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調查:【古.臨邛(邛人)與(獠人)消失之迷】-_-||狼煙詩影‖


古.臨邛(邛人)與(獠人)消失之迷

? ? ? ? 作者/狼煙詩影

四川邛崍市,是一座有兩千多年的古城,四川最古的四大古城之一。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張儀張若奉命在四川修筑的(益州:今成都)(郫邑.今:郫縣)(臨邛:今邛崍市)(重慶),為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古(臨邛),便是今天邛崍市,建于秦朝。更多古籍史記亦把(臨邛)歷史推得更遠。亦如自古蜀地之祖為(人皇氏),乃(三皇五帝)時期。自(人皇)邛,據古志記載:“蜀有百多國,”那就說明公元前三千年里,蜀地有一百多或幾百個“部落國”的存在。今天我們已知的亦如夏之前的(濮水)濮地(濮國),從邛崍和蘆山縣接相連的邊界“鎮西山”,漢稱(獠界),三國時稱(相臺山)。山中水源經火井、水口、馬湖至今邛崍,古亦稱(濮水)。從現今大邑縣西嶺雪山發起的水源,經三壩鄉,新場至邛崍,古稱(布濮水)濮國滅亡后稱(?水),現為(?江)亦(?水)。那一時期,已知自夏之前有(濮國)夏之后有(蜀國)、(邛國)、(?國)的存在,直至秦之前,或為春秋戰國滅。

史記(?水)的存在

馬涯山下有(濮水)的存在記錄,現油炸鄉河對面


秦惠王四年,司馬錯領張儀、張若取巴蜀,滅蜀造成四川人在歷史上的第二次大屠殺,張儀和張若在四川筑了四座古城。因邛崍之前為邛人、僚人、彝人、藏、羌、?人民族的混居地,秦滅蜀,邛人往西南而退。今:康定、丹巴、石渠、冕寧、西昌貴州、廣西、云南、云南一帶,乃至邛山之中。秦時期的邛崍,就緊鄰“邛人”之地,所以,張若便將新建的木結構城命名為“臨邛。”那么,秦惠王派張儀張若滅蜀,當時未滅蜀時的邛崍,又叫什么名字呢?我翻閱了大量的如:《蜀志》《華陽國志》《康熙直隸邛州志》《清.嘉慶志》《民國志》《邛崍縣志),終于在(華陽國志)中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文字記述了秦惠王更元四年滅邛人的“秦漢縣”。想想,這就有點不對了?秦漢縣,不屬實?這個名字應該在漢滅秦時期說是秦漢縣還說得過去,再說古蜀國沒有設置郡縣制,亦不可能。但《蜀王.本紀》中曾提到蠶叢及魚鳧之后還有“開明九帝”,開明也只能從杜宇算起,開明乃蜀之“帝號”。那么,說明在秦滅蜀之前是有“帝號”的?“開明九帝”,可釋為九個不同姓的人為九代“開明蜀帝王”。秦滅蜀時,史記說是滅開明九帝之杜宇帝號?其實,后面還有“開明十二世。既然說九帝是杜宇號?那么應該是“開明”時期有九代古蜀國王,杜宇是繼蠶叢、魚鳧之后以杜宇為號后的開明時期后的九個蜀帝,杜宇后面的第九個皇帝恰被秦始皇入蜀殺掉了嗎?不是,因為后面還有開明十二世。后開明十二世我們只知道叫“望叢帝”,最后一個蜀帝應該是后開明十二世最后一個蜀帝。由此,古蜀國才真正結束。

秦之前臨邛亦可能為邛人?人部族,后人記事說為“秦漢縣”,這些都不可能。也許,又是明.揚慎在寫(蜀志)時犯下的錯誤?也許是為了當時的統治者而修歷史為國家服務而造成的?!度A陽國志》卻是引用記載……?歷史,我們無法一一去找到真實的答案,只能在一些舊志的猜測中去推理。

