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終看完《性格的力量》后,我閉目掩卷,腦海里不停的尋找自己的性格力量??梢钥隙ǖ氖怯袀€性特質,但在塑造性格方面,其實從我們父輩開始并沒有刻意而為之,所以,我認為我性格中好的的品質,更多源于平實的生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9歲時我就獨自在離父母300多公里的地方求學,長達9年。每逢假期,在經歷了2天天旋地轉的暈車后才能回到家里。我清楚的記得,那時我就想,我以后的孩子無論如何我都要留在自己身邊,我絕不會讓她去到那么遠的地方學習,絕不,尤其是女兒。
所以,獨立,自我管理、勤奮、明白事理,感恩等等,對于我來說,早已融入自己的生活,而且是在全然不知的情況下,沒有任何自我塑造、培養的痕跡。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在漫長的求學生涯中,我有過冒著寒風、凌晨兩點和弟弟兩人在室外躲避地震的經歷;
有過深夜餓了用肉醬兌水充饑的經歷;
有過因為危房被拆,面對轟然倒下的住宿樓,在手足無措中,一個13歲的女孩獨自一人跑到爸爸單位的行政科,一面哭泣一面祈求單位能夠分配一間臨時宿舍以求暫時安頓姐弟倆的維權經歷;
有過節省生活開支,每到假期結束,一定會給父母帶回一點點禮物的經歷,哪怕是一雙布鞋還是那帶給父母已經變酸的面包,而且一定會執意買10個,因為,他們沒吃過。
有過在寒冬因自己大意,弟弟煤氣中毒,在送往醫院途中我所經歷的恐懼、絕望、心碎、內疚和自責。
所以,爸媽常說,我這兩個孩子從來不用我們操心,無論生活還是學習。
這里有父母的欣慰,但同時,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知道,因為生活給了我們最好的教育。
感謝那個時代!
正因如此,之后參加工作,成家立業,當獨自一人面對孩子半夜生病、工作壓力等等時,獨立承擔責任已如同刷牙、洗臉般稀松平常,這是生活的常態。
在此絲毫沒有表揚自己的意思,我也就一路人甲。
我只想說,生活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我能做的就是在回饋生活給予我的饋贈!
回到現實里,我們的孩子就沒有這般幸運,生活對于他們是真實存在但卻有些遙不可及,他們沒有機會觸及到真實的生活,既沒有失敗的機會也沒有失敗的經歷,他們生活在單任務環境里。
你若學好便是晴天!這是我這樣的父母的期許!
不要再說孩子不知道感恩。其實,我們在用我們的方式剝奪了孩子表達感情的機會。因為,無需他們暗示,我們就把我們所及的一切放到了他們跟前,如同我們一樣,在他們看來這即是正常,對于正常的事,人常常是無感的,居然無感那就不可能談及感恩之心,養育之情。
任何東西都不會毫無理由的生長,而且,它的背后一定會有與之相適應的環境。
因為我們畸形的愛,我們破壞了孩子生長的環境,而我們卻全然不知!
不要再抱怨我們的教育環境,父母從來都不應該成為教育的傍觀者,抱怨者,而應該是踐行者、陪伴者、成長者。
非常慶幸,在《性格的力量》一書中,作者給我們呈現出的那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和大量數據資料,透過這些事例,見證了性格的可塑性,見證了一個個在優秀性格支撐下逆襲成功的新生命。
一切都不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生活給與我最好的教育,我回饋生活愉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