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收聽和你一起成長的獨立播客:讀來讀往,我是主播大偉吧,我們又見面了,最近你過得還好嗎?希望你一切都順利!
最近很多朋友通過微信、微博在問大偉吧什么時候更新節目,很抱歉這個5月過得有點悲催,其實在上一期節目錄制的時候我就已經想好了第16期節目的選題和素材,并且很快也聯系到了將要和大偉吧一起上節目的嘉賓朋友——我的吉他老師,老郭,眼鏡兄,起初這期節目的構思很簡單,就是找一位喜歡音樂的又比大偉吧更懂音樂的朋友來聊聊音樂這個話題,沒有想到的是,我的這個嘉賓朋友比大偉吧還要較真,原本一個小時搞定的活硬是反反復復折騰了7個小時,最后還只是出了一個小樣,想想我也是醉了。錄節目那天是在了4月底的一個晚上,因為白天大家都有工作要忙,并且晚上老郭的錄音室才有空,所以那晚我們兩個大男人就共處一室一直到凌晨4點半。
老郭是一個對待錄音這件事很嚴謹的人,在錄制的過程中他追求得非常完美,以至于到現在我們的節目還只有1.0版本,后來我想想這樣也好,大偉吧趁這個機會跟老郭多學學音頻錄制的技術,我希望呈現出來的是一場簡單生動的關于音樂關于吉他的課程、同時又是老朋友之間的聊天,簡單輕松,沒有壓力。我們會盡快完成制作,爭取在6月之前分享給大家。
但問題來了,大偉吧那個晚上染上了咳嗽,而且是百日咳啊,根本停不下來,再到后面遇到了517,運營商的孩子最辛苦的日子,你們懂的,搞這個開業活動,我們是提前半個月就開始策劃,各種方案修改、討論、溝通,一直到前兩天順利結束,這才得空閑下來錄新一期節目了。
好了,今天這難得的機會我們聊點啥呢,我想還是接著上一期節目來吧。其實每次錄完節目發布以后,大偉吧會在第一時間反復聽幾遍,但即使是經過自己幾十次修改再發布后,總會又發現很多自己遺憾的地方,比如上一期在兩個板塊內容過度的時候,我居然無恥的放了一首歌曲,而且我居然不知道是播放了一首完整版的,這讓我陷入了自已一直都鄙視的內容不夠音樂來湊的行列,要知道一首歌曲的長度足足有3分鐘,而三分鐘用來說話是可以闡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的。于是,我覺得上一期節目并沒有落到實處,也就是說,我們在讀完一些書、或者看了一些影視作品之后沒有回到當下,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這本書到底說了什么,他說的這些觀點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是否有啟發?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從書中摘抄一些字句,拼湊拼湊就說是讀書筆記,那也太水了。我希望自己能盡量提升這方面的能力,讓每一次閱讀都能產生一些實際意義,即使在當時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我想今后某個時刻也一定會產生化學反應。
P1:
介紹金蘭都教授
上一期我和大家聊到了李笑來老師,他算是一位真正在和時間做朋友的人,當你看完他的著作《把時間當做朋友》之后也許也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我這種看看法也是不對的,其實事情的本質上沒有多大變化,只是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樣,我們獲得的信息就不一樣了。無獨有偶,韓國有一位叫金蘭都的教授,他在自己的著作《因為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中提到了自己看到時間的算法,比較有趣,稍后我會分享給大家。這本書的名字取得有點無病呻吟的感覺,但它確實是一本關于成長的不錯的思想啟發類書籍,在韓國同樣也有嚴酷的高考,也有激烈的職場競爭,金教授從自己的求學、工作經歷出發,用一個長者的口吻向你述說著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人生經驗。如果說,你正處于求學階段,對未來也比較迷茫,你可以找來讀一讀,我不保證你會有什么很大的發現,但至少可以從別人的經歷中獲取一些啟發。
他最近在KBS電視臺的一個叫《眼見萬里》的欄目中作為主講人推出了一期節目,主題是:中國的未來——90后,這是KBS繼2015新年期間推出大型紀錄片《超級中國》之后,再次將目光對準中國,上演“超級中國3.0”,節目信息量大,但基本上聚焦在8090后這一批代表中國未來的年輕人身上,金教授長期在中國工作生活,也有許多機會深入到北上廣深和年輕人交流,因此節目客觀上來說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至少目前國內沒有這樣一個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和了解新時代下的年輕群體,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值得一看,現在在優酷視頻上都能搜索到,搜索(《眼見萬里》)就可以找到了。
下面我們來聽聽金教授是怎樣分享他的成長感悟的,這本書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拋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他說:如果把你的一生時間當做一天來過,你現在大概在幾點鐘呢? ?呵呵,可能乍聽上去你還沒有搞明白他到底要說什么,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聽他關于時間的有趣說法,我希望你也能從這個觀點中得到點什么。
P2:金蘭都教授的時間算法
||引用
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幾點?