那么,古“臨邛”到底有多少個名字?我翻閱大量舊志得出的結果是,“臨邛”之前即有秦漢縣之說外,秦建立“臨邛縣”后,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梁、西魏、隋、唐、五代十國、后蜀、宋、元、明、清、民國,到現在,邛崍已更名很多次了。如(華陽國志)中記載,邛崍因戰爭就改名,就幾十次之多。但是記錄下來的就很少了。如漢武帝、漢獻帝時期,臨邛就被“獠人”攻陷數次,也移名數次。除開“獠人”,還有“羌人”,“土番”,就土番就有六個土番?!袄枞恕蹦闲U夷”,“二黎”,亦是“笮都.沈黎和“緬黎”,還有云南大理的“南召國”。“張獻忠”“吳三桂”等亦攻陷過臨邛?!度A陽國志》《蜀志》《元和志》《漢書》等,記載這些民族曾經數十次攻陷過臨邛,并占有多次。比如東晉“李順亂后”,便勾結“獠人”攻戰臨邛,使得臨邛搬遷至(江源:今崇州市江源鎮)長得兩百多年。如“三國”時期,蘆山縣令不滿諸葛亮,他趁諸葛亮出漢中伐(魏:即曹丕)時,又逢劉備逝,便也攻陷臨邛,燒了臨邛古城?!扳踩恕惫ト肱R邛最多,臨邛還先后因“獠人”所占,曾合于成都,嘉州,蒙山縣,依政縣,嚴道縣,臨溪縣,火井縣,大邑縣,浦江縣。這些民族在歷史中記載攻陷臨邛,燒臨邛城,就有數十次之多。攻占臨邛來自最遠的便是云南巍山縣的“南詔國”。據《華陽國志》《康熙直隸邛州志》等記載,南詔國就攻陷臨邛三次。那么,為什么“獠人”和“南召”彝人、羌人、六番藏人會先后攻打臨邛呢?原來這些民族的祖先是邛崍古濮人“百濮”的分支,他們想打回老家祖先地。經過邛笮古道,和笮都國人一起來攻打臨邛,笮都:亦今天的四川漢源縣?!妒裢?本紀》又說蜀國管轄至滇,“獠人”起蜀,至“南中園苑”,(南中皆園苑),釋:為古蜀國疆域其有貴州,云南。(南中:釋為中南半島.今越南、緬甸、泰國)。也曾提到“緬黎”和笮都的“沈黎”,和之前說“黎人”也攻打過臨邛,《山海經》黎人有九支,說明“獠人”和“黎人”居住從古臨邛到中南半島,及東南亞。攻陷臨邛最多者當說“獠人”。這“獠人”到底是何許人也?我翻閱大量的“地方志”,“官方記事志”等進行考察,結果發現,這“獠人”現今已不存在了。那么,歷史說“獠人”住臨邛挨連三十里,直通西南夷,遍布四川西南大部分地區,以及貴州,廣西,云南,湖南。這么大的地區都住有“獠人”,我們可想而知,這“獠人”種族,人之多、地大而廣……那么今天的“獠人”哪里去了?只有少量“地方志”和“小說文集”說到過“獠人”演化過程。在歷史上,“獠人”民族的人數之多,屬漢族之后,實為“獠人”也。今天我尋找的“獠人”并不存在,《史記.西南夷列傳》追根溯源,現今在(夜郎國)者,布依族者,侗族者,壯族者等,乃“獠人”之后。但在《邛州嘉慶志》中我們找到了有力的答案。(宋)嘉定知州事張方在(瑞庵)留有詩,為“獠人”的去處指了方向。詩中說:“石盤戍外羌夷雜,橫隔天臺萬仞兇山。蠻獠即今齊向化,土徭役到第三斑?!睆倪@一首詩里說明“獠人”一齊去了“化)”。亦是今天的“懷化”地區。和史記有相當的證據。但四川在歷史上就有蠶叢滅亡古濮國,古濮王被俘獲,奴為蠶叢的仆人。后來古濮王逃走又是另一回事。于是,古濮國基本滅亡,才建立古蜀國。在這期間,蠶叢用了兩種方式:一是遷徙一千里以外去定,不然就消滅他們;二是如果不愿遷徙的就世世代代做蠶叢古蜀國的仆人;三是不管古濮人遷徙去哪里,必須更改民族,不再稱自己是“濮”人民族。這使其古濮人忽然消失的原因,這種方式在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平西南夷也用了蠶叢滅古濮人的方式,使其生活在邛崍以及周邊地區經常侵犯古臨邛的僚人、邛人、笮人等突然消失的原因。

