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來源:得到App的“薛兆豐經濟學課”關于“價格的市場獎懲作用”
有一種追求平均主義的說法:“我們既要把餅做大,同時也要把餅分勻。”,以為可以先把餅做大,然后再把餅分勻。實際上,這個想法錯了,因為怎么分餅決定了這餅能做多大。當你想平均分餅時,這個餅就只會是“小餅”。
舉例:中國3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
實際上就是對農民說,你只要向政府交納一定的收成,剩下的都歸你。一旦剩下的都歸農民,于是農民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了。為了追求利益,農民也會想辦法怎樣提高糧食產量,改進耕種方式。所以過去同樣一塊土地,甚至不能把人養活,但今天,糧食太多了,不僅能把人養好,還能騰出一大片的土地,來滿足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需求。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重新界定分餅的方式,從而決定了餅能做多大。
引申到外貿行業中:
① 很多企業發展成熟后,會給員工股份或者分潤,其實這也就是愿意“分餅”,通過激勵的分餅方式,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將公司這個“餅”做大。
② 與客戶合作時的心態,不單純關心這單賺多少錢(宰一回算一回),而是價格合適,適當分潤,也是愿意“分餅”的生意心態,合理的定價,共贏的心態,才能讓生意這個餅更大。
10元錢的100%也只有10元錢;但通過合理分餅,能讓10元錢變成50元錢,即使比例降為50%,那也會有50*50%=25元錢,比10元錢多。
分餅的形式有多種,最最重要的是有“分餅”共贏的心態。
薛兆豐老師說:“如何分餅,決定了餅能做多大”;
我個人認為更恰當的是:“是否愿意分餅,決定了餅能做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