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今晚能夠在007群和大家聊一聊,我這幾個月的成長和感悟。我分享的主題是:快速成長的三個方法和一個必殺技。
我一直在一家創業公司負責運營,直到去年底感覺工作到了一個瓶頸期。然后開始思考如何突破,就把自己的想法寫到了個人公眾號上。一開始也很凌亂,沒有主題,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并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越寫越焦慮,出路到底在哪?我也不知道。
后來發現要搞明白一個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主題閱讀主題輸出。這樣首先對自己有價值,同時也能幫助到別人。正式開始主題,輸出是在今年二月份。用了三個月時間我系統梳理了自己最感興趣,最想弄懂的六個知識模塊。有傳播學、故事理論。從零到一做產品、內容營銷、游戲化、認知學習,這些在我的公眾號上都有分享。
回顧這三個月時間。從焦慮迷茫到通過寫作變現,到成為一個職業的撰稿人,我發現這條路是走得通的。之后,好運也是接踵而來,只收到了古典老師的一個合作邀請,然后認識了北大博士,現在我們正在合作一個項目。
我梳理了這段經歷發現了一個可操作的路徑。就有三個方法可以讓人快速成長,
第一個是理清概念,
第二是讀書。
第三就是結識牛人,
這樣還不夠,最重要的是進行價值輸出。
我先跟大家聊一聊對我很有有很大啟發的一個概念,網絡生命體。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玄乎,聽到這個概念時我也很震撼,生命空間這四個字顛覆了我之前的一個認知。我在互聯網創業公司做運營有三年時間,經常學習跟互聯網有關的一些知識,比如李善友的登高四書,場景革命等等。
書里面也提到了互聯網的本質,大家猜下:互聯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
答案是連接、是社群。這大概是最廣泛的認知就是這個底層邏輯決定了人的行動方向。
這幾年做運營工作,我主要在兩方面。第一次見社群,第二是跨界連接,給其他公司也進行資源合作,當然,這也沒有錯。但是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就是個人成長進步,幾乎是停滯不前所以工作才會遇到瓶徑。當聽到建立個人網絡生命體這個概念時,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發反思一下自己在網絡在網絡上一點兒生命空間生存空間都沒有。
這個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觀點,有點像虛構的筆試題的還重要,因為她是人們想象的共同體。網絡生命和實體生命的最大差別是:網絡生命體可以在空間內無限放大,在時間上可以無限延長實體,生命是做不到這些的。
要構建自己的網絡生命體就要:輸出作品。作品是一個人最大的價值體現,也方便也方便別人更好的了解自己。
我在想,那樣才能輸出自己的作品呢?結合自身情況最好的辦法是:先把運營工作知識做個梳理,然后再集中閱讀大量書籍。在這期間有三本書對我影響很大。
第一本書是《寫作的風格和意識》,這本書是史迪芬·平克的著作,他是語言學大師。有一句話是這樣描述:他的寫作下筆有如天使。書里提到一個概念,知識的詛咒,大意是有的人專業性很強,但是說出行話別人聽不懂,這些人就像是被知識詛咒了。寫文章別人看不懂,就沒有傳播力,自然就沒有影響力。這本書的核心是文章要和讀者建立對話改給讀者如實呈現你看到的東西。看完這本書我就直接用起來,寫文章時,開始有意識的找和讀者對話的感覺,我約稿人告訴我說,你的文章通過率很高的,就是我們想要的。
第二本書是《學習的本質》,是教育學博士安德烈·焦爾當的一本經典著作。看完這本書,我發現笑來老師關于如何學習的認知,極速閱讀課以及大牛的一些學習方法,很多都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答案。比如書里提到兩個知識點:先有概念和帆板模式。先有概念的意思是人們想要快速地學習新知識,必須要和先有概念,建立聯系。但是先有概念容易讓人自以為是、固步自封,解決的辦法就是帆板模式,帆板向前運行,需要借助風和板與板之間的偏移才能前進,學習新知識,就像揚帆一樣。既得到的信息和先有概念進行互動,運用到實踐中進行驗證獲取反饋后,得到一個新概念。
