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一次本可以避免的災難

1939年9月3日,柏林的天氣是一個可愛的夏秋之交的日子,陽光燦爛,微風和煦,空氣中飄著馥郁的芳香。威廉·夏伊勒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碰到這樣的天氣,柏林人總是愛到近郊的樹林里或者湖上去度假的?!钡窃谖挥诎亓种行牡耐?,人們卻異常緊張而忙碌。就在兩天前的9月1日拂曉,德國軍隊大舉越過波蘭國境分北、南、西三路進逼華沙。當天上午九點鐘,英國大使向威廉街遞交了一份英國政府的照會。上面寫道:“除非德國政府準備向英王陛下政府提出令人滿意的保證……即德國政府……立即從波蘭領土上撤出其軍隊,英王陛下政府將毫不猶豫地履行自己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倍鴮τ谶@份照會,希特勒發揮其慣用的伎倆,絲毫不予理睬。9月3日上午9時,英國大使遞給威廉街一份最后通牒。在這份通牒中宣布:“在今天9月3日英國夏季時間上午11點之前,如果德國政府不對上述問題作出令人滿意的保證并送達英王陛下政府,則從該時起,兩國即處于戰爭狀態?!彼^上述問題就是德國政府從波蘭撤軍的問題。希特勒對這樣一份照會大為光火,11點鐘剛過不久,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約見英國大使漢德遜,指出德國政府“拒絕手下或者接受,當然也談不上履行”英國的最后通牒。由此,英國與德國這兩個歐洲最為重要的國家正式進入戰爭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出人意料而又無可避免的爆發了。

雖然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來觀察二戰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它到底是一種命運的必然還是一次偶然出現的不可抗的災難,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從希特勒的方面來看,戰爭似乎是避免不了的。任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林嗣出生的奧地利人,參加過一戰、獲得過鐵十字獎章的德國下士,竟然會在人類歷史上最為關鍵的三十年代主宰著歷史的進程,主宰著歐洲的命運,不能不令人感到世事艱難,命運無常。奧地利也想不到這個在維也納落魄的靠著販賣拙劣的寫生畫謀生的流浪漢,竟然親手埋葬了它獨立的命運,也不免令人唏噓感嘆。希特勒這個日耳曼種族主義者對戰爭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對侵略有著異乎尋常的狂熱。在他的《我的奮斗》一書中曾經談道:“只有在這個地球上有足夠大的空間,才能保證一個民族的生存空間……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必須努力消滅我國人口與我國面積之間的不平衡狀態,把后者不僅視為強權政治的基礎,并且也視為糧食的來源……為德國人民取得他們有權享用的土地?!比绾蜗麥绲聡丝谂c德國面積之間的不平衡狀態,為德國人民取得他們有權享用的土地呢?毫無疑問,只能通過侵略一途。他在《我的奮斗》中繼續說道:“因此,我們國家社會黨人……要繼承我們在600年以前中斷了的事業。我們要中止日耳曼人不斷向南和向西的移動,而把我們的目光轉向東方的土地?!蹦敲催@些土地在哪里呢?顯然是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蘇臺德地區、波蘭的西部,包括但澤市,然后是俄國。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希特勒在以后的進攻軌跡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的,似乎一切都已昭示,戰爭是無可避免的。然而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卻被一戰的殘酷嚇破了膽,渾渾噩噩、天真的幻想從希特勒的手中取得和平的果實,避免戰爭的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人們竟然是人們以為只要滿足了希特勒的要求,他就會滿足,就會停止發動戰爭的狂想。人們竟至于相信一個滿口謊言的騙子的虛假的承諾。世界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當一個人總是說慣了謊言,做出了無數個虛假的承諾,人們卻反而對他的承諾更加信任,似乎他的下一個承諾一定會是真的一樣;而對于一個從來不說謊的正人君子在偶然情況下甚至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撒了一次謊,那么他的信譽便會一掃而空,而實際上他之前的言論也不受人待見。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說謊的人永遠比講真話的人更加容易的得到他人的信任。在二戰前的那段波詭云譎的時代里,希特勒與丘吉爾正是這樣兩個鮮明的對照。

