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月份了,我終于開始寫我2021年的第一篇文章了。
停頓了好幾個月,需要賦能,沒有動力。
把最近的賦能梳理一下:
那天,一個老師說,誰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都是在和生活做斗爭。
老師還舉了幾個例子:
一是范冰冰,她曾經那么火,然后突然就要賠償8個億,錢也沒了,事業也沒了,老公也沒了。她的生活容易嗎?
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狀態。
狀態中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抱怨。
我們常常會抱怨,覺得現實對我們不公平。覺得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
但是抱怨沒有任何用。為什么呢?因為你的現在,是你自己造成的。你自己的所有,讓你過成了現在這樣的生活。
我為這一點而感到震驚,但是仔細想想,不禁感慨,真的是這樣。
我們曾經是不是努力,我們對生活的態度,甚至我們的智商,情商,我們的偏好,我們的視野,我們所有的一切是塑造我們現在生活的基礎。
某人常常抱怨,在單位一直懷才不遇的感覺。
真的是懷才不遇嗎?世界真的欠你一個伯樂嗎?
當然不是。不存在懷才不遇。你現在的境遇都取決于你的自身,是你自己沒有認清自己。
如果我們水平有限,那就認可我們現在的生活,好好過好現在應得水平的生活就好。即使是覺得不如意的生活,當你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好的狀態去過它的時候,才會有更好的情況發生。
老師還舉了個例子是汪曾祺,我印象中他寫了很多充滿煙火氣的小文章,很有生活氣息。然而他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曾經被下放到農村,在冰天雪地砸冰掏糞,讓他記錄土豆的種類,他邊畫邊烤土豆,也自得其樂。后來他也成名了,即使受到不好的待遇,他積累的名氣已經夠用了。
這段經歷只是我聽別人口述,沒有親自讀過,但是意思就是,處在不好的境遇里,只要你的狀態是好的,一切才會朝著好的方面發展。人只有狀態好了,才會遇見更好的事,更好的人。
這讓我想起一部電影,叫《美麗人生》。雖然我還沒看到過,但是從我大概聽說的內容來看,就是說主人公一家被關在集中營里,盡管集中營的生活艱苦寂寞,他仍帶給他人很多快樂,還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個游戲。有人評價說“即使事悲慘世界,也要大大的笑著。”
而天天抱怨會帶來什么呢?
一個全職太太,她的老公是高管還是自己有公司什么的,年收入能到500萬,每月給她4萬的零花錢,她在家帶孩子。她仍然天天抱怨,抱怨保姆,抱怨所有的事情,最后他老公受不了,還是和她離婚了。也許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是這種抱怨的習慣絕對是一大原因。
當然,愛抱怨不是說我們想改就能改的,要從自己身上做出很多改變。習慣抱怨,其實是把不好的事情歸結為外部的因素,是外界的原因讓我現在過的不好。這樣就不用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總是外歸因,而不是內歸因。
這也是為什么越抱怨越糟糕的原因。
我常常抱怨現在的房子不讓人滿意。六樓爬樓好累,小區環境好差,冬天好冷夏天好熱。但是,其實自己也應該想到,當時的錢力,只能到這個水平了。又想要好的學區,又想要好的房子,是不可能兼得的。沒有那么完美,選擇其中一項,就要犧牲另一項。自己要看明白。
所以,在這個能力之內,過好這個能力的生活就好。
即使有錢的,也并不能完全如意啊。在北京買學區房也同樣如此,好的學區內,房子都是老破小,住起來體驗不好。想住舒服的房子,就只能放棄最好的學區。后來一個想買房的人,放棄了最好的學區,選擇了退而求其次,不是最好的學區,但是住起來很好的房子。即使這樣也是花了一千萬。
有一千萬全款付款買房的人,都尚且不能百分百如愿,何況我們這些人呢?
清醒一點。
用一句很直白的話來說,就是,有多大能力,就過多大日子。人才會開心一點。
即使在不好的境遇里,也要努力開出花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