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群里,有人發(fā)出了自己正吃的美食,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附和響應者眾多,索性也寫寫自己記憶中的美食吧。
打小最喜歡吃的是紅薯,也叫地瓜。母親懷我的時候,家里條件不好,沒有什么好吃的,只有紅薯,于是紅薯湯,紅薯面條,蒸紅薯,煮紅薯,只吃得母親提起紅薯兩個字都吐酸水,只吃得我生下來白白胖胖,蓮藕娃娃一般。
對紅薯的喜歡持續(xù)了很久,最喜歡吃的是蒸得九分熟,不硬也不軟,甜絲絲、軟綿綿中還帶著一種酥滑。一天三頓飯必定要吃一個,以至于母親后來笑談有肉都不吃,非吃紅薯。
吃多了,也會胃酸,又迷上了吃紅薯葉,比起其他青菜,感覺紅薯葉最為平和。紅薯葉菜饃,紅薯葉蒜面條,一碗飯,幾根面條,剩下清一色地都是綠油油的紅薯葉子,以至于閨女會說我是兔子變的。
喜歡吃甜食,各種各樣的蛋糕,各種各樣的小點心,每每上街,總流連于各式各樣的蛋糕房,烘焙坊,被新奇的造型,誘人的香味所吸引。
后來又被麻辣燙勾住腳步,尤其喜歡在三伏天去,滿滿的麻、辣、燙,滿頭的大汗,氤氳著,繚繞著,各種味蕾細胞齊齊集結,說不出的酸爽和酣暢。
連帶著喜歡火鍋,酸菜味的,麻辣味的,唯獨不喜歡清湯味的。
上學之后經(jīng)常吃的就是米飯,怎么吃也吃不厭,怎么吃也吃不煩,每每媽媽做面條,總是在威逼利誘下才會吃上幾口。
還記得第一口吃菠菜,便吐了出來,那種甜甜的粘粘的味道著實不習慣,發(fā)展到只要碗里有一棵菠菜,我便會很細心挑揀它出來。母親看到,恨恨地說:“吃一口菠菜能死?”
不能死,就是不吃。
成家之后,婆婆端出來一份青菜,看老公吃得興起,又擱不住一圈人的熱情,也嘗一口吧,味道還不錯!
問是什么菜?答:菠菜!和原來吃的竟然完全不同,原來是婆婆先用熱水淖一下再炒,去了生澀。于是從那時起,也便愛上了菠菜。
每去一個地方,必定要去的就是那的美食街,也被身邊朋友居以吃貨的名號。
可是今天,此刻,當我再去回憶這些美食的時候,除了這幾樣,我竟然再想不起別的。
現(xiàn)在愛吃面了,尤其愛吃原來最不屑吃的稀湯面,媽媽做的。
現(xiàn)在愛吃清湯味的火鍋,再不要麻辣味了,因為胃腸受不了。
現(xiàn)在幾乎不怎么吃麻辣燙諸如此類的東西了,因為知道那不衛(wèi)生,更知道自己吃過,胃會難受。
現(xiàn)在越來越多地喜歡上湯湯水水之類的家常飯,沒有多么刺激的味道,吃到肚里,卻覺得妥帖無比。
有愛人陪的時候,吃什么都是美味;
沒人陪的時候,吃什么美味都索然無味。
那是年輕時候的我。
而現(xiàn)在,有人陪的時候固然好,沒人陪的時候,也愿找一個喜歡的去處,安靜地坐在一角,品味美食。
曾經(jīng)和友人興致勃勃,要吃遍美團上所有地方特色,美團上的種類越來越多,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聯(lián)系也越來越少。手機上的美團,也再想不起打開。
細細數(shù)來,有一直念念不忘的,有去過幾次不再去的。再好的店再好的味,連著去幾次,便不再想去。念念不忘的,往往都是沒有被滿足的。
從原來排斥,不肯吃上一口,到后來的興致盎然,中間隔著的是鼓勵,積極的導向,還有隨意。
一粥一飯,一茶一羹,往往就在這樣的時刻,彼此走近,親的更親,近的更近。
什么是愛?不是山高水長,不是轟轟烈烈,而是和所愛的人一起,吃上一頓又一頓的飯,睡上一次又一次的覺,說不完的話,看不厭的臉。
懷有一顆美麗的心,吃什么都是美食。
簡寶玉日更打卡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