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遇到過這四種情況:
(1)
“嘿,你大學學什么專業的?”
“心理學。”
“哇!那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么嗎?”
拜托,我學的是心理學,不是讀心術,你以為我是X戰警里的X教授查爾斯嗎?
(2)
“你大學學什么專業的啊?”
“心理學。”
后退一步,警惕地說:“那你肯定知道我在想什么,以后跟你說話得注意點,離你遠點。”
哦!我的天哪!照你這么說,是不是接觸心理學專業的人方圓百米之內都人跡罕至了?
(3)
“小A,你大學學什么專業啊?”
“心理學。”
“那你一定會催眠了?你不會把我催眠了,問我一些秘密,或者套走我銀行卡密碼吧?”
如果真有人能夠輕輕松松將人催眠,然后套出一些秘密的話,那警察叔叔得省多大的事啊!那也就沒有嚴刑逼供這一說了。
(4)
“我學的是漢語言文學,你學什么專業啊?”
“心理學。”
“啊~~,人家都說學心理學的都有病,你這里不會也有問題吧?”指著腦袋的手指,略顯嫌棄的語氣,總是讓人很不舒服。
誰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去學心理學?照你這么說,你學漢語的,是不是因為不會說漢語?學醫的,身體都有病?學廚師的都吃不好?
你以為我學心理學是為了窺探別人的秘密,其實首先我是為了我自己,其次是為了幫助心理有困擾的人。
我學心理學,是為了讓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不是為了猜你在想什么,更不能說明我是神經病。
什么是心理學?專業的解釋就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學,我們就具體來看一看生活中的心理學。
大家看過幽默觀察家錄的一段“電梯里的奇怪規則”的視頻吧?當不知情的小伙伴跟著眾人數數,背詩,蘿卜蹲時,你是不是也笑的花枝亂顫?
如果你是被試,你會不會也有此反應?你不要說你絕對不會,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做過從眾效應的實驗,實驗所選被試均是我們班同學,當十幾個人均認為A就是B,B就是A時,即使你不這么認為,可能你說出口的依然和大家保持一致。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從眾現象。當我們了解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以及發生的條件時,也可以有效地利用這種現象。
從眾心理學告訴我,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利用從眾效應,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建立小組合作制的學習小組,讓大多數學生影響少數學風不正的學生。組織以學生為主題的班會、黑板報等各種形式,通過以學生影響學生的方式,建立良好的班集體。
當然,從眾心理學也提醒我們,在一群情緒激動的人群中,要注意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心理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這些,它教會我更加全面的認識自我,教我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以前我總是討厭自己,不喜歡自己的氣質。學了心理學我發現氣質并無好壞之分,每種氣質的人都可以綻放不一樣的精彩,我自己也是獨一無二的。慢慢的,我開始發現身上的閃光點,這種發現是令人欣喜的探寶旅程,仿佛每一次都能在自己身上發現寶藏。后來,我才意識到,原來我自己就是一座巨大的藏寶洞,無需艷羨別人身上的寶貝。
心理學還教會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做情緒的奴隸。很多人都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時發泄過之后,事后又后悔。這就像喝酒上癮一樣,每次喝過之后都發誓再也不喝酒,可是,再次見了酒時,又忍不住喝了起來。情緒也是,當你暗暗告訴自己下次遇到這種事不要發脾氣時,往往還是會發脾氣。而心理學告訴我合理發泄情緒,既能解決問題,又不壓抑自己。這難道不是心理學的功勞嗎?如果老虎吃人的女主懂得如何控制情緒,不會在那個危險的地方下車,也不會害了自己,害了母親。
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幼兒心理發展規律。了解幼兒發展的關鍵期,懂得幼兒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需要完成的任務,知道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能夠及時做出反應,也能夠提供更合理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成長少走一些彎路。
在團體心理學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借助團體的力量發展自己,分享心情,彼此成長。在團體中,我們可以完全信任彼此,毫無保留地敞開自己的心扉,在這里沒有評判,只有傾聽、包容、理解和可行性建議。
家庭和婚姻心理學更是教會如何理解家庭中出現的各種矛盾,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矛盾,使親情關系更加融洽。怎么樣更好地和家人進行溝通。家應該是溫暖的港灣,而不是矛盾的綜合體。家庭和睦,我們才能幸福,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心理學還教會我如何撩漢,噢不,是如何找到一個男朋友,而且在他面前各種花樣作,卻總是作不死。羨慕吧?其實沒什么神秘的,我說的花樣作,可不是毫無講究的作。有段時間心情不好,睡覺前總是想一些糟糕的事情,失眠,且經常被噩夢驚醒。有一次睡前通電話,說著說著,我就睡著了,并且一夜無夢。第二天,我就要求他必須把我說睡著了才能掛電話,他竟然欣然同意。雖然我不記得他都是說了什么,但是我知道我睡的很香甜。就這樣過了大概一個月時間,我竟養成了到點就能睡著的好習慣。當我感謝他容忍我的作,他卻一本正經地告訴我:“這不是作,是愛的表現。真正的作,會讓感情出現裂痕,而你的行為,總能讓我比昨天更愛你。”小作怡情,大作傷心,你會作嗎?
心理咨詢和治療讓我知道朋友有困擾時,怎么提供幫助。當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失戀的時候,失意的時候。我不是一句“想開點,沒啥事”就再也無話可說,我也可以不必急著提建議,而是懂得了傾聽與共情,懂得了如何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準確的安慰,并提供有效的方法給予支持。
……
哈佛大學有一門課程叫做幸福心理學,就是教你在各種壓力的情況下,怎么體會到幸福,提高幸福感。這也是大部分人的疑惑,明明自己什么也不缺,可是卻感覺不到一點幸福呢?我們心理學不僅會給你完美的解釋,也會引導你找到自己的幸福。
其實心理學存在和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猜測,而是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幸福。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積極面對;當有負面情緒,合理發泄,既能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又不傷害別人;當他人有困擾時,能給予傾聽和理解,并引導其走出困境。心理學就像一把鑰匙,擁有它,就能開啟幸福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