當然,發動一場戰爭并不是只靠狂想就能夠實現的,而必須擁有足夠的軍事、經濟實力。德國雖然是在經濟危機中遭受損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但是在經濟學鬼才沙赫特博士的運營下,德國不僅逐漸恢復過來,而且取得了巨大的飛躍式的發展。失業人數從1932年的600萬人減少到1936年的100萬人,國民生產總值從1932年到1937年增長了102%,國民收入則增加了1倍。而自從德國重新啟用征兵制以來,德國的軍事力量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對德國來說,無論是經濟上的實力,還是軍事上的實力,都與當時的英法兩國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旦發生戰爭,德國就會在短時間內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如此一來,希特勒的所有狂想都會毀于一旦,化為紙灰。希特勒對此心知肚明。因此口頭侈談和平,秘密準備戰爭,在外交政策和暗中重整軍備方面盡量做得小心,以避免凡爾賽和約國家對德國采取預防性的軍事行動,這就是希特勒在最開始的策略。站在后世的角度看,希特勒有著驚人的對國際形勢的準確判斷,巧妙而粗暴的談判技巧,以及令人震驚的膽略,促成了他在萊茵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的勝利,然而不得不加以格外的觀察卻發現,這些成功卻不得不依賴于對手的成全。

希特勒的首個目標便是萊茵蘭。萊茵蘭是一戰后凡爾賽和約中從德國領土中所劃出來的非軍事化區域。在和約中規定: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東西岸50公里以內德軍不得設防。相較于阿爾薩斯和洛林被割還給法國,薩爾煤礦有法國開采15年,德國人對萊茵蘭的條款更加感到憤慨。這一條約內容使得德國西境洞開,沒有辦法對法國方向的進攻組織起有效的方位,即便是在魏瑪共和國的時代也對此頗有微詞。1936年3月2日,德國陸軍總司令勃洛姆堡遵從希特勒的指示發出了占領了萊茵蘭的命令。3月7日凌晨,德國3個營的士兵越過萊茵河橋梁進入非軍事區。這是希特勒對沖破凡爾賽和約的限制所進行的一次最大膽的嘗試。如果說先前希特勒廢除軍備限制是向凡爾賽和約吐上一口唾沫的話,此時他就是將它當成一張廢紙撕掉了。對于德國的行動,凡爾賽體系的支柱英法兩國是如何反應的呢?根據洛迦諾公約的規定,法國是有權對德國進入這個非軍事區采取軍事行動的,而且根據這個條約,英國是有義務以它的武裝部隊來支持法國的。然而事實卻是法國一動也沒有動,甚至在法國最高統帥部詢問政府對于應對德國軍隊進入萊茵蘭的舉措時,它的答復是:政府準備向國際聯盟提出這件事。當時的法國已經由于內訌而幾乎陷于癱瘓,法國人民則陷在失敗主義的情緒當中。因此使得德國軍隊在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重新布防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除了法國人躊躇不定的因素,希特勒的行動更是得到了法國的盟友英國因循茍安的幫助。法國外交部長皮埃爾·埃蒂安·佛蘭亭3月11日飛往倫敦,請求英國政府支持法國在萊茵蘭采取軍事上的對抗行動。但是他的請求沒有生效。英國不愿冒引起戰爭的危險,雖然盟國對德國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洛提安勛爵甚至說:“德國人終究不過是進入他們自己的后院而已。”無怪乎1942年3月27日,希特勒在跟他的老朋友嘆道萊茵蘭突襲時大肆吹噓說:“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當德國的領導人,會發生什么情況!隨便你們說誰,他都會嚇破膽的,我不得不說謊,但是我的五顆動搖的頑強和驚人的沉著,挽救了我們?!碑敃r的實際情況是如何的呢?約德爾將軍在紐倫堡作證時說:“以我們當時的處境來說,法國的掩護部隊本來是可以把我們打的落花流水的?!辈迥繁ぴ谙逻_突襲萊茵蘭的命令時,對武裝部隊的高級指揮官們說,這必須是一個“突然的行動”。勃洛姆堡預料這是一個“兵不血刃的行動”。如果結果不是這樣,而法國竟然為此而戰的話,那么總司令保留“決定任何軍事上反措施的權利”。那么這些反措施是什么呢?據戰后的將領們的回憶說,勃洛姆堡心中早已經有數了:趕緊從萊茵河對岸撤回!甚至連希特勒也承認,“如果我們撤退,就會招致崩潰”。對于任何一個獨裁者來說,戰無不勝是維持獨裁統治的重要法寶之一,也是建立絕對權威的基礎。獨裁者是經受不起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失敗的,因為失敗是必然會導致絕對權威的逐漸喪失,而伴隨著獨裁寶座的崩塌。這在以往及以后的歲月里得到過多次證實。我們可以設想如果當時的法國敢于果決的在萊茵蘭事件中迅速的作出強硬的反應,那么第三帝國的獨裁政權也許會隨之崩潰,而二戰也可能消弭于薪火初燃之時。然而法國最終錯過了這樣的可以改變歷史的良機。在此后的時間里這樣的機會還出現過多次,然而都毫無意外的被錯失了。

