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3.7公里,跑步5公里,全程8.7公里。
以上是昨晚的跑步運動數據,也是我運動史上的又一次破紀錄之舉。這個數據在一年前是我心目中的大神才可以達到的,不成想自己也有輕松跑完這個距離的一天,看著distance、calories中的顯示,我下意識地回憶了一下近一年來零零碎碎的運動史,竊喜這也算是一個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且不說是否成功,只這個開端就需要很大的勇氣,長久的堅持更需要毅力,這是一釀成一切好的、壞的結果最直接因素,沒有之一。在這個滿世界雞湯,無死角“互聯網+”的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牛人、大神于無形中走進我們這些普通人的視野,有一搭、沒一搭潛移默化地讓社會底層人民心中的那點小火苗再次燃起。每當這個時刻到來,有的人會慎重思考一個方向,from zero to hero;也有人妄想“一夜暴富”,第二天醒來就成為曠世傳奇般的人物,并且后者還占據了大多數。
鑒于先天性小腿粗,鍛煉堅持的時間也并不算長,我每次跑步前都會做點“自以為是”的拉伸,活動活動手腕腳腕,然后從低速向高速循序漸進暴走,再從另一個低速向新的高速跑步,然后逐步降速,個人覺得應該算是稍有科學依據。然而,某天去跑步碰到一哥們,第二次跑步,一進門就為跑步機插上電源,將速度一路跳到10.0,然后迅速開跑,還揚言要和我比賽。可能因為我當時還在走,而且速度并不高,再加上我是一女的他是一男的吧。此話一出,身為女漢子的我當然是告訴他“盡管放馬過來,誰怕誰呀!”結果可想而知,他進門的時候我在走,他出門的時候我在跑,對方紅著臉、喘著粗氣敗下陣來。最后,愛管閑事的我還是沒忍住對他說:“哥們,你這個跑法是不準備要雙腿和膝蓋的節奏吧?我的方法不一定科學,但是你這剛開始鍛煉,可以上網查查攻略,或者現在運動軟件也特別多,先看看,慢慢來,別剛開始就把自己跑廢了!”
不只是跑步,年輕氣盛的我們在追逐大大小小的目標中都會存在這樣的心理,并且不服輸的陰影面積非常大。且說當下我這個快30的人總覺得自己像20出頭的人一樣,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也很羨慕嫉妒那些牛人、大神們高端大氣上檔次、鐵粉鋼粉遍天下的霸氣,但也明白他們的成功并不是我所看到的光鮮亮麗。也許,在我們喝著啤酒唱著歌的時候,他們正在燈光下捧書細讀;在我們和狐朋狗友海聊瞎侃的時候,他們正一杯咖啡下肚繼續碼字;在我們抱怨社會不公命運不濟的時候,他們擦干痛哭后的淚水繼續前行。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如此氣場十足的他們,和我們年齡相仿的他們,默默地堅持著量變,在某年某月某一天順勢質變的他們。
說到急功近利,不得不說一個從小就被全社會三令五申是違法現象的行業,請別多想,我沒準備說大城小鎮皆不缺的紅燈區,我要說的是傳銷,傳銷你知道么?傳銷你聽說過么?傳銷你參加過么?
我也不記得是幾歲從哪里知道傳銷是個不好的東西,總想著我都從幾歲長到了二十幾歲,并且即將突破三十,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坑人的玩意兒應該早就被社會主義浪潮淹沒了吧。然而,并沒有,在我有限的人生歷程中,離我近的親人,和我聊得來的網友,甚至一起考研的研友,還都有先后進入這些組織并差點出不來的傳奇經歷,這讓我不禁再次思考這個本已在我腦海中不復存在的問題。
聽說過的人都知道,傳銷是個剛開始供你好吃好喝好玩、讓你結識一海批有著遠大志向的同道中人、將你細碎的夢想瞬間放大的big house。等你被上線發展為忠心不二的下線,就可以開始犧牲人身自由,從身邊的親人、朋友著手,以同樣的方式發展下線并為組織創收了。并且這事吧,一旦加入,脫身是相當麻煩的大case。在我偶然間看到有位老師的微信公眾平臺發出考研學生在考試后旅游的行程中被同學、朋友騙去該組織,然后經歷重重磨難逃離的文章后,百思不得其解,怎么連我們所謂的知識分子們都如此執迷不悟呢?昨天偶然和一小妹聊天,字里行間得知她剛剛遭遇了如下經歷:大四的在校女學生,相當特立獨行的一只,一個人走南闖北均不在話下。2016年底參加完201萬人過獨木橋的考試后,為了給艱苦奮戰三個月的自己放個假,跑去貴州找同學玩,結果不知怎么的就被隱性地限制了人身自由,然后參加一些莫名其妙的講堂。也是這姑娘多年外出旅行的量變積累,加上我們關注了同一個老師的公眾賬號,她也看到了那些文章,越來越覺得自己陷入了傳說中傳銷的組織,于是乎,想方設法趁機而逃。“我到火車站了,他們還在找我,四五個人到處找,幸虧我一直和警察叔叔在一起,否則這會真不知道在哪了。”姑娘從QQ上給我敲過來一行字,說是自己開學到了外地的學校,媽媽還是放心不下,總是不停地問這問那。
我大姨家的兩個孩子,初中畢業的兩個鄉下孩子,數年前從偏遠的西北農村出去南方打工,因為從小家貧,一聽到所謂的勵志演講和一夜暴富大法,不用別人忽悠就很快加入組織,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里經常問家里和親戚“借錢”,說是在與人合伙做生意。在后來“借錢”越來越頻繁的時候,我最親愛的母親,這個也算見過世面的農村婦女,友情提示大姨:該不會是進傳銷了吧?此話一出,大姨的大兒子也起了疑心,多番打聽,四處托人,最終是用了兩萬塊把兩個人贖回來,并承諾不得對外人說起此事,也不得向任何組織透漏他們的據點。
看吧,無論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癡迷者,還是勇逃魔掌的幸運兒,都是在某種思想的長期驅使下,在合適的契機里,或是走入迷途,或是踏上歸途。所以,在我們滿腹成功案例無端冒進的時候,不妨停下來看看腳下的路,回望走過的路,展望即將走的路,是不是在相對正確的頻道上。每時每刻,我們都在身體力行著量變,但我們不知道的是,會在哪一個時候,質變就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到來,或者是當頭一棒的措手不及,或者是喜從天降的皆大歡喜,但這一切,終究是前期積累的必然結果。
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飛躍,但重點在于積累了什么,又會有怎樣的飛躍,這是相當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謹以此段,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