在進行下一個知識學習時新概念又成了先有概念,循環往復,一直的不均衡,想要得到自我更新就要主動的尋找持續的不均衡。這告訴我,要學習新東西,必定是要伴隨一些痛苦的,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前提下,有一個學習的底層公式:是需求*價值。需求的意思是:學習是要建立在內在需求上,自己主動愿意去學,而不是被外部的獎勵刺激。價值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習知識的知識,找到知識的源頭,讀經典,達到一本書,帶萬本書的效果。另一個是要明確知道學這個知識對自己有什么用。比如現在的區塊鏈知識,就是要投資賺錢,目的很明確。
知道了學習的底層公式,那么高效的學習方法是什么呢?給出了一個結論,將知識模型化,這里有個例子。就富蘭克林讀書時他會抄下一段話寫在一張紙上再往下讀時,再抄寫到另一張紙上。讀完后把這些紙打散,重新排列組合,這種方法類似拼圖,一小塊一小會兒拼,最后拼出一個更大的圖。通過拼圖寫作的模型,已經在他腦海中搭建起來勒。更便于記憶,遇遇到不同的寫作題材直接就可以調用。
我發現不光是富蘭克林,那些很牛的人也是用拼圖,構建知識模型。有納博科夫、錢鐘書的卡片法,用小卡片做知識筆記,打亂順序重新排列就組成了一篇文章。這本書對我的價值非常大,說三點吧,第一是學東西的時候,首先要學對自己有用的,能為自己產生價值的知識。然后帶來的附加價值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比如我想寫出一個好故事,就開一些故事類書籍,弄明白寫故事的套路輸出后,就用戶在后臺留言說,這個套路對他也是非常有用的。第二是學習知識的知識,要讀經典書籍,這成了我現在選書的一個標準。口水書也會看,基本上半個小時就會翻完。最后就是通過用卡片拼圖,把知識來模型化。
比如插在的十六格筆記,一張白紙上畫出十六個格子,看書時把重要的信息填到格子里一本書,看完就了解了大概的輪廓。比如納博科夫的卡片法,讀書時遇到金句、重要概念、或者些好的故事案例,我都會用卡片做一個收集作為下一次寫作的素材。
接下來是第三本書,直接改變了我的想法和一些做事方式。這本書叫《人生定位》,是一本關于人生風險的研究報告。
杰克特勞特是全球頂尖的營銷戰略家,也是定位之父。特別特他把人生比喻成賽馬,每一種學習,工作,生活類型的人,不賠率都不同,例如完全依賴努力型的人,不賠率只有百分之一,也就說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幾率。然后特勞特把人生的旅程,分成高中低三大風險類型。
比如努力型賽馬,他的成功幾率只有百分之一,智商型賽馬、教育型賽馬的成功概率都非常低,我以前人生主要是努力型賽馬,覺得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以為那個老天會愛笨小孩的。這樣的做事方法,這個成功的概率只有0.01%,幾乎是必死無疑。
我們在看中等風險賽馬。高風險賭注意味著完全依賴自己身上的某種東西,買中等風險的賽馬就是認為成功要部分依靠自己,部分借助外力。比如說才華型賽馬,愛好型賽馬。毅力型賽馬,這些都屬于中等風險的賽馬,他們的成功幾率都是在二十分之一左右。
低風險賽馬告訴我們說,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與外界重要因素聯姻。比如說產品型賽馬做出一個產品來,然后他的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二十、創意型賽馬能到百分之二十五、然后與他人形成伙伴型賽馬,可以等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配偶型的話是百分之五十。如果是有家族企業家族型賽馬的話,它的成功概率能達到三分之二。
這給我一個啟示,要過一個不錯的人生,就要在低風險賽馬里用功。回顧開篇講的網絡生命體概念,構建網絡生命體的最大結晶就是輸出作品,作品就屬于產品型賽馬,成功概率大概20%屬于低風險賽馬。
覃杰提出007品牌共生,在低風險賽馬里面應該屬于他人合作型賽馬和伙伴型賽馬,互相幫助,讓個人品牌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這本書還是讓我豁然開朗,就是自己練好基本功,是一個首要條件在目力所及范圍內。去結識一些牛人。
我前期運氣比較好,然后通過主題輸出就牛人,主動和我做了一個連接。有一天我在后臺看到古典老師留言說:很喜歡你的內容。我是古典,也是一名內容創業者,得到上有一個超級專欄,有一個專欄超級個體,希望有空交流。然后他留下了微信號。對接了他們的內容運營總監給我認識之后,我遠程參加了他們的團隊策劃會收獲很大,了解了他們的內容輸出工作流程,