萊茵蘭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萊茵蘭的占領,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小的軍事行動,卻為德國在歐洲的廣大機會打開了道路。而且它猶如一個巨錘對著凡爾賽和約所構建起來的和平基座進行了重重的一擊,而隨之逐漸崩塌。對于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來說,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法國不愿進行戰爭來發對德國,以維護法國政府自己曾帶頭費了很大的勁才建立起來的安全體系。許士尼格在回憶錄中說:“我站在我的前任(被納粹暗殺的陶爾斐斯)的墓前,我知道為了保全奧地利的獨立,我不得不采取一條姑息的道路……以避免一切能使德國作為干涉借口的事情,必須盡一切努力來設法使希特勒容忍現狀?!苯酉聛砭洼喌綂W地利了,這個在希特勒的心中念念不忘的地方。然而英法卻似乎并不可靠,雖然它們都反復申述它們決心幫助保障奧地利的獨立以促其安心。

德奧合并是希特勒孜孜以求的目標。雖然希特勒這樣一個林嗣出生長大的奧地利人,卻在努力的使奧地利稱為德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免給人以荒誕劇的感覺。但是在希特勒的心中卻是一個崇高的而且必須完成的目標。他在《我的奮斗》的第一節中寫道:奧地利和德國的重新結合是一個“我們一輩子要用各種方法來實現的任務”。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暗殺當時的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然而這一事件卻給了希特勒一個沉重的打擊,他面臨著世界輿論的沖擊。希特勒轉而通過在奧地利的納粹分子制作事端以為德國針對奧地利的干涉制造借口,并充分做好軍事進攻的準備。早在1934年7月,希特勒就批準了設立一個有幾千人組成的奧地利軍團駐扎在沿奧地利邊界的巴伐利亞境內,準備在適當的實際越過邊境占領奧地利。1938年1月25日發生了一起特殊事件,而使世人對德國的殘酷、狂躁與狡猾有了一個清晰地認識。在這天奧地利警察搜查了一個叫做七人委員會的團體在維也納建立的辦公處,警察在那里發現了由元首的特別代表魯道夫·赫斯署名的文件,表明奧地利納粹分子將在1938年春天發動公開叛亂,如果許士尼格鎮壓的話,德軍將開入奧地利來防止“日耳曼人內部的流血”。因為在張伯倫領導下采取姑息希特勒的英國以及受到嚴重的內部政爭牽制的法國,都沒有表示出對保衛奧地利獨立的興趣,為了緩和與希特勒的沖突,奧地利總理決定與希特勒進行一次會談。后來的歷史證明,這次會談恰恰成為了德奧合并的墊腳石。在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會見了許士尼格。在這次決定命運的會談上,希特勒直言不諱的對許士尼格說道:“我要設法解決所謂奧地利問題,不管用什么方式?!彼踔镣{許士尼格到:“我只要一聲令下,一夜功夫你們的全部的可笑的防務就將被炸的粉碎……在軍隊之后,我的沖鋒隊和奧地利軍團就會開進去,沒有人能夠制止他們的正當報復,甚至我也不能制止。”在這些威脅之后,他還特意提醒許士尼格注意到奧地利的孤立的和毫無辦法的處境。他說道:“片刻也不要以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使我放棄我的決定……英國?英國不會為奧地利動一根指頭……法國?”而最最不幸的便是這一切都被希特勒言中。在這次會談中,希特勒給許士尼格下了一個最后通牒,要求許士尼格在一星期內將奧地利政府交給納粹分子,而接受這個最后通牒就意味著奧地利獨立的告終。面對希特勒的危言恫嚇,許士尼格最終屈服了。他回到奧地利便開始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對奧地利政府進行改組。然而希特勒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納粹的奧地利,而是一個屬于德意志的奧地利。在2月20日的國會演講中,希特勒宣稱:“在1000多萬的日耳曼人住在同我們邊界接壤的兩個國家里……保護這些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在我們的邊界上獲得政治上和精神上自由的日耳曼人民,是德國的職責?!边@是一個直率而公開的告知:700萬奧地利人和300萬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的日耳曼人的前途是第三帝國的事情。面對希特勒的進逼,許士尼格回光返照般的進行了抗爭,他甚至開始向社會民主黨和自由工會—那些曾經被他放逐的政敵—尋求幫助,但是一切都顯得太晚了些。3月10日,希特勒決定對奧地利動武,3月11日,他發布了關于奧托軍事行動方案(針對奧地利的軍事行動計劃,也是當時唯一的計劃,原本是擬定出來針對哈布斯堡王室的奧托在奧地利的復辟企圖的。)的第一號指令。許士尼格并沒有注意到第三帝國邊境上正在進行的緊張的入侵準備,但很快他就知道了。形勢在急轉直下,許士尼格決定向希特勒的壓力屈服并且自己辭職,將總理的職位轉讓給賽斯·英夸特,一個唯希特勒馬首是瞻的奧地利納粹分子。12日下午,賽斯·英夸特在會見希特勒時宣稱圣歇爾曼條約第88條已經歸于無效,而該條約第88條確認奧地利的獨立是不能讓與的,并規定國際聯盟為它的保證人。至此,德奧合并已經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德奧合并的法案是德國內政次長威廉·斯圖卡特博士擬定的。他在3月13日將這一法律草案提交給維也納新成立的奧地利政府,已經接掌了權力的賽斯·英夸特簽了字。它宣告了奧地利獨立的終結。法案開頭便說:“奧地利是德國的一省?!?/p>