(宋)嘉定知州事張方在(瑞庵)留有詩,為(獠人)的去處指了方向。詩中說:“石盤戍外羌夷雜,橫隔天臺萬仞兇山。蠻獠即今齊向化,土徭役到第三斑?!睆倪@一首詩里說明(獠人)一齊去了(化)。亦是今天的(懷化)地區。和史記有相當的證據。


? ? 古蜀國自(禹貢)乃梁州之域。商并梁于雍。梁貴州轄古蜀國之有,也貴州,湖南,湖北,廣西,云南,中南半島,就是今天的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等地。于《周官》《周禮.小史》《華陽國志》《春秋左傳》《元豐九域志》《元和郡縣志》《新安志》《至元嘉志》《延祐四明志》《姑蘇志》《武功志》《朝邑志》《澉水志》《屬志》《漢書》《宋史》《康熙直隸邛州志》《直隸嘉慶志》《民國志》《邛州志》《人物志》《資治通鑒》《后漢書》《詩經》《唐書》《前漢書》《隋地志》《通考》《圖經》《九野辯》《淮南子》《莊子》《老子》《博雅》《天官志》《晉.天文志》《山海經》《水經柱》《方興記》《史記》《蜀都賦》《東京賦》《尚書》《樓院志》《群公畫像記》《遷移集》《唐詩記事》《九經要議》《館閣草》《神仙傳》《徐霞客游記》《老學庵筆記》《中州記》《一統志》《史記.西南夷列傳》,勻提到臨邛,邛人地理,風俗,古跡,人文。自夏商周時期,寫大禹治水至蠶叢及魚鳧以來,尊說“人皇氏黃帝”為人祖,炎帝為神農氏,共工氏奉為人皇、地皇、天皇。大禹的祖輩堯和舜在四川平原治水有功為“王”,后大禹治水有功,也成為夏朝之王。大禹的兒子“啟”成了夏朝的開國皇帝。后蜀人奉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為“川主”。