這個對我來講非常重要,后來在寫文章我就有意識的往這個結構上靠,大家想想看,他們有五萬多用戶訂閱文章結構一定是精細打磨過的。來引導用戶通暢的讀完一篇文章,這樣的套路一定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我把這個套路發到群里大家可以看一下。首先它就是:
用懸念或者一個對話場景,一個小故事,把痛點問題引出來。然后一般人都是這樣,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他會提出一個反常識的一個,一個觀點說。告訴大家這樣看問題是錯誤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的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再列舉一系列的佐證自己的觀點,用自己的話,引用書里面的案例都可以,或者生活中具有信服力的案例。然后再給出這個案例的方法論結束后,有一句話能讓大家記住就像電影里面的經典臺詞。
玩這個套路寫了一篇文章,如何科學寫作,這篇文章被專門做職業讀書的王大錘(音譯,尚未核實文字)看到了,他邀請我加入了他們的撰稿人團隊。我發現他們文章的結構要求和古典老師的要求一模一樣,看來這個套路還是具有市場普遍性的。給我分享了在讀書寫作方面的一些經驗以及對付市場的一些觀點,也讓我受益很多。比如要生產有價值的內容就不要像狗仔隊一樣爆料信息,信息沒有粘性,大家看了就過了,記不住你這個人。就做內容才能成沉淀,你的品牌一直給你增值,我很贊同他的看法。
當初受到網絡生命體這個種子影響之后呢,我也開始了主題閱讀輸出。5月18號那天我在后臺收收到好幾條留言,說看了我的文章啊,發現就是他們需要的,問我能不能使用,他們會付一些稿費。然后我就連接上了我的約稿人小蕾姐。成了他們公司的一個編外人員。每月我會羅列好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他們進行刪選后給到我,然后我再進行輸出。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將我的內容變現的貴人,給了我很大的信心,知道自己寫的東西,原來是有市場需求的。
在這里還要提一下對我影響非常大的一個牛人,他是北大的博士就核聚(音譯,尚未核實文字)。通過跟他留言,然后在社群里交流,我們也慢慢熟悉了,有一次我發現后臺有兩篇文章,收到了兩百塊的贊賞特別高興,一開始核聚(音譯,尚未核實文字)打賞的。他說這兩篇文章的實用性很強,給了給了我很大鼓勵。后來我們線下見面暢聊了幾天,他告訴我一個很受用的法則叫杠鈴法則。比如不要不要潛移默化地學習啊,那是殺時間。用杠鈴法則工作和學習,集中精力高度。高強度高密度的進行學習一個月,要學完的知識一兩天就要完成,要留有大量的時間重復。
從他那里得知,有一個優秀的初中生,用他的方法兩個星期就學完了高中數學。和他的交流的那幾天,好像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門,他研究的是人體復雜系統科學。就是指導運動員科學訓練,很短時間就可以拿到亞錦賽冠軍的那種。讓你知道人是有很大潛能的,用科學的方法都是可以激發出來的。
總結下,這就是這幾個月讓我快速成長的三個方法,理清概念、讀書、結識牛人。接下來,還有一個大招:這個大招就是價值輸出。
前段時間看到埃隆馬斯克的一個采訪,主持人問埃隆馬斯克,很多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總會問,我該怎樣才能成為下一個埃隆馬斯克?然后主持問他說,你覺得你年輕的時候做了哪些事情,讓你現在這么有影響力?埃隆馬斯克說:“我真的就只想做一個有用的人,這是最優結果。就好像不斷問自己我該做什么才能有用?主持人接著說。那么大家怎么找到一種方式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馬斯克說:“我覺得你可以估算一下,你要做的這個事情會對目前的狀況有多少改善,能影響到多少人?這句話直接戳中我的心。
