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自己父親偷自行車被抓,表情真的是很復雜。
這個電影是從《記憶小屋》里看到的。作者評論:“藝術作品的道德嚴肅感體現在精簡的形式和克制的美感上。”
這個電影背景是世界第二次大戰后,意大利的羅馬城市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樣充斥著失業,和貧困。失業很久的里奇獲得了一個張貼海報的工作機會,前提是他要有一輛自行車。為了得到這份工作,讓以后的日子好過點,他妻子把自己的嫁妝八件床單全部當掉,換了一輛自行車,自己睡著光光的床墊。
有了工作就意味著他可以掙錢了,生活即將進入正軌,一切都看起來有希望了。結果第一天工作,全家人賴以生存的自行車眼睜睜的就被偷了。于是里奇帶著兒子穿過大街小巷,開始找那輛車。很顯然,東西丟了找到的幾率很是渺茫。即使后來他找到偷車的人,也沒能找到自行車,心灰意冷的里奇決定以牙還牙,也偷別人的自行車。然而里奇并沒有足夠幸運,馬上被抓了。他兒子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父親被一群人毆打,一巴掌一巴掌打在他父親的臉上,那表情簡直太復雜了。
1948年拍的電影,看著比現在各種明星吹噓的大片有意義多了。
故事很簡單,但是有幾個鏡頭真的覺得,幾十年過去了,社會發生的歷史在循環往復,基本沒有什么變化。
報警,警察只立案,他們不會采取任何行動,并且明確告訴你不會幫你找回自行車。
找自行車的時候,他們找到了一個有小偷線索的老人。他只是說,我只是個老人,你的車被丟又和我有什么關系呢!事不關己,人都是冷漠的,到現在人們還是不會多管閑事。
忙著找自行車,里奇忽略了自己的兒子。此時有人大喊,有孩子調水了,里奇的表情還有反應真的是似曾相識,還好落水的不是他兒子。
最開頭,里奇找到工作但是沒錢買自行車,妻子的反應真的是暖心透了。這才是愛情應該有的模樣吧。
兒子布魯諾真的是太可愛了,但他也有超過他年齡的成熟,有點心疼。
卑微的人生,真摯的感情。
最后孩子主動握住父親的手,以后的生活依然沒有指望,二人也不知應該走向何方。
“太簡潔了,他做了這么少,卻表達了這么多。我們在娛樂產品上運用鋪天蓋地的資源,不過是為了掩飾他們本質的貧乏;政治也一樣,帶著裝腔作態的面具去喋喋不休,不過是為了掩飾令人哈欠連天的空洞無物?!?/p>
這句話有點懂,但又不太懂。
但我想到一個詞,返璞歸真。
終有一天,人們都會褪去厚厚的硬殼,要直面自己吧。
- E N D -
微信公眾平臺:p h a n o
微博:p h a n o
和 你 相 遇,
很 幸 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