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作家長谷川義史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希望一家人不僅僅是同在一個物理空間,更重要的是同在一個心理空間。
最近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個帖子名叫《不蹲下來,你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看題目就知道是雞湯,干了這碗雞湯,有多少家長能蹲下來,真正去以孩子的視角和高度去看世界呢?
我是不擅長寫雞湯的人,我只寫事實。
有一次帶著女兒去看太姥姥(我老公的姥姥),女兒對我說,太姥姥不漂亮,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太姥姥腦袋上有蟲子。原來她認為老人腦門上深深的皺紋是蟲子。
還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悄悄跟我說,阿姨,我爺爺是鴨子。雖然她是悄悄的,可是聲音足夠滿屋子的人都聽到,包括他的爺爺。爺爺笑了笑,解釋道:前幾天砸了腳,走路一瘸一拐,他便說我是鴨子。說完,還沖著孫子微微一笑。我知道這笑容里有愛意,甚至有夸獎,卻毫無責備。
還有一次是外出,我和女兒先出門,老公在家里收拾一下垃圾順便拿出來。我hwag出了門便領著女兒向外走,她不走,說,還有爸爸呢!
這三件小事看起來沒什么關系,卻與今天讀的書有關系,這些事件都是以一個孩子的角度在觀察家庭,他們能看見老人頭上不漂亮的皺紋,能看見爺爺瘸了的腿,能看見一家人包含媽媽,我,還有爸爸。家庭,是我們最熟悉最親近的群體,我們以家的形式,給孩子一個物理和社會的空間,孩子用他們自己的眼光,觀察著家庭,也影響著家庭。
《可愛的一家人》這套書,正是現在了孩子的角度觀察家庭,帶我們走進了孩子的世界,更全面更歡樂地了解了家的意義。正像書封上所寫的那樣:讓孩子在歡聲笑語中,讀懂最熟悉的家人!讓家長在童言稚語中,理解最真實的孩子!
我是一個繪本先看封面和環襯的人,六本書里直接就選擇了《變變變》,是因為封面告訴我,這個故事很幽默,環襯告訴我,這個故事很溫馨。
媽媽跟狐貍放在一起,是不是有好些相似呢?其實只有孩子才能發現這個秘密:媽媽發火的時候像狐貍。
爸爸喝了點酒,臉紅紅的,大人絕對想象不到,孩子會認為爸爸像煮熟的章魚!
奶奶打了個噴嚏,把自己變成了皺巴巴的梅干。噢,天哪,這個小屁孩兒是怎么聯想到的?你一定差異吧,其實書里有答案噢。
哥哥瘋狂地向前跑,結果卻被狗狗舔了變成茄子的臉。究竟發生什么了?原來他是被狗嚇得臉都紫了。
愛美的姐姐做了個面膜,像什么呢?不是鬼哦,孩子的世界里是不應該有鬼的,他們只認識妖怪,因為繪本故事和動畫片里都有可愛的妖怪呀!
辛勞的爺爺在地里勞動,小朋友看見了,想來想去,覺得跟田里的某種動物很像呢!噢,是蟑螂,蟑螂舞著兩把大刀,很像爺爺的鋤頭呢!
狐貍媽媽,章魚爸爸,梅干奶奶,妖怪姐姐,茄子哥哥,蟑螂爺爺,這么奇怪的一家人在一起是什么感覺呢?作者在怎么告訴我們了:每個人心里都暖洋洋的,像溫暖的太陽一樣!這里還有一個小亮點:細心的孩子可能會發現,太陽的臉跟我們的小主人公長得一樣呢!
這溫暖的太陽恰到好處的印證了我從環襯里猜想的文章風格--溫馨。
這本書,我是咧著嘴讀完的,女兒聽得也是哈哈大笑,直到最后一頁的時候,我們突然就嚴肅了,女兒摟著我的脖子,親了我一口。雖然她全程都沒有說什么話,可我知道她讀懂了這本書,她從這本書里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而我,也隨著這本書的每一頁,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家庭成員,我想,明天,后天,我們還會讀這本書,直到我和女兒都能真正理解家庭和諧歡樂的真諦。
《可愛的一家人》是套裝書,《變變變》是其中的一本。這套書出自一位具有多年幼兒教育經驗的老師川口國博之手,漫畫家村上康成配圖。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歐美繪本像油畫,高大上,日本繪本像漫畫,小清新。這套書的繪畫風格也是漫畫類型,像是出自孩子之手的信手涂鴉,一下子就能讓小朋友有親近之感。而文字了,寥寥幾句,簡單利落,就算是再小的孩子也能聽懂其中的含義。在我看來,這套書是非常優秀的家庭教育和愛的享受的繪本,也非常容易被小朋友們接受。
除了《變變變》,另外五本書分別是《土豆餅大作戰》,《我變章魚啦》,《天啊,家里有怪物》,《爺爺有輛老爺車》,《這是我媽媽哦》,看了題目,你就能猜到內容有多精彩啦!尤其是《這是我媽媽哦》非常值得一看,絕不遜色于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的《我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