我的桌子上一直放著一座已經不會嘀嗒走動的時鐘,不是它出了故障,而是我特意取出了里面的電池。但每年到了生日的那一天,我都會將座鐘的時針向前撥動18分鐘。
三十歲,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我的朋友K君剛剛與我促膝長談,他馬上就要三十而立,卻依舊沒有什么像樣的成就,對未來也很迷茫,只是亦步亦趨渾渾噩噩地向前走,沒有明確具體的人生規劃。為此,他跟我抱怨了很久,因為自己虛度了人生而郁悶得快要發瘋。三十而立,看似很長,卻只是一眨眼。聽我分析一下吧。如今的大學生,短短四年時間里又是輔修,又是雙學位,事物繁多,有時很難修滿足夠的學分順利畢業。還有很多學生選擇做交換生、實習生、做兼職,以便積累相關的就業經驗,可以在找工作時為自己的簡歷添上獨特的一筆。為了這些,不得不選擇休學一兩個星期也很常見。如果碰上重修、轉系或換專業,恐怕還要再延后一至兩年畢業。畢業后,為了應付各類考試或為留學做準備,又要參加各種培訓。等稍微松口氣停下來整理一下狀態時,才猛然發現自己已是即將步入30歲的人。
不僅是那些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人,就連很多正值青春年少的人,在時間面前也會表現得戰戰兢兢不知所措。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往往還在懵懂之中,不知自己如何度過了之前的新生生涯,而一到大三階段就又開始抱怨快畢業了,自己還毫無準備,對未來仍然不知所措。而那些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卻并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和理想去處的年輕人,每一天更是在焦慮和沮喪中度過的。
即使有了眾人眼中還算不錯的工作,向社會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內心的不安感就會立刻消失嗎?真心告訴你,恐怕這種期待是奢侈的。這一階段的年輕人仍然不滿足,野心勃勃,想在社會上迅速站穩腳跟,并且快速實現某些成就……一如現在聽節目的你,可能也多多少少為某些事而正在焦慮吧?
“已經這把年紀,可沒做成什么像樣的事情……”常常聽到有人沮喪地說出這句話,仿佛人生的大半已經過去,再無挽回的可能。
人生之路尚早
活到現在,你感覺人生的路走了多少呢?
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有些不知所措的話,我不妨換個角度重新問一次。如果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時間比作一天的24小時,那么你覺得自己現在活在幾點鐘?是溫暖和煦的清晨還是烈日當頭的正午?剛剛大學畢業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正處在剛剛吃過午飯,馬上準備開工的下午一至兩點呢?
我們不妨拿出計算器計算一下。假設你大學畢業時事24歲,又加入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那么24歲相當于幾點呢?告訴大家,結論是——早上7點12分。是的,是早上7點12分。大學畢業時的24歲就相當于早上7點12分。此時此刻,很多人才剛剛起床,為嶄新的一天做準備。有些人甚至可能還沒有起床。作為大學老師,我見證了無數年輕人的成長,而這以經驗幫我認識到7點12分背后所蘊藏的含義要比他們想象中巨大得多。沒錯,24歲這一年紀頂多就是早上的7點12分。是正要出門上班的時刻。度過幼年期和青少年時期,正要踏入社會的24歲,相當于一天中做好上班前的準備,即將要出門的時刻。那么,退休后準備安享晚年的60歲相當于幾點鐘呢?計算一下會得出來,是傍晚6點。這是職場人士結束一天的辛勞工作下班回家的時刻,也是夜生活即將開始的時刻。這些數字是不是很奇妙呢?跟你想象的有所出入吧?因此,我喜歡將人生的80年跟一天的24小時進行對照。人生時鐘的計算方法十分簡單,24小時相當于1440分鐘,而將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鐘。1年相當于18分鐘,10年相當于3個小時,以此類推20歲是早上6點,29歲是上午8點42分。我所計算的人生時鐘前提是將80歲設定為人的平均壽命,而隨著未來平均壽命的延長,單位時間也將變得更加寬松。
人生從不嫌太年輕或太老,一切都剛剛好
沒錯,人生之路仍尚早,如果早上7點醒來之后,發覺自己已經比別人慢了半拍,不要焦慮和擔心,因為這并不意味著會毀掉一整天。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快了一步,或者慢了一步,并不對未來起決定性的作用。有些人抱這“我已經來不及了”的態度自暴自棄,純粹是一種自欺欺人。切記不能為自己制造放棄或逃避的借口。你現在所出的時間段還很早,現在的你擁有大把的時間,未來懸而為決,沒有什么不能改變。我桌子上的人生時鐘此刻正指向下午2點24分。已經48歲的年紀,卻才走到下午2點30分……在即將步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每當覺得自己毫無建樹而心生懊惱時,我總會抬起頭看看自己的人生時鐘——距離一天結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呢。
P3:這段話對自己啟發
