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樂觀的心態對于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積極樂觀的人,即便身處逆境也始終堅信好運終會降臨。鼓勵孩子保持樂觀,將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長期的積極影響。
樂觀的孩子面對失敗會說:“我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而不是“我就是一個笨小孩,什么事都做不好。”
那么,如何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呢?嘗試一下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給出的這6條建議,看看會給你的家庭帶來什么樣的積極影響。
首先自己要做一個樂觀的家長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保持樂觀的心態,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當一些糟糕的事情發生時,記得要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待。比如,“圖書館的書過期了,要交罰款呢!我下次一定要在手機上設置到期提醒,這樣就不會忘記啦!”
每件壞事都盡量從樂觀的一面來看待,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態度也會隨之變得積極向上。?——Wayne Fleisig 博士,兒童心理學家
放置“鼓勵瓶”
在家里某個醒目的位置放上一個玻璃罐(或者紙盒等等),旁邊放上便簽紙和筆,寫幾張愛心滿滿的話,時不時念給孩子聽。會寫字的孩子也可以鼓勵他動筆來寫。小學一年級輔導
我在辦公室里放置了一個‘鼓勵瓶’,讓孩子們在紙條上寫一些鼓勵的話,然后投進去。這樣,來訪的人偶然看到,也能保持一天的好心情!——Liz Matheis 博士,心理學家
表揚孩子的時候記得要具體
“今天作業這么難你都獨立完成了,真是厲害!”這種具體到點的夸獎,相比于,“你真棒!”是不是更讓孩子覺得你是發自內心地認可他呢?
樂觀的孩子顯示出更強的適應能力。如果你看到你的孩子在堅持做某件事情,一定要指出來表揚,因為“堅韌不拔”的品質是寶貴的人生財富。——Robin Gurwitch博士,心理學家
多同孩子分享你自己近期取得的進步
經常和孩子談談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不管是宏大的還是渺小的。甚至可以小到……“我最近想要把家里的廢報紙都整理出來丟掉,我很快就要做完啦,因為你看我已經整理完一多半了!”
不僅同孩子分享完成目標的快樂,也要讓他們看到你為之付出的努力。
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微小善舉
鼓勵孩子幫助周圍的人,哪怕是幫行動不便的鄰居取快遞,晚飯時幫忙擺碗筷等,這些小事帶來的成就感,也是不可小覷。
幫助別人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這些都有助于他成為更加樂觀的人。——Robin Gurwitch博士,心理學家
寫下每日快樂清單
當忙碌的一天快要結束時,帶孩子一起坐下來,每個家庭成員都想一想今天讓自己微笑的5件事情,并拿一個專門的本子寫下來(如果孩子不會寫字,大人可以幫忙)。等本子越寫越厚,全家一起打開重溫當時那些快樂的小事,也是十分溫馨哦! ——Navya Mysore醫生
“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Martin Seligman有一句話給人很大啟發:“盲目的樂觀是空虛的,而真正的樂觀,能教會孩子認識自己。它雖不是萬靈丹——取代不了父母的好教養,取代不了孩子已形成的強烈道德觀,但它依然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讓孩子永遠保持對自己、對世界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