(邛人):今天我們已找不到有關(邛人)蹤影,兩千多年前的(邛人)到底去了哪里?我翻閱大量的資料,一無所獲。但在《華陽國志》上有這樣一種說法,(邛人亦是羌人)這個推理是否不太贊同……?比如,自遠古,蠶叢乃“岷山”人氏,是今天的(茂縣)那里人為“羌人”,《漢書》和《華陽國志》記載,堯、舜、禹時,那里為梁州區域。那么,最近在離邛崍五公里的(高山遺址)中,我們發現,人類在那里已居住4600年,甚至更早,不知是否是《山海經》里面說說的“軒轅國”不?比自夏商周以來時間更長幾千年。梁轄古蜀國亦云貴川和中南半島,那時,“獠人”就挨“邛人”而居?!扳踩恕焙汀摆鋈恕笔欠裨?600年前就已居住在邛崍這個地方,那是叫“濮人”。“邛人”和“獠人”住的區域在古蜀國以西南域,今:四川邛崍以西南,乃至貴州,湖南,云南,越南,柬埔寨,緬甸,乃自泰國……“獠人”之廣,“邛人”只是住“岷山”以西南的“邛崍山”一路到現在的西昌。為什么在秦滅蜀時的“邛人”在兩漢以后沒有記載?我們只能說漢以后,由于“獠人”、“邛人”、亦和“六番”“南詔”及“黎人”長期騷擾攻站“臨邛”,漢朝皇帝便想方設法,把這些民族滅掉,趕走。經過,秦、漢、司馬相如平西南夷采用蠶叢滅亡古濮國的方式,使其遷徙消失的原因。最終,這些民族就只有南撤,由于“獠人”和“邛人”是幾朝皇帝想滅絕的對象,所以,“邛人”退到西昌住了下來,但是還是免不了被攻打的命運,最終和“獠人”一樣退出四川,或更改民族名字。為了自保,“邛人”在今天的“邛?!绷粝伦詈蟮淖阚E。便后,更改原“邛人”民族,改為一個新的民族,改頭換面,以避被剿殺,便消失在西南或中南半島也有可能……而同樣被幾朝攻打的“獠人”,和“邛人”民族一樣,還有“黎人”,亦有“緬黎”,更改成多個民族,消失在大西南以及中南半島了。今天的古“夜郎國”,布依族者,侗族者,壯族者,乃至越南和東南亞人,我們亦能從他們遠古的文物花紋上,能看見“獠人”和“邛人”的風格。亦有大涼山“黑彝”民族自稱他們的祖先來自北方雪山之下,為濮人后裔。據考證,夏商時期,“濮水和?水”統稱“濮水”,今火井文井江為“濮仠水”大邑縣?江河為“濮布水”,二水之間為“古濮國”古濮人發源地。商以后,分為邛國和?國。?國就在雪山之下,水往東南而流。符合黑彝民族的地理路線。更有證據的是黑彝民族的人耳朵特別大,也符合“邛人”和“?人”的特征。因為“邛人”和“籍人”同屬濮人。今天,我們還可以在泥迫耳能看到“大耳朵”黃種人的存在。因為史記濮人特征是“大耳朵”民族。

那么,秦之前和秦之后的“邛人”到底住在何處?翻閱眾多古縣志,都說“邛人”住“邛崍山”,這“邛崍山”又在何處?今天的“邛崍山脈”,便是古蜀國時的(岷山:即.汶山:今四川茂縣、汶川縣一帶)。為羌人所居之地,亦不是“邛人”之住所,“羌人”與“邛人”無關?查《蜀志》,《邛崍縣志》《九域志》《康熙直隸邛州志》,《華陽國志》《文獻通志》都說“邛崍山”在古臨邛南八里,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就在臨邛南八里的“邛崍山”種過邛竹。今天,我們去查邛崍南八里的“邛崍山”,現在實是叫“五面山”,再查“五面山”,舊志記載秦之前叫“古城山”。那么“邛人”這個民族在秦之前的部落中心住址應該就在今天的邛崍(五面山:古稱:古城山),《九域志》記載,“邛人”之住“古城山”也,在邛州之南八里,古城四面有山圍繞。

這樣,透過這個信息,我們可以看見張騫出使西域,是從邛崍經過的!秦滅蜀,在此筑城,改名“臨邛”,這也合適,因為古臨邛離“邛人”民族就只有八里路,就是四公里的路程,取名“臨邛”,是有道理的,但亦不知秦毀滅蜀時,古臨邛是否也是“邛人”部落……