說實話,我在第一次讀到金教授的這個觀點的時候,我是拒絕的,因為我總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牽強的說法,年紀大了就大了嘛,還裝什么清純,不過后來在自己經歷了一些事之后越發覺得生活中有些這樣的阿Q精神挺好的,雖然有裝的嫌疑,但這種心理暗示會給我們一個積極的作用,就是他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對過去的眷戀,也拋棄對遙遠未來的虛妄的期待,然后把時間和精力都聚焦在當下的生活,不急不慢,即使是小步慢跑,也不至于上氣不接下氣。
這樣想了之后,我就不會總是活在自己高考連考三次的失敗陰影中,我也不會總活在對未知的明天的惶惶不可終日里,相反,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在已經養成的一套學習的習慣里收獲了許多,我現在每天會去記20個英文單詞,讀三篇英文資訊,每周讀1-2本書,寫讀書筆記,每周寫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每個月錄制1-2期播客節目。在這樣的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已經比當年一期參加高考的同學好很多了。
當然,大偉吧做得還不夠好,但至少我已經在路上,不管年歲怎么增長,我都會繼續堅持下去。同樣,我希望聽節目的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套學習習慣,在閱讀、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吸收對自己成長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越來越充盈。
P4:移動互聯網的生存法則
大偉吧也即將步入30歲的行列,這應該是我的一個重要的人生分水嶺,這意味著我要明確未來的職場成長方向,意味著我要有更加成熟的心智能力,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家庭社會責任,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成長,只是說三十歲這個節點會讓人有更加強烈的感覺,我們每一個個體的成長都離不開整個社會的變化,在眼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和整個世界的連接已經非常密切了,我們隨時隨地接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我們在線上和線下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就像電影《星際穿越》里的情形,我們活在兩個平行的世界里,移動終端比如手機就是神器的蟲洞,打開手機連接上互聯網我們就遁入了一個新的世界,我們在朋友圈曬旅行、曬新衣服、曬成就,我們在微博上對熱點新聞事件義憤填膺,我們在淘寶商城里流連忘返,而當我們回到現實生活,我們不再多語,只是沉默,偶爾盯著手機屏幕發出咯咯的笑聲。為什么蘋果的產品有那么多的追隨者?為什么小米公司在5年之內做到市值400多億美元?為什么我們當下傳統的實體店面都面臨著人流量減少的現狀?為什么運營商不斷出現用戶數負增長的趨勢?為什么說UBER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但它沒有一輛出租車?
這些問題聽上去好像和我們個人成長沒有一點關系,其實不然,這些現象的背后正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變革,也同樣昭示著新的希望,如果我們能及時的升級自己的世界觀,找到努力的方向,那么對我們個人或者企業組織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好的,以上算是我自己對于三十歲生日的一些感悟,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思考,這里先做個預告,也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思考這些問題,下一期我們一起來聊下移動互聯網下的生存法則。
P5:App分享——Taomix
我第一次用的時候是拒絕的,因為里面都是下雨的聲音、雷聲、流水的聲音,而且居然還要收費,后來有一段時間自己睡眠不好,我就順手打開了這個APP,剛開始也沒有發現什么奇特的地方,后來發現可以把下雨聲、雷聲、蟲鳴鳥叫的聲音合成在一起,模擬出大自然環境下的背景聲,非常逼真,那短時間我非常累,因為剛參加完駕照的考試,工作也很忙,每天都在鋼筋混泥土的世界里穿梭,我都已經忘了蛐蛐兒是怎么叫的,還有從遙遠的山邊傳來的雷鳴聲是怎樣的,而這款App居然可以將大自然的聲音都集成在一起,那一晚,我聽著兒時在鄉下才能聽到的蟲鳴流水聲安靜的入睡了。估計聽節目聽到這會的朋友也快睡著了,接下來我播放一下我做的適合晚上睡前放松時聽的一段合成吧。
* 本期推薦書籍:《因為痛,所以叫青春》 金蘭都著
* 官方網站:http://www.coseaky.me
* 收聽節目:荔枝FM、 iTunes Podcast、新浪微博FM
* 微信公眾平臺:讀來讀往
* 封面圖片:http://www.pexels.com/
* 推薦視頻:《眼見萬里》 韓國K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