在奧地利危機中,英國、法國和國際聯盟在這個緊急關頭又采取了什么立場來制止德國對一個和平鄰邦的侵略呢?實際上什么都沒有。當希特勒與許士尼格在伯希特斯加登會談的消息傳到倫敦的時候,張伯倫竟然說:“(早伯希特斯加登)所發生的,只不過是兩位政治家商定了改善他們兩國之間關系的某些措施……很難認為……一個國家已為另一個國家的利益而放棄了它的獨立?!倍斚L乩諏W地利的最后通牒傳到倫敦后,張伯倫的反應是讓英國的駐柏林大使漢德遜寫一個照會給第三帝國代理外賬馮·牛賴特,說如果德國致奧地利的最后通牒是確實的話,“英王政府認為必須以最強烈的措辭提出抗議”。然而在這樣晚的時候,在這樣緊急的形勢下,提出這樣一個形式上的抗議,到底有多大的意義是可想而知的。至少在希特勒是不會在乎這樣的抗議的。而在另一方面,在3月11日這樣多事的一天,許士尼格甚至沒有向倫敦、巴黎或者日內瓦呼吁過?;蛟S正如許士尼格在回憶錄中所說的那樣,“這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這或許是萊茵蘭事件所造成的第一個惡果。而當時的奧地利總統則在回憶里說:奧地利政府馬上把德國的最后通牒告訴了巴黎和倫敦,兵器而整個下午都在繼續同法國政府和英國政府會談,以圖探明它們的想法。然而越來越清楚,它們的想法只不過是發發空洞的抗議。

奧地利對于希特勒的價值是巨大的,它不僅僅為希特勒打開了通向東南歐的大門,為他帶來了700萬的人口,而且最最重要的或許還是英法仍然不肯動一根毫毛來阻止他。正如后來張伯倫自己所說:“無可動搖的事實是,沒有什么事情能夠制止奧地利實際發生的事情,除非我國和其他國家當初準備使用武力?!比欢@位英國首相不僅不愿意使用武力,甚至不愿意同其他國家寫作來制止德國的行動。德奧合并法案簽署之后的第四天,當蘇聯政府建議在國際聯盟內或者國際聯盟外舉行一次各國會議,來考慮務使德國不再進行侵略的辦法。張伯倫不但表示冷淡,后來更是公開拒絕了這種主張。他說:“任何這類行動的不可避免的結果,只會加劇建立排外的國家集團的趨勢,而這種集團一定……是不利于歐洲和平的前途的。”而且他還直率的拒絕了這種建議,即英國不僅應當保證在捷克斯洛伐克遭到攻擊時去幫助它,而且應當在法國必須履行法捷協定的義務的時候支持法國。