秦始皇會在這里筑城,今天我們猜測,古蜀國曾經在邛崍就是一個部落中心。很可能就是大量的文字記載,古臨邛時期,邛崍有巨大古柏,文字中為參天古柏?!犊滴踔彪`邛州志》《華陽國志》《漢書》《蜀志》《詩雅博》《唐書》《康熙直隸邛州志》清《嘉慶邛州志》記載,臨邛西三十里有《萬松亭》,這古松柏在大同鄉境內數量之多,難以想象。再有就是還有很多古詩來寫照臨邛古柏之大之多。據《康熙直隸邛州志》清《嘉慶邛州志》記載,臨邛西70里鳳凰臺有古柏,十人圍,這多大???清邑令“宋載”在大邑縣任職時,也專門對鳳凰臺古柏進行了考察,曾作詩一首:“紫柏森森不計年,鳳凰遙度暮山煙。公余拾翠春相問,欲向騎鯨上九天?!睆拇?,鳳凰臺“紫柏”就更名叫“鯨柏”。宋載的描述是紫柏之大,不能以年齡來計算,他說這樹人間稀罕,有萬年以上的樹齡,就紫柏的枝丫也蓋地五六畝,樹枝丫下還建有規模宏大的(鳳凰寺)廟,也是歷史上最早,第一個有(鳳凰)二字的記錄,可能是在(鳳凰臺)觀(鳳凰)發生的時間很早,或有三到五千年。從中可以看到,古臨邛之古蜀國的重要地理位置。如果我們可以這樣去想,8000年前,古臨邛已經就有人類居住了,《高山遺址》可以證實。邛崍哪來的參天古柏,可能和《高山遺址》有關。自唐宋有那么多著名詩人到古臨邛賞古柏,訪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遺址。如邛崍的大同鄉,至今還有一棵三千多年的古柏,據大同鄉老人們講,以前,古柏多的是,張獻忠剿四川后,燒毀了眾多寺廟。到清康熙至嘉慶時期,大同鄉又在張獻忠燒毀的古寺廟原址上,又建了很多寺廟,都用古柏。根據大同鄉石亭廟碑記,康熙重修的寺廟,柱頭直徑就達二米以上。清朝就砍去了幾百棵古柏來修寺廟。到1957年,邛崍縣政府到大同金臺山寺砍去的那4棵古柏,其中一棵也需要8個人牽手圍,用來做西橋橋板之用。古柏那么多,那么大?樹齡有多大?估計有8000年樹齡。那么,大同鄉在8000年前會有人類在此居住嗎……?從大同鄉創土的舊石器時代古石幣來看,大同鄉有人類居住的歷史就遠超4600年的高山遺址。這一枚古石幣已把大同鄉的開始推到7000年至20000年之間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同時也出土有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之間的紅銅器,這進一步證明邛人民族是中國人類歷史上的原始民族。據古史記載,邛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耳朵特別大。邛人雖然在歷史的長廊中消失,但是今天生活在云南越南以及東南亞人都有大耳朵人的存在,書不知是否為邛人民族的后裔?亦是古濮人的后裔。我們今天可以找陜西皇帝陵那棵5000多年的軒轅古柏來對比,就知道大同鄉的歷史有多長。難怪秦滅蜀,秦要在邛崍筑城的真正原因。那么,古蜀國當時統一了邛崍,南河對岸有“邛人”居住,《華陽國志》講的“邛崍山”,邛人部落的政治中心??梢圆聹y,秦之前也好,秦之后也好,“邛人”這個民族就住在古臨邛的南河對面,所以,秦滅蜀將邛崍改名為臨邛。

據《蜀王本紀》記載,《三皇五帝》時期,黃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帝“顓頊”。蠶叢乃顓頊后裔。魚鳧是即蠶叢后的第三代表古蜀王。蠶叢后代曰(柏灌),柏灌之后才是魚鳧。蠶叢到魚鳧中間相隔兩千多年,歷史神話了蠶叢、柏灌、魚鳧已成仙,各人活數百歲,這乃后人將其神話,實為以“蠶叢”名號古蜀國存在數百年,后被“柏灌”滅亡,“柏灌”也是古蜀國時期另一個開國皇帝而已。這個時期的古蜀國以“柏灌”為名號的古蜀國又過了數百年,柏灌又被另一個人滅掉,他就是后來我們知道的“魚鳧王”。魚鳧時期的古蜀國存在于商中早期,最終又經過兩千年對古濮人的屠殺戰爭,也沒有完全滅亡古濮人,但古濮人大多數已更改族號,另立民族為的是躲避幾千年古蜀國對古濮人的屠殺。于是,大西南地區就有了更多的少數民族。如:蜀、濮、僚、彝、藏、羌、邛、籍、巴、彭、等一百多個民族。到開明時期,古蜀國“望叢帝”滅亡了杜宇帝號,建立了開明十二世的時代?!巴麉驳邸本褪情_明十二世的第一個開國皇帝。古蜀國后期,“望叢”名號到第十二代,才被秦惠文王派張儀張若滅亡。秦惠文王取巴蜀時期,張儀張若大量屠殺古濮人和古蜀人,以及川內的一百多個民族。四川在歷史上又經歷第二次人類、歷史、文化大屠殺,蜀中歷史在那個時期又斷代。

