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年級時的一個早上,當和我一起上學的小朋友都高高興興的接過父母手里遞過來的兩毛錢去買校門口那可口的零食早餐時,我卻看著身后的母親和遞過來的兩毛錢拒絕了。不是我不想吃早餐零食,也不是家里窮得給不起這個錢,而是在我內(nèi)心深處一個可怕的聲音在提醒我并影響著我這三十年生涯。那就是我要做一個“好孩子”,討好父母,博取大人的贊賞和認可。
之所以要給“好孩子”加上雙引號是因為,在別人眼中你是好孩子,在內(nèi)心你卻是一個總想滿足別人期待,順著別人的意思去生活,活得拘謹,呆板甚至木訥的“好孩子”。我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活力,沒有激情,仿佛一個絕緣體般活在別人期待和認可之中的空殼人。
臨近年關,當別人的孩子高高興興的在村口玩捉迷藏“槍戰(zhàn)”的時候,我和弟弟卻連續(xù)幾天跟著父母上山砍柴,拉柴火回來,以備過年用。每天天一亮就上山,直到夕陽西下甚至萬家燈火的時候,我們才從山上挑著一大捆柴火回家。一路上都是大人們羨慕的眼光和嘖嘖的稱贊。年三十了,?當別的孩子都在家里烤火放鞭炮時,我卻挑著水桶去河邊挑水。這一切都是老實聽話乖巧以及為了博得大人的認可和稱贊而做的,那時候我十分享受這樣一種狀態(tài)。
上了初中后,我家買了一輛男式摩托車,村里和我一樣大的男孩子甚至比我小的孩子都能夠自如的駕駛,然而我卻因為不會發(fā)動,不會打火總是摸不著那個竅門而不會騎,這在我心里印下深深的自卑感,覺得自己很沒有,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因為我的腦海里想的都是別人的話語和評價,沒有真真正正的去摸索去嘗試著,因為害怕出錯而不敢去動一下。因為一打不響就被圍觀的人起哄取笑,這樣越來越不敢當眾開摩托。
這樣的狀態(tài)在初中的時候還沒有感覺到有什么,因為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活在稱贊和夸獎中,因為老實乖巧,很懂禮貌而被左鄰右舍當做榜樣來夸獎。還有,初中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他對我很好,每天早晨都到我窗口下叫我起床去學校,什么好的東西都給我,在學校也一直形影不離,讓我的初中生涯從不愁缺少友誼。
2.
這樣的狀態(tài)到高中的時候就徹底消失了,讓我陷入一種痛苦之中。
因為到了高中一個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身邊沒有了熟悉的朋友,沒有人會主動對我好。因為之前一直活在稱贊和被愛之中,讓我覺得自己是完美的,自己是非常有魅力的,別人應該主動找我玩,對我好。但是并沒有這樣,上了高中,我不會主動交往,不會怎么去結交陌生人,不會怎么去對一個人好。我習慣性的索取別人的認同,卻得不到,這讓我陷入自卑感。
于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喜歡和關注,我開始討好人,討好每一個人。怎么討好呢??在交往中,總是順著別人的話說下去,順著別人的觀點巧妙的展開。別人說什么就一直點頭,認可別人贊同別人。這潛藏著著一種期待,期待別人也贊同我的觀點,認可我的觀點,我付出是為了得到別人能像我一樣肯定我。然而事與愿違,當我同意別人的觀點,討好他之后,他卻不買賬,依然反對我,并不同意我的觀點,這點也讓我很苦惱,于是認為自己人際關系不好,不會交往。
后來延伸到,無論在每一個場合,我都會把自己處于場合的中心,想博得每一個人的喜歡關注和認可,做大家的開心果,做一個八面玲瓏游刃有余的交際達人,因為我總是不停的學習身邊那些受歡迎的幽默的人的言行舉止,把他們的言行舉止轉化為自己所用,以為覺得當我像他們一樣之后我就會得到關注得到大家的喜愛,有時得不到之后就會恨周圍的人,為什么不喜歡我。
這是一種很可笑的舉止。
偶爾,當我在一個新的場合運用了我學習我崇拜的人的講話方式,幽默方法得到了大家的歡笑和喜愛,成為大家的中心和焦點之后,我發(fā)覺我內(nèi)心并沒有想象中的快樂的滿足。這不是我苦苦追求和期待的結果嗎?得到之后為什么不快樂?