自己就是從一個非常小的事,寫讀書筆記開始,然后慢慢兒的得到市場的一些認可。有了一點點的成就感,心里的狀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因為多了一份選擇權。然后面對未知,也不會感到恐懼或者焦慮。然后就寫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既然有了更大的一些想法兒,如果能影響到更多人,讓更多人一塊兒輸出有價值的內容豈不是更好。然后我成立了一塊輸出社群,前期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教會愿意輸出的人,寫出市場認可的讀書筆記。
理清概念、讀書、結識牛人是一個人快速成長的三個方法,但是最重要進行價值輸出。把每一次收獲傳遞給更多的人,有人有一天也會主動的連接你,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最后呢,祝007戰友們堅持輸出,守得云開見月明。再次感謝明星、霞芬、蘇磊等等各位幕后伙伴的付出,謝謝大家。
遇到有用的知識,最好的學習方式是什么?反復逐字閱讀。
你可能發現了,前面的文字,我后面已經不再標示重點,因為音譯原因可能會有些錯別字,我已經盡量去修正一些
重點都在下面:
如果你覺得前面的音譯課程不夠簡潔,那再看下007九班長|黃磊|石頭水上漂|007-5 的簡潔版總結吧:
搞明白一個問題,最快的方法:【主題閱讀】+【主題輸出】
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6個方面,然后閱讀、輸出
三個月時間,后來發現快速成長的可操作路徑:
【理清概念】+【讀書】+【結識牛人】
最重要的:【價值輸出】
* 理清概念
很重要的概念【網絡生命體】:
互聯網的本質:【鏈接】、【社群】,這個底層邏輯決定人的行動方向。
互聯網的工作主要是:建設群+跨界鏈接
聽到生命空間的概念,就開朗了,
就像赫拉力在《未來簡史》里說的,想象的比實際的更重要,因為這是想象的共同體
網絡空間無限放大時間無限延長,
要想擴大生命空間,就要輸出作品,是自己價值體現,也方便別人了解。
* 讀書
三本影響很大的書:
找跟讀者對話的感覺
兩個知識點:【先有概念】+【帆板模式】
人想快速學習新知識,要跟先有概念建立聯系,容易讓人故步自封,要用帆板模式,
學習新知識像揚帆,將收集到的概念跟先有知識進行互動,在實踐中檢驗,獲取反饋后得到新概念,進行下一個學習,這個新概念就成了先有概念。
學新東西就會伴隨痛苦,學習的底層公式,【需求*價值】
【需求】:學習要建立在內在需求上,自己主動愿意去學,而不是被外部獎勵刺激
【價值】:1、學習知識的知識,找到知識的源頭,讀經典,以一本書帶萬本書;
2、知道知識對自己有什么用,類似區塊鏈,就是要知道怎么賺錢,目的明確
高校的學習方法,將知識模型化:抄下一段話、再在另外一張紙上抄下一段,最后拼圖構建知識模型,打亂順序,重新排列。
學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能為自己產生價值的知識,然后帶來的附加價值隨之產生
學習知識的知識:讀經典
把知識模型化:金句、概念,卡片收集
人生旅程高中低三大風險類型:
高風險賭注:努力型賽馬、智商型、教育型、成功概率底,只有1%;
中等風險:部分靠自己部分靠外力,才華、愛好、成功幾率1/20;
低風險:要成功最重要與外界重要因素聯姻,成功幾率:產品型20%、創意型25%、伙伴型30%、配偶型50%、家族型2/3
啟示:不錯的人生,要在低風險里用功,輸出作品就是產品型賽馬,007是伙伴型賽馬,取得成功還是要鏈接牛人
* 結識牛人
金典:內容輸出工作流,文章結構,套路
王大純讀書寫作的觀點:要生產有價值的內容,不要爆料信息,只有做內容才能沉淀品牌
北大牛人合聚影響:
【杠鈴法則】,不要潛移默化的學習,那是殺時間,要集中時間高強度高密度的學習,一個月要學完的,一兩天就要完成,留有大量時間重復。
大招:價值輸出
埃隆馬斯克,年輕時做了什么?只想做一個有用的人,不斷問自己做什么才能有用,估算要做的事情對目前狀況有多少改善,能影響多少人。
從寫讀書筆記開始-得到市場認可-成就感-心理狀況改善(多了選擇權,不會對未知產生焦慮)-寫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更大的想法-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一起輸出有價值的內容
把收獲傳遞給更多的人,堅持輸出!
本文文章來自007行動1群6.29“歡喜分享”課程,
歡喜的公眾號:歡喜的知識筆記(huanxizao)
簡潔版整理黃磊公眾號:石頭水上漂(icyfox-v)
我姓孔,筆名乙己,公眾號:DSR孔乙己(dsrkyj)
謝謝各位,感謝007寫作行動,愿意與你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