那么,蠶叢滅亡古濮國建立古蜀國時間在夏初或比夏朝還早。古濮國存在于古蜀國之前,由于古濮人發展壯大,內部矛盾分家,成“百濮”。古濮人分化為百濮后,開始川外遷徙,這時,身在岷山的蠶叢看到了機會,就領兵攻打古濮國,于是,古濮國基本滅亡,才建立古蜀國。后經兩千年的的戰爭,直到魚鳧時期,古濮國任然還在。宋代文學家 岳珂在《賀李微之兼工侍二首》中寫到:“當時邛蜀起濮君,褒貶春秋賴洽聞。又見璧跗攽異數,要令金匱闡斯文。魚鳧西隔一隅地,龍馬南來四世勛。陳古鑒今皆實跡,論思亟原張吾軍。”“濮君”,指古濮國君王。這就說明魚鳧時期,古蜀國和古濮國只隔一偶之地。而且說明古濮國在古蜀國的西邊。還有地名“邛蜀”,這都能看到古濮國和古濮人的存在。李白的師傅趙蕤說四川邛崍是古濮人發源地,古濮人這個人種有十萬年歷史,而李白說沒有十萬年也有四萬八千年。故李白在蜀道難中寫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那么,古蜀國之前的古濮國就在四川邛崍,邛崍今有文井江,《直隸康熙邛州志》記載,上古時期,文井江又名“濮水”發源于僚界,(僚界:今鎮西山)上古稱“濮水”,又叫濮仠水。今發源于大邑縣西嶺雪山之水為“濮布水”。兩條濮水中央地帶就是古濮人“人種”發源地。那么,古濮人種的發源地應該在這兩條濮水中間地帶了。據考,古濮人數次分化中,又七彝六番的記載,七彝,指七種彝人民族;六番,指六支藏人民族。又有僚、邛、?、羌、藏、彝、巴、彭等,這就明白了一段歷史,僚、邛、?、羌、藏、彝、巴、彭等都是古濮人的后裔。那就是僚人和邛人為了躲避戰爭中被追擊屠殺,就都更改民族而生存下來。

又比如今天大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多是古濮人后裔。新石器時代后期,蠶叢滅亡古濮國建立古蜀國,有六支古濮人為了躲避戰爭,躲進蜀國以西的青藏高原躲藏起來,成為了今天六個“藏民族”。“西藏”古讀(西藏:cang)不是今天的(西藏zang)。西藏:cang,是古濮人為了躲避蠶叢的大屠殺躲到青藏高原的大山里面藏起來的意思。

這樣,我們不但找到僚人和你邛人消失的原因,也探索到古濮人和古蜀國的存在,也找到了三皇五帝之后蠶叢滅亡古濮國建立古蜀國的這一段歷史,在邛崍古縣志和有關記載邛崍的古籍里有古濮人之迷也解開了。


邛崍縣志記載鳳凰臺紫柏清乾隆大邑令宋載題詩

清乾隆大邑令宋載去當時的邛州西(鳳凰臺)觀(紫柏)記載說紫柏枝丫蓋山地五六畝。


為什么秦之前邛崍就是一個古蜀國的“古蜀人”部落中心,那是邛崍有這樣巨大的古柏,還出產“鹽”,有了“鹽”,古蜀國的人才會居住在邛崍。那么,古蜀國邛崍的“鹽”在哪里?大部分的縣志記載火井有火,也有鹽井,那就是火井的“鹽井溪和黃鹽溪”有鹽,但是,這只能追朔漢朝和三國,并沒有提到“金鳳與芳池”之鹽井。

