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 2017-04-22 第十期
昨天是母親節,各個地方有許多稱贊母親的,或語言音樂、或詩歌文字、或動人視頻……
一直也想寫點什么,關于母親的,卻也沒下筆,今天看了《朗讀者》味道這一期,聽著吳純分享他與母親一起度過的苦難,聽著張艾嘉去定義母女關系,感覺記錄下他們,分享他們的再好不過了!
吳純,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拿走家中所有的財產,包括家具,母親為“重建”這個家,打四五份工,而這并不是最觸動我心弦的地方,之后的讓我淚流滿面。
在1997年的時候,吳純去香港參加一個關于香港回歸的鋼琴比賽,他拿走的是家中所有的積蓄和外借的2000多元,他自信滿滿地向媽媽保證,一定拿獎拿獎金把錢還回去。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發揮失常了,本該按約定給媽媽打電話的,他不敢了,沒有接到電話的母親預感發生了什么,便打電話給帶隊老師,帶隊老師告訴媽媽說,您的孩子發揮失常了。媽媽決定親自去機場接“失敗的”兒子,而去機場打的的120元,是母親不能接受的,所以她就做公交去,在公交不到,但盡可能離機場近的地方下了車,媽媽下車后,看到一個指示牌,上面寫著上高速XX千米,到達機場,媽媽竟然走上了高速,走了一會兒,一個環衛工人告訴媽媽,高速上是不能走行人的,受指導,媽媽跨過圍欄,走到了泥濘的輔路……吳純是最后一個下飛機的,一出來,就吃驚地看到了媽媽
兩個演奏博士,一個音樂學博士,三個博士學位,吳純和媽媽的苦,沒有白吃!
痛苦,其實真的就是帶你走上進步的一個路徑。很多事情都過去了,那我們都還需要繼續往前走,盡管每一次講走吧走吧的時候,感傷都特別強烈。
---張艾嘉
當董卿讓張艾嘉給母女關系下一個定義時,張艾嘉表示這真的真的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她的定義是,年輕的時候,你是女;當母親年齡大的時候,你是母。
用這一期,張小嫻的一句話結束吧,
每個人,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懂得去珍惜吧!
---張小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