奧地利作為獨立國家的歷史至此暫時中斷了。在德奧合并伊始,希特勒就曾公開宣稱他將不會再有任何額外的領土要求。然而侵略者的胃口是永遠不會饜足的。對于希特勒來說,他所要取得的土地還是遠遠不夠的,他的矛頭所指向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捷克斯洛伐克,而捷克也成為了英法綏靖政策的犧牲品中最悲慘的一個。

早在1937年6月,希特勒就命勃洛姆堡制定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突然進攻的綠色方案。由于輕而易舉的征服了奧地利,征服捷克斯洛伐克就成為了希特勒的當務之急。在當年希特勒在向軍事領袖們所做的演講中表示的清清楚楚:消滅捷克斯洛伐克,攫取他的領土與人民,使之歸屬于第三帝國。希特勒拒絕了“不必有借口或理由就憑空進行戰略進攻”的建議。當時的希特勒雖然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但還是明智而清醒的。他知道一旦無端進攻捷克斯洛伐克就會因為“世界輿論的反對可能引起嚴重的局勢”。而這種局勢對于當時的德國來說還是致命的。但并不是表明希特勒將要放棄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恰恰相反,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深惡痛絕,必欲除之而后快。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一戰后的凡爾賽體系中建立起來的國家,這對希特勒來說就是最大的罪惡。希特勒需要一個事態來作為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蘇臺德地區就是這樣的一個絕佳的借口。雖然蘇臺德地區在歷史上從來沒有歸屬過德國,而只歸屬于奧地利,但是對于希特勒來說,這根本構不成問題,更何況奧地利已經歸屬于第三帝國,成為德國的一個省。正如之前奧地利的情形一樣,在蘇臺德地區也有一個賽斯·英夸特式的人物,他是蘇臺德地區德國人黨的領袖,名叫康拉德·漢萊因。他秉承希特勒的命令而與捷克政府進行抗爭,并在和談中向捷克政府提出“永遠也無法使我們滿足的要求”。這意味著什么呢?捷克內部之間的和解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外部力量的干涉便成為德捷沖突中至關重要的因素。頗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最初的危機中英法兩國卻似乎表現出一種少有的強硬的態度。1938年5月20日,德國陳兵捷克邊境,這一行動立刻在歐洲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英法兩國大使頻繁造訪威廉街,警告德國侵犯捷克斯洛伐克將意味著一場歐洲大戰。希特勒從來沒有受到過英法如此強度的疲勞轟炸式的外交壓力。對此他大為光火,但在仔細思量后卻決定選擇退步。5月23日,柏林外交部告訴捷克公使,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沒有任何侵略意圖,德軍在捷克邊境集結的傳聞毫無根據。倫敦、巴黎、布拉格,甚至是莫斯科都松了一口氣。他們以為危機已經被克服了,希特勒已經得到了教訓;他恐怕已經懂得,他不能再像他在奧地利那樣輕易的進行侵略而僥幸得逞了。然而實際的情況如何呢?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恨意更加深了。他認為自己受到了捷克的極大侮辱,也受到了支持捷克的倫敦、巴黎的侮辱。5月30日,簽發了新的關于綠色方案的指示,開頭一句便是:“我的不可變更的決心就是在最近即以軍事行動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倍暗年P于綠色方案的指示的頭一句卻是:“我無意在最近無緣無故即以軍事行動粉碎捷克斯洛伐克。”事實證明,希特勒沒有收到絲毫的教訓,相反卻變本加厲了。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卻是在捷克危機進一步加深的情況下,英法兩國卻沒有在對德國進行強有力的回應,相仿卻對希特勒采取了進一步的綏靖政策,希圖通過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方式來獲取歐洲的和平。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竟然是倫敦、巴黎甚至是布拉格竟然會輕易的相信這個滿口謊言的獨裁者,雖然他作出的承諾是對捷克沒有任何領土要求。無論希特勒做出了怎樣的承諾,橫亙在德捷之間的蘇臺德地區確實不得不加以解決的問題。為了調節矛盾,緩和緊張局勢,更加為通過綏靖妥協來實現歐洲的和平,張伯倫先是派遣倫西曼勛爵充當蘇臺德危機的調解人,之后更是親自與希特勒商談解決該問題的方案。倫西曼勛爵風塵仆仆的往返于蘇臺德區與布拉格之間。對蘇臺德日耳曼人的友好姿態越來越多,對捷克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幾乎是蘇臺德人要什么,就要求捷克政府給什么。5月14日紐約的報紙刊出一則電訊,上面記載了張伯倫的一些言論,這些言論是在一次非正式會談張提出來的。這位首相說,一旦德國進攻捷克斯洛伐克,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不會出兵馳援,捷克國家不能按照現在的形式存在下去,為了和平的利益,英國贊同把蘇臺德地區劃歸德國。令人惋惜的是張伯倫從來沒有對這則電訊的內容提出異議。6月3日的《泰晤士報》更是發表一系列社論來拆捷克政府的臺:它要求捷克政府允許國內各少數民族自治,“即使這意味著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當時的形勢似乎已經十分明顯,英國準備犧牲蘇臺德地區以滿足希特勒的欲壑來避免一場戰爭。根據6月8日馮·狄克森大使發給威廉街的電報:張伯倫政府將樂見蘇臺德地區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只是這是由公民投票決定的,而且“沒有受到德國方面的強制措施的干擾”。

