變成了網友。
似乎時間終究抵不過距離,那些你以為一直陪在你身邊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不在了。
你以為回頭還有他們的擁抱,可到最后才發現,你在外地習慣的一個人生活,回到了老家依舊是一個人。
孤獨的更加凄涼。
“我們開始連朋友圈都不點贊了”
慕課和亦谷曾是最好的朋友,高二那年,亦谷趴著教室外的欄桿對慕課說:“聽說人這一輩子能交到5個最知心的朋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那我是你那五分之一嗎?”
“是呀。”
慕課和亦谷每天一起去食堂吃飯,吃完飯一起去操場散步,開晨會要站在一起,去做課間操也要走在一起,甚至連拉屎都會一起。
慕課后來和我說:“這個世上,能夠一起相約拉屎的,我覺得那一定是知心朋友了,不然和不熟的人一起,都會便秘。”
對這句話深表認同。
可是后來呢,畢業后慕課來了上海,亦谷去了廣州,亦谷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慕課看著亦谷豐富多彩的生活,想評論,卻不知道怎么評論,往往打了一大段字,最后都刪掉了。
哪怕是點贊也不太敢,怕讓亦谷看到了自己已閱的蹤跡,卻無話可說的尷尬。
“慢慢的,好像那曾經無話不說的朋友,開始變得無話可說了。偶爾想到曾經關系好到一個人似的親密,仿佛都變成了曾經。”
慕課喝完那最后一口拿鐵,補充道:“其實,我還挺想他的。”
讀書的時候,每年都會認識許許多多的人,總覺得身邊朋友很多,走了一個,又會有新的補上。
你可以隨時約到人一起打球、吃飯、看電影、唱歌......
可是再往上走,你就開始變得,很難認識真正的新朋友了。
你會認識一群新的同事,可總覺得和同事一起出去玩,總是不夠盡興;
你會認識新的客戶或是合作方,可你們認識的基礎是利益互惠;
你會認識很多新網友,微信上的好友數也是每年增加,可很多時候,他們一換頭像和昵稱,你就不認識他們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生命中那些重要的朋友們,在你過去的歲月里已經認識了,可是不知怎的,你卻把他們弄丟了。
我會時不時的想起曾經在操場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日子;
我會時不時的想起那年我逃課出去玩你也陪我逃的日子;
我會時不時的想起那些我們在學校禮堂通宵冒險的日子;
我會時不時的想起,所有在我生命里給我快樂的你,
雖然我們開始不再聯系,甚至偶爾的談話也再也沒有曾經的暢快;
雖然我不再給你點贊,但你去過的每個地方拍過的每張照片我都仔細看過;
雖然我不再是你的五分之一,但我仍然會記得那個晚上,我們看著星空暢聊。
或許,我丟了你。
可是,我真的很想你。
作者介紹:小強大人,一個不怎么愛動的健身教練,愛吃榴蓮的翻譯碩士,沒錢的背包客,只會美圖秀秀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