后來我才知道我有“討好型人格”。
3.
那么,該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呢?
(1)停止討好任何人,處處為自己著想
從現(xiàn)在起,不再討好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沒錯,是任何一個人。
我知道現(xiàn)在的你已經(jīng)在心中不住的盤算并給自己找借口:我還指望老板給我發(fā)工資,我不能停止討好他;我很愛我的女朋友,萬一我不再討好她之后她離開我了怎么辦?我現(xiàn)在只有XX這一個朋友,我不討好他了豈不是會變得非常孤獨?
首先,你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對于“不討好別人”的定義理解是錯誤的,你以為不討好別人就是完全走向討好的反面,不討好別人就是對別人冷若冰霜,就是對別人沒有耐心,就是不再幫助別人。
NO,不討好別人的意思是說你要用一種正常的方式去和別人交往。該笑還是笑,該幫忙還是幫忙,只不過是你該表達憤怒的時候就表達憤怒,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你只是不再像以往那樣再擺出低姿態(tài)討好別人了而已。
但是因為我嘗試過許多次,所以我也很清楚,如果讓你向著正常的方向去努力的話,這其實并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因為當你試圖“正?!钡暮蛣e人交往的時候你總會不由自主的又落回過去的討好模式中。
因此,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你不妨帶著清醒的覺知嘗試著進入到討好的反面,擺出高姿態(tài),冰冷,拒絕,強硬,不妥協(xié),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和感受。
我知道這讓你聽起來覺得很瘋狂,但相信我,我的確就是用這種方法逐漸從討好者的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的。
因為當你很強硬、當你只以自我為中心外完全不在意別人。當你擺出高姿態(tài)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你反而也能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同。
在這個時候當你回過頭去再看以前的自己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理解:你完全不需要討好任何人。你才能逐漸從討好模式中走出來。
(2)不要對別人期待太多,也不要讓別人對你期待太多;
討好型的人,往往愿意助人。也愿意對別人好。對別人經(jīng)常展現(xiàn)出微笑和“好好先生”的形象。別人也會覺得你很好說話和“無害”,于是內(nèi)心會對你有“期待”,會對你提要求,當你一次次滿足他們的要求后,他們可能會進一步提出要求。那樣你就為別人而活,而完全沒有自己了。并且久而久之你的內(nèi)心會充滿了不平衡和不滿。
所以心理成熟的人,要學會內(nèi)心不對別人有太多期待,自己內(nèi)心的需要通過自己去滿足。
同時也會不讓別人對自己有太多的期望和期待,而讓自己不停裝成別人想要的樣子,來掏空自己滿足別人。
(3)不含敵意的堅決,學會說“不”
有句眾所周知的諺語:有了好籬笆,才有好鄰居。這句話的根本意思是要設定牢固的界線。設定好界限后,令人分心的瑣事和意想不到的干擾就會少很多,我們就可以自由地從事符合自身最佳利益的事情。這在數(shù)字時代尤為重要,因為在數(shù)字時代,有太多人在爭搶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干擾。
不管是對于個人生活,還是對職業(yè)發(fā)展而言,修建“好籬笆”,或者設定界線,都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好籬笆”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就是,能對我們不喜歡,或對我們個人或職業(yè)發(fā)展沒有益處的人、活動和約定勇敢拒絕的能力。你拒絕對自己沒有幫助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在贊成對你有幫助的事情。拒絕,也是給對你有益的事情開辟必要的空間。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拒絕非常困難。我們似乎對所有事情都在說“是”。在我看來,我們,尤其是女性,之所以認為拒絕非常困難,原因之一是我們希望被別人喜歡。我們希望被看成是善于團隊合作的人。我們想融入團隊。我們不想因為拒絕某個人或某件事而傷害對方的感情。我們之所以對太多事情說“是”,或許是出于愧疚,抑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無所不能。
那么要想改變討好型人格的你,從現(xiàn)在開始,要學會說”不“,敢于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喜歡的應酬,堅定自己內(nèi)心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