而《九域志》里記載,古蜀國在臨邛有(鹽井)二口。又有《華陽國志》《元史》記載,【漢地節中,穿臨邛鹽井,增置鹽鐵官,)邛州有二鹽井,宋名為(金鳳)、(芳草)也。天歷初,地震,鹽水涌溢,州民俟坤愿作器煮鹽,而輸課于官。詔四川鹽運使主之。今廢?!稏|坡林志》說:邛州鹽井乃祥符中,民王鸞所開。自慶歷皇祐以來,始創筒井,用圓刀鑿山如盆大,深數十丈,以巨竹去節,北牡相銜為井,以隔橫七入淡水,則咸水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為桶,無厎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氣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斗。凡筒井皆用機械。利之所在,人無不知?!逗鬂h書》說,有水鞲法:此法懷蜀中鐵冶用之,大略似鹽井取水筒,李賢不識,妄以意解。悲也】。

今天,我們去推理,這二口鹽井決不是說火井的“鹽井溪和黃鹽溪”之鹽井。那么,剩下來的就只有邛崍大同鄉境內(鹽水村)地名(鹽井壩)之鹽井了。我在去年今年對大同鹽井壩的古鹽井考察中發現,大同鄉鹽井壩確能看到有一口古鹽井,鹽井轅為“八角形狀”,當地人稱為唐朝鹽井。又加“八卦井”。但我在查閱古鹽井風格過程中,發現唐代的鹽井都不是“八角形”的。從此鹽井井轅來看,屬道教風格,那么,唐朝信奉佛教。在古臨邛歷史上,道教早于佛教。西周時期在邛就有仙道的存在,而秦漢三國道教流行。那么以至條理,此井可為秦漢之井也?最遲也是南北朝。因為在南北朝,佛教已傳至邛崍大同鄉境內,有南北朝佛塔和(竹瓦庵)碑記可查。但當不知道這口鹽井在兩千多年前叫什么名字?一千多年前又叫什么名字?直至唐宋,亦叫(金鳳)和(芳池)的鹽井,不知為其名。又聽當地人說,在這口古鹽井的東面,還有一個田里埋藏有五口似“梅花”形狀的鹽井,當地人稱(梅花井),又叫(梅子井)。書不知道大同鄉境內鹽井壩之古鹽井是否為《華陽國志》《蜀志》《后漢書》《直隸嘉慶邛州志》《東坡林志》中所說的(金鳳)(芳池)不……,不過,古臨邛只記載有火井(鹽井溪)和(黃鹽溪),但取鹽水方法與此不同,不可是也。那么,就只能說大同鄉“鹽水村”之鹽井合乎了,也也許,4600年的古(邛人)也曾居住于此。

比如,去年,邛崍新聞傳媒電視臺、今日邛崍報總編袁國川先生便約我采訪過一個大同鄉鹽水村93歲的李嵐清老人。他之所說大同古鹽井亦是唐朝古鹽井,他在解放前也親自在本地鹽井打水煮鹽,也親自看到鄰近“新場”古鎮來人,在他門前新開采過幾口新鹽井,打井方法和取鹽水方法,鹽井內器具,都和《后漢書》《華陽國志》所說一模一樣。而且鹽井深度也一樣,煮鹽方法也一樣。

如果大同鄉鹽水村的古鹽井實為《后漢書》《華陽國志》所說,那么,大同鄉的古鹽井這種開采方式為中國歷史上始創的開采方式。

古臨邛不為人知的歷史太多,需要慢慢去挖掘,以彌補邛崍古遺址不識知史。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者/狼煙詩影,四川邛崍市人。曾用多個筆名著有詩歌,小說,散文,散文詩數百篇,古體詩,填詞兩千多首。筆名有:狼煙詩影,田子,哥哥在寫詩,溫柔一劍,老大,風中孤影,風中流浪……等。作者真實姓名暫時保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6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7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8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52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00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44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44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08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52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85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1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11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98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0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3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3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70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