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幸福和痛苦的摻雜中走過來的,當幸福感溫潤著我們的生活時我們會想讓時光在此駐足,那怕多停留片刻以待我們日后的追憶,當無奈的痛苦感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時,我們會想早點擺脫這樣的日子。
當一個新生兒呱呱墜地時蜷臥在母親的懷抱,這種有安全感的依靠我們能稱之為幸福;當我們孩童時,依偎在媽媽的懷里聽著她給我們唱著兒歌,講著我們愛聽的故事或者和小伙伴在外玩耍被父母親的呼喚聲召回,在我看來也是一種幸福;當我們在親人的見證下彼此牽手另一半從此兩個人相濡以沫,一起面對外面的風雨時是一種幸福;當我們人到中年正是在外打拼時而自己的父母親身體健康,兒女無恙學習積極向上,我們也是一種幸福;當我們年老時,兒孫嬉眼前讓我們體會到膝下之歡也是一種幸福。。。。。。
可當這些可以依靠的幸福隨著時間的齒輪一點點在我們的身上被無情的剝奪時,我們將會是怎樣的悲慟!當我們在外漂泊累了,倦了時我們的依附感,歸屬感向哪兒找?我們心里的幸福感向誰要?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一個145歲的印尼老人,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表示自己已經活夠了,不介意現在就離開這個世界。他的家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為他準備好了墳墓,打算將他安葬在子女附近。初次看到這篇新聞的時候為老人的高壽感到高興和新奇。只想到人生在世能看到一個多世紀的世事變遷該是多么幸運的事情,然而細想讓我有種心疼他的念頭,尤其看到最后當采訪到如何能保持長壽的?老人回應道:“要有耐心”時更是莫名的心酸!
“老人出生于1870年12月,他的10個兄弟姐妹、4任妻子以及所有的子女都已去世,最近一位去世的親人還是在30年前。目前他和孫輩以及曾孫輩們生活在一起。由于年事過高,視力已經嚴重衰退,平時只能聽聽廣播,吃飯的時候也只能用勺子。”在看到這段對老人的介紹,我就想30多年前最后一個親人的離開應該也關閉了老人最后一絲的有依附感的心門了吧,這三十多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里老人該是怎樣的孤苦伶仃的心情,應該會經常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以及為了他們,為了他們的家而為之奮斗的歲月吧!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咸應該都有逝去的他們的身影,身體里的愛、恨、情、欲、愁也是與逝去的他們的糾纏!但他們都離開了,永遠的離開了,他們離開了這個塵世也帶走了老人的幸福歸屬感!這是時間對他的眷顧還是對他的懲罰?
一個老態龍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寄宿在孫子輩,曾孫輩的家里會是怎樣的心情?雖說是自己的后輩,但畢竟隔了好幾輩的人跨越近百年的時間,后輩的孝順還好,如果迫于生活的壓力對他疏忽了些呢!老人說要有耐心,我想應該是耐心的等待與親人“見面”,看煩了世間歲月,耐心等待著死神將他接走吧。
愿老人能安詳的走完人生剩余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