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2 為什么我要重新開始寫博客?
好像自從CAI關掉百度空間之后,我便再沒有認認真真地去經營博客了,應該說是,沒有認認真真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了。隨著微博和微信慢慢入侵生活,日子都隨手指的滑動飛速地消逝在那幾英寸的虛擬世界中。回想人生中最關鍵的那四五年,那些焦慮,喜悅,憤怒,悲傷,堅定、感動和堅持似乎還歷歷在目,但是卻找不到記錄當時心境、想法和思考的完整的幾篇日記,最多只是朋友圈里零散的幾張圖片和只言片語。即使有陸陸續續地寫下一些段落,但現在看來,都是一些負面情緒的堆積,通篇看下來更多的是自憐和自我責備,真正理智的思考和分析少得可憐。
為什么會這樣?有多少次鞭策自己拿起筆來,即使是寫寫讀書筆記,寫寫游記,寫寫觀影心得也好,但我還是敗給了那個懶散拖延的自己。我想,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寫作即思考,思考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現代人的工作生活節奏快,一天的奔波勞累完回到家只想洗個熱水澡,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看幾集無腦綜藝節目,而寫作本身卻是要撥開忙亂的生活迷霧,理清這嘈雜生活的千絲萬縷,直抵我們內心最真實的自己。是的,或許,依然是害怕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害怕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之后發現自己原來一無所獲,只是原地踏步,甚至更可怕的,發現自己大腦中空無一物,發現這一切并非自己想要,我只是在隨波逐流,自欺欺人。但是,越是逃避,越是空虛,越是迷茫,越是害怕,終有一天,你的內心會逼著你自己坐下來與之對話。
畢業的那一陣子,我天真地以為工作了就不會再迷茫了。結果,原來,這才是另一個開始。其實面臨問題的我們很難在當下就擁有真正完美地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否則那個問題對于我們來說就不會是問題。我們只能在權衡利弊后做出自己認為的最佳選擇,即使以后回頭看,發現當時的自己的決定有所偏頗,那也只是因為我們已經成長了,能從一個新的高度去審視當時的自己。所以,當下我們能做的,只有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才能不辜負過去的日日夜夜的努力,也不至于讓將來的自己回想起來有所悔恨。
當然,從功利一點的角度來說,寫作的確是訓練邏輯思維,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洞察能力和溝通能力的絕佳途徑。拿好筆桿子,在職場上絕對能出彩不少。前任領導在調離崗位后曾叮囑過我,一定要記住,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兩項技能是寫作和英語,一定要堅持,不能偏廢。慚愧的很,我還是沒能堅持去做。想起非英語專業的她在當時的位置上還堅持練習口筆譯,依然讓我心生敬畏。昨天看了一篇微信文章里提到的一個觀點,思維并非行動,我們常常將理解與認知等同于改變。但其實最關鍵的改變還是在于行動。紙上得來終覺淺,就像這么多年來,我始終清楚地意識到寫作的必要性,但卻沒能堅持去做,就像一個懂得所有樂理但從未去觸摸過琴的人來說,他離真正的音樂還非常遙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我能走多遠,至少我踏出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