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阿糖發起話題討論:“孤獨是生命的禮物”。這話題源于阿糖最近讀的一本散文集《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小時候,爸爸和姐姐們在外地工作,媽媽既要上班還要帶我和妹妹,里里外外一個人。其他人家總是熱熱鬧鬧一起做家務或者聊天喝茶,串串門。媽媽安排我們的生活,剩下的時間就是坐在縫紉機前一件又一件的車衣服,修改衣服。夜里我醒過來,總是看著媽媽在一盞臺燈下,或者煤油燈下背對著我們車衣服,“咔咔”的縫紉機聲伴著我們入眠。那時候,我認為幸福就是要爸爸媽媽和我們在一起,最好還要有爺爺奶奶。因為爺爺奶奶會庇護我們,爸爸媽媽會疼愛我們。家里有奶奶的小伙伴都不用做家務,還有奶奶的萬般寵愛。以致在我心里瘋狂地想著,長大找相公一定要有婆婆同住,這樣我的孩子就會像我的小伙伴一樣有最寵愛她的人。媽媽總是一個人孤獨地車衣服,經常是一到早晨,我們起床就把我們當衣架子,因為很少是給我和妹妹的,我們時常不樂意,但是媽媽卻非常開心,她又一作品就快誕生了。媽媽就這樣一個人孤獨的對著一盞燈火,車了無數的衣服,穿在姐姐們的身上,姨媽們的身上,表弟們的身上,我和妹妹身上。每當新衣服穿在我們身上,媽媽看著我們那一刻,臉上露出幸福而滿足的笑意。
婚后,公公婆婆在鄉下,一直都不愿意進城來,徹底打消我的美夢。相公工作忙,也難得陪我。周末我們一起回鄉下看望公公婆婆,回家經常是把我和孩子丟下相公就到單位,節假日更等不到他來陪我們。我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帶著孩子,沒人幫忙對孩子更上心,這樣孩子反而更好帶,阿仔是個天使寶寶,沒有讓我太抓狂。
我生病期間,相公也意識到我一個人是否孤獨的問題,我對他說:孤獨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因為生病了,很多事情不得不放棄,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么多年來我已經習慣了和自己相處,長大了,我離開父母;孩子長大了離開了我,其實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小時候所期待的幸福是對他人的依賴和索取,我通過學習、生活找到了和自己相處的方式和快樂,遠離焦慮,讓自己慢慢變得強大起來。專注于某一件事總是要面對孤獨,在安靜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思考。在孤獨中我的朗讀讓自己進入他人的角色,片刻體會他人的喜怒哀樂;獨自一個人反復的做著單調的瑜伽動作,小金說我是一個孤獨的修行者,可是我收獲了健康和快樂,有什么能比得上這更開心呢;做美食好好愛自己和家人,就像韓劇《大長今》里的長今說的:“做食物的時候,想象吃的人臉上浮現的笑容。做食物的時候,要想到怎么讓一個人快樂。”所以當我一個人做著美食時,我想著的是大家臉上幸福的笑容,孤獨地制作,愉快地分享。現在我也能理解媽媽為何孤獨地對著燈光不停地車衣服,臉上卻總是浮現幸福的笑容。
如蔣勛老師所講,"孤獨沒有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那么讓我們一起享受這份生命的禮物吧,享受這禮物從一人餐開始。樸素的食材,認真烹調,用心擺盤,就這樣寵愛自己。一個人,也不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