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媽媽們的抱怨:
?我都辭職在家專門帶孩子了,我給孩子的時間那么多,難道還不夠嗎?
?我把工作以外所有的時間都給了我的孩子,為什么他還是不滿意呢?
?我處處以孩子為重,犧牲了很多我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心撲在孩子身上!
?我家孩子怎么跟我說話就很煩躁,跟別的人都會好好說話?
陪伴質量遠比陪伴時間重要,有很多媽媽還是在職狀態,親子時光的設計就尤其需要靜心去做。如何用最精華的時間做精致的陪伴也許是我們可以做探討的部分。以下是我與我8歲兒子的一次互動: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工作坊在家附近,結束后就沒回工作室,直接去學校接兒子放學,盤算著可以給他一個驚喜。他看到我來了,眼睛一亮,一副很驚奇的表情,卻好像情緒不那么高漲,連連問:“今天你怎么來了?”有一點高興,又有一點質疑。
我很不識趣地(當時沒有意識到我的出現并沒能讓孩子喜出望外)反問:“今天媽媽工作完成得早,特意趕來接你的呀,怎么樣?帶你去看電影吧!”
兒子卻說:“我要回家寫作業?!?/p>
我心想小子挺要求上進啊,但想到票已買好,決定已做,便苦口婆心:“媽媽工作那么忙,難得在工作日抽出半天時間陪你,就去看電影吧,我已經買了你想看的動畫片?!?/p>
不知道是因為片子的誘惑力,還是我的堅持,最后我倆一起去看了電影。
從兒子的驚奇多于驚喜里我意識到了:我在用我以為“制造驚喜”的方式創造驚喜,我安排的精心時刻且只是單方面考慮到自己工作上的湊巧安排,事先沒有任何的約定與告知,也沒征求過他的意見與時間安排,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被動接受,甚至是被“控制”的。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沒有預期的時候“驚喜”也許真可能變為“驚嚇”。
我一直在把“平等與尊重”的思想傳遞給我的個案,并踐行于幫助很多家庭解決他們的家庭的困境。但這兩個詞說起來容易,落實到生活的細節,于我自己也是一大難題。真的需要去更靠近孩子的心靈,更敏感地去傾聽和捕捉他每一個當下的感受。對于普通的家庭也同理。
那天看完電影我和兒子一起散步坐公車,氣氛很好,兒子無意中跟我說了一句話:“每周二下午王思媛(化名)都要和她媽媽約會下午茶?!弊屛阴囗敚壕牡臅r刻需要事先約定,并形成一個可期待的規律。
美國蓋瑞?查普曼博士提出的“愛的五種語言”中第二種就是精心的時刻。精心時刻的中心意思是“同在一起”,不單指接近......同在一起乃是跟彼此注意力的焦點有關。約定,是一種可以把彼此焦點事先設定在一起的方法,它讓親子時光更值得期待和欣喜。
約定之外,設計“親子精心時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陪伴孩子,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給他時間,跟他一起做些什么。
如果用心理學術語來釋疑,就是:無條件積極關注。如果你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孩子玩的話,是朋友圈,App和手游得到了你的注意力,而不是你的孩子,這樣的陪伴即便是一整天也是徒然地浪費時間,只有陪沒有伴。當你全神貫注地與孩子玩的時候,你的孩子會感受到你滿滿的愛。
2.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陪他玩適應他年齡段喜歡玩的游戲。(后期會陸續寫一些敏感期特性的文章。) ? 當孩子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時,精心時刻里要加入“精心的會話”。
當一個父親坐在地上,把手中的皮球滾給兩歲的孩子時,他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球上,而是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的年齡漸漸大一些,讀大班小學了,你就得想著去跟他交流你們親子活動的內容。尊重彼此心里所需,而不是自以為很了解孩子,幫他做決定。
3. 當孩子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時,精心時刻里要加入“精心的會話”。
精心的會話的焦點不是在說什么,而是在聽什么。耐心地去聽孩子在說什么,并給予啟發式提問,會讓親子時光成為孩子的記憶庫里寶貴的亮點。
當你耐心去傾聽孩子的時候,他也會慢慢向你吐露心聲,說心里話,說真話,尤其當孩子有不好的情緒發生時,這個精心會話尤其重要。給不良情緒一個發出來的途徑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的暴力與自傷。
4. 當你在詢問孩子一些問題時,真實地渴望去問,對他的觀點充滿好奇與探索,并給予精準反饋和持續的興致。
我的一個個案媽媽,她向我咨詢之后說自己變得很會跟孩子交流的,每次放學回家都會問他學校里發生了什么,然后就沒然后了,仿佛是在完成我給他的家庭作業,她看似想要走進孩子,卻當孩子真的打開門時,她繞路走過。沒有交流的問話也不算是精心的會話。
5. “精心的會話”不僅需要帶著同理心傾聽,還需要自我表白。
教大家一個句式,用在傾聽后的反饋?!?/p>
當我聽到你說……我感到你(我 )……我希望你(我覺得,我希望我)……
”
拿我與兒子的互動舉例,我可以回答他:
當我聽到你說班級里有個同學和媽媽每周二都有下午茶時光,我感到你也很希望有這樣的時刻,我希望你能告訴我這些,幫助到我意識到你原來希望與媽媽有約定;
當我聽到你說班級里有個同學和媽媽每周二都有下午茶時光,我感到我也很羨慕呢,我覺得我做得不夠好,沒有像那個媽媽那樣與你做一個規律性約定,我希望你給我機會改進;
當我聽到你說班級里有個同學和媽媽每周二都有下午茶時光,我感到你也許因為今天媽媽的貿然前來有些意外,你也希望有約定,你是否也想要跟媽媽下午茶呢?
自我表白是一種啟發的方式,目的不是你覺得猜測到孩子想要什么,而是讓孩子明白媽媽真的在聽他說什么,讓他有機會可以表達真實的想法,提出真實的需求。
也許你是個“死?!毙蛡€性的人,說話是個很費力的事,而自我表白的話術又太繞口,那就用更多地目光與孩子溝通吧,興許他能讀懂你,并彼此心照不宣。但在陪伴時,記得你的目光始終關注在他身上。
6,精心的活動。如果有條件的話,盡可能創造讓孩子有參與度的精心活動。
比如一起逛超市,親子類棋牌游戲,一起下午茶,一起旅行。我的兒子特別樂意陪我練瑜伽,他說練瑜伽時候的媽媽很美。
7.多寶家庭重點提醒:對每個孩子都設單獨的“精心時刻”。
也許是很辛苦也很花精力,甚至有些分身伐術,但我只能聳聳肩告訴你:你的老大,老二,老三……都值得你特別抽出時間一對一。 ?
我常常會舉自己的例子到我的文章里,并非在有意導向一套具體的行動方法。而是想強調,我所學到的育兒方法是兒子教會我的,我走進他,在與他的溝通碰撞中的領悟遠遠超過我專業所學,也遠遠超過所有我讀過的育兒書。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例。你一定也有很棒的育兒經想要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