沒有人能夠理解為什么英法兩國在占據著絕對優勢的時候會對希特勒妥協縱容到這種程度。在當時的時代中,似乎空氣中彌漫著一層迷霧,恰當好處的蒙住了張伯倫、達拉第的眼睛,以至于看不見他們所實行的政策所導致的后果。一戰后的和平主義思潮無疑也對英法兩國政策的制定產生的深刻的影響。對于一戰所造成的災難的恐懼成為英法兩國人民和歐洲人揮之不去的噩夢。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張伯倫來到伯希特斯加登與希特勒商談蘇臺德危機的解決方案。就是在這次會談中為慕尼黑協定奠定了基礎。對張伯倫,希特勒也像對待許士尼格一樣充滿了謊言和恫嚇。他宣稱:“如果德國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而卷入一場世界大戰的話,他希望他能以盛年的全部精力領導德國度過危難?!睆埐畟悓οL乩盏目裱砸稽c也不感興趣,他希望希特勒能夠談一些核心的問題。于是希特勒向張伯倫問道:“英國是否愿意割讓蘇臺德地區……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作出的割讓?”張伯倫作出了如是回應:他可以代表個人說,他承認蘇臺德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則……他希望回到英國向政府報告他的個人態度,并且取得政府的批準。正是這一表態,而使得后面的妥協投降變得順理成章。

那么當時的環境已經惡劣到必須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而實現和平的短暫延續嗎?事實卻恰恰相反,英國甚至還有著一次推翻希特勒而避免后來的災難局面的機會。隨著希特勒侵略腳步的前進,特別是對奧地利和捷克的逼迫,在德國國內逐漸出現了一批暗中的希特勒反對者。這些人有的是政府文官,如沙赫特博士,施密特秘書;有的則是軍隊領袖,如約德爾將軍,參謀長哈爾德。他們曾經派遣密使前往倫敦以弄清英國的意圖,并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影響英國的決策。他們告訴英國政府:希特勒已經決定在秋季的某一天進攻捷克……如果英國能對希特勒堅決反對到底的話,他們將會采取最有決定性的行動來防止此事。在他們之中有當時的柏林衛戍部隊的長官,他們打算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逮捕希特勒。事實上他們是基于德國對英法作戰的悲觀態度而反對希特勒的,但是英法兩國的態度卻使他們大失所望。雖然丘吉爾給德國的密謀者們謝了一封振奮人心的信:“我確信德國陸軍或空軍大舉越過捷克斯洛伐克將引起世界大戰。我像1914年7月底一樣確信,英國將同法國一起出兵?!比欢@對英國政策的實施沒有實質上的幫助。事實證明幾乎所有人都低估了張伯倫、達拉第尤其是張伯倫的投降意愿。

