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自學連載教程第11課《吟與猱》
揉弦是弦樂器所共有的一種指法,對樂曲的音色起著關鍵的修飾作用。在古琴演奏中,揉弦稱為吟或猱,他們是古琴技術中最為關鍵的指法。小提琴如果沒有揉弦,那琴音就如同白開水一樣,彈古琴若不會吟猱,那音樂就會貧乏無味。與許多弦樂器不同的是,古琴的揉弦有很多種,如定吟、飛吟、蕩吟、游吟、大猱、退猱等等,這些吟猱的要領與方法各不相同,即使同為吟猱,各家各派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其實這是因為音樂的表達需要,并沒有一些人說的那么玄乎高深。雖然吟猱有多種風格,但在基本運指各家各派都是相通的,下面我們就來分別介紹這兩種指法:
一、吟
所謂“吟”,大概是古琴對人聲吟哦的一種模仿,故得此名。吟的種類多樣,最關鍵的地方是要放松做的好,我們先從簡單的運指練習開始。
指法要領:先用左手大指或名、食二指按住任意一弦的某徽,在右手彈弦得音后,手指按弦不放,以小臂發力、肘關節為支點,帶動左手在琴弦上作橫向的來回移動,幅度在2-3厘米之間,一般3-4轉即可。移動時手型、手指的壓弦力度要保持不變,肩膀及手腕要注意放松,移動的方向要一直與琴弦保持一致。練習時要時時留意沒有發出聲音,體會吟的手感。
常見錯誤:按弦僵硬,手指無法來回移動;左手擺動幅度過大;移動過程中按弦手指松動,使發音中斷;手腕僵硬,移動遲緩、聲音不靈動;左手手型夸張、惡劣,過于緊張;按弦用力過大或過小,導致移動困難或沒有余音;手指按弦部位不對,致使動作變形,發音難以為繼等等。吟的減字譜符號是“
”,有的琴譜也標為“
”。
二、猱
一般來說,猱就是比吟的幅度略大,很多時候猱是帶有旋律特征的樂句進行方式,而吟則多是對單音的修飾。但它們二者的方法基本相同,所以在這里就不再分述了,在一些古譜中,吟與猱有時是通用的。猱的減字譜符號是“
”,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吟猱的基本練習:
練習四十五 ? ?吟猱基本練習
練習本曲的吟時,一定要體會肩膀與手腕放松的感覺,當覺得左手能如意移動而不緊張時,可以逐漸縮小左手的移動幅度來練習。在移動范圍于1公分之內時,再嘗試以手腕為軸的小幅度揉弦,最后做到按弦手指不動,僅以手腕帶動左手晃動的定吟。吟的關鍵點應在于左手(包括手臂與肩膀)的放松與發力的持續,來回移動的幅度要均勻。許多初學者易犯的錯誤也就在這里:左手不能放松,肌肉緊張、肩膀緊張,發力不能持續,移動幅度忽大忽小。
練習四十六 ? ? 吟猱綜合練習
上譜中的“
”,是左手指法,名為推出,有的譜中標作“
”。 這個指法僅適用于古琴一弦,方法是中指按住一弦某徽(一般是九、十徽居多),在彈弦得音后,指尖按弦不放,向前稍微轉動左手手腕,蓄勢把一弦向外推出,發出空弦散音。如下圖示:
如果說勾、抹、挑、剔是彈古琴的右手最基本指法,那么吟、猱、綽、注則是左手的最基本指法,練好這四種基本指法是我們學好古琴的必由之路。上面練習曲雖然是吟猱練習,但也加入了綽注的指法,可以說是左手基本指法的綜合練習。在開始練習時,一定要放慢練,特別是吟猱,需要能清晰的彈出移動的軌跡,來回的移動幅度要均勻。本曲中凡帶綽音的吟猱,一般是從本音向左側方向的來回移動,而注音后的吟猱,則是從本音向右側方向的來回移動。初學者一定要用心體會,在左手能如意放松掌控吟猱時,方可加快移動的速度。全曲要一氣貫成,干凈利索。
三、樂曲練習
有些琴譜中要求吟要彈的圓轉一點,猱要彈的方整一點,這些說法無可無不可,但初學者開始不用這么練。當我們能將吟猱的基本運指與發力、放松掌握后,再進行一些特殊風格的吟猱練習,就會水到渠成,輕松的做到。下面一首樂曲,名叫《湖上》,表達一種泛舟湖上、鳶飛魚躍的自由意境。樂曲輕快、充滿動蕩感,是海鷗的翔止、魚兒的嬉游?亦或是小船的蕩漾?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大家要把學到的吟猱應用到樂曲中,在演奏吟猱時一定要注意手腕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