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樂做大部分事情都非常不認真,不上心。但并不是抱著人間不值得的心態,至少玩游戲、看電視、讀動漫時是完全沉浸,雷打不動的。一開始,我們會跟她聲嘶力竭,殘暴的把她從另一個世界拉回到我們想要她進去的世界。結果,對,沒有讓大家失望,跟你們經歷的一樣,殘暴招致的是毅然決然的奮起反抗。結果,兩敗俱傷。我們表面上贏了,而小樂樂依然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怎么樣能讓她用心,有時間概念…… 我們在不同階段也在做不同的嘗試。成功了嗎?想多了…… 也想錯了。錯在我們想成功,想戰勝,把我們的想法,我們的習慣強灌給她。這樣做,我們應該會成仁在先……?
以前,我們一起走在路上時,樂樂很喜歡走馬路牙子。對,她不是在走路,是靈魂在漫步。怕她掉到下面的臺階,我會下意識的把她拉到大道上來。不一會兒,小妞又跑到牙子上漫步了…… 一路上,經常就是這樣大道,牙子上下走。有一次,小樂樂一時興起,把我也要拉到牙子上走。她興沖沖的拉我時,一心想走大道的我內心特別抵抗。因為他讓我做我不喜歡做的事,而她認為我也會喜歡……?
這個事,讓我意識到,我們每次的殘暴干預也是一種強加自己意識給樂樂的行為。那時候,她是不舒服的。一忍再忍,無需再忍時,也就會導致情緒爆破。
那現在我們怎么做呢?我跟小魚同學說,我們放過自己吧?????? 跟孩子打交道,第一條:保命要緊!特別是前幾天剛看到一個媽媽輔導孩子作業時,跳樓了,瑟瑟發抖啊!
我們需要換個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換一個角色:從之前的監督者、管理者改變為一個陪伴者。因為如果你是前者的話,那在你履行你的監督管理義務時,與生俱來的伴隨是權利,往往還是簡單粗暴。權利面前,人總是會不自覺地去下命令。而,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永遠對命令是內心抗拒的。如果從陪伴者的角度,大家的關系就輕松緩和了許多。我們和小樂樂是在同一個屋檐下的三個獨立個體,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想法、作息。如果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比如說熬夜,比如說危害到身體健康。那大的前提下就不要互相干預。
但是在實際做的過程當中,作為父母與生俱來的使命感,也會讓你沒有辦法做到真真正正的一個陪伴者,只陪伴,不監督不管理。這個時候耐心就非常非常重要。
因為陪伴者,對同行人,耐心總是比發火好用的。就像剛坎下來的竹子,有很強的柔韌性。但,如果你折得太猛,那竹子可能被折斷了,你也會受傷。多折幾次,多點耐心,大不了接受自己失敗了嘛。我們每一次對孩子沒耐心,發火,其實主要是我們自己內心失衡了,壓力太大了,太焦慮了。
一輩子很長,放松一些,快樂最重要……
自勉!
4月16日
天氣晴朗,夏天初熱感
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