希特勒對張伯倫聲稱:他已經下定決心不論用什么辦法都要解決一個問題,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三百萬日耳曼人必須“重返”德國。對此,張伯倫和希特勒商定召開一個國際會議來予以解決。地點設在慕尼黑,這個在啤酒館政變中對希特勒造成深刻打擊的城市。由于張伯倫反對蘇聯的加入,實際上這次會議只有英法德意四個國家參加。而作為事件的中心國家捷克也被排除在會談之中。希特勒是堅決反對捷克代表參加這樣一個會議的,最終捷克代表只能在隔壁的房間中以備咨詢。在決定捷克命運的關鍵時刻,它卻對自己的未來毫無所知,除了感到前途艱難。慕尼黑會議是英法綏靖政策的頂點,會上議定的慕尼黑協定也是世界歷史上最黑暗的條約之一。協議規定:捷克斯洛伐克要在10月10日之前完成在蘇臺德地區的撤退,并將其交給德國。更令人吃驚的是這樣的內容:“任何現有設備都不得加以破壞,而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應負責在撤退時不使上述設備遭到破壞?!边@就好比說在讓一個人搬家的同時卻不讓其搬走自己的財產,而且還要將其保留原樣。雖然作為獨立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在之后還延續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將壽終正寢。希特勒獲得了令人難以預想的巨大成果。慕尼黑協定的簽署讓希特勒的威望達到了頂點,甚至連暗中密謀反對希特勒的約德爾也欣喜若狂,他在日記中寫道:“由于元首的英明睿斷,由于他那甚至世界大戰都絕不回避的決心,我們再一次不用武力就取得了勝利?!?/p>

由于慕尼黑的投降,希特勒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他也變得異乎尋常的堅毅。而且使得希特勒產生了這樣一種幻覺,似乎沒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到的,而在德國國內對于希特勒的崇拜也開始變得瘋狂,似乎是沒有什么事情是元首辦不到的。卍字旗正在德國、奧地利、蘇臺德飄揚,很快它就將在整個歐洲大陸飄起。

沒有任何材料能有找到明確的證據來解釋張伯倫何以如此盲目的相信希特勒的鬼話,正是這個溫文爾雅、充滿正義感的英國首相一手促成了希特勒的成功。然而在英國和法國卻似乎對這次協定的簽署也感到欣喜若狂—如同德國所展示的那樣。張伯倫是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倫敦的—達拉第也是同樣的回到了巴黎。張伯倫笑逐顏開,站在唐寧街10號3樓的陽臺上對迎接他的人們說道:“在我國的歷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到唐寧街來。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薄短┪钍繄蟆飞踔列Q:“沒有一個征服者從戰場上得勝歸來的時候曾帶著比這更高貴的桂冠?!比欢麄兊脑竿芸炀吐淇樟?。希特勒甚至尚未品嘗完勝利的滋味,就將魔爪伸向了波蘭。他要求波蘭將但澤市和波蘭走廊劃歸德國領土,然而華沙政府強硬的回絕了他的要求。9月1日拂曉,德國軍隊進入波蘭境內;9月3日上午11點鐘,英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命運已定般的“無可避免”的爆發了。

當去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不能不令人感慨命運的無常。當時有許多次機會可以避免后來的這一場責難,然而在當時的環境下,當政的是張伯倫、達拉第這樣的因循茍安的政治家,面對狂妄而強硬的希特勒,他們選擇步步后退。在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握住拳頭輕輕一推,就能讓第三帝國的宏偉藍圖瞬間土崩瓦解,邪惡的納粹政權也會分崩離析,然而他們卻沒有發出哪怕是類似當頭棒喝的回應。第三帝國沒有受到來自英法、國際聯盟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壓迫,收到的卻是他們遞送過來的鮮花。希特萊不過是拿來展示了一下,就將它們扔進了垃圾箱。很多情況下對于罪惡的讓步,意味著讓更多無辜的人流血。一個心地善良但是軟弱的人是不適合充當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的主事人,否則就意味著災難。張伯倫、法拉第也許人格高尚,但是因為他們的綏靖姑息而發生的二戰造成了無數人的死亡。他們想要維護和平卻帶來了戰爭。國家的人格與自然人的人格并不能在同一道德體系里去衡量,而現實卻又如此無奈,任何人都沒有辦法脫離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和認知構造在進行政治社會活動。邪惡的極端主義總會乘著人類的善良而興盛。善良的人容易被誆騙,因為他們總是受規則制約,而邪惡的人則無所顧忌。世上只有一個真理:能夠擊敗邪惡的方式恰恰是使用邪惡的方式。想要結束暴力必須依賴暴力。任何退縮所導致的只能是更大的災禍。

對于和平的渴求反而促成了戰爭,歷史的吊詭不能不令人為之扼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36評論 6 535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44評論 3 421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879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8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2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84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3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8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92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6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23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35評論 0 27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90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00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84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小鮮肉們都用顏值和氣場“橫行”在當下,然而既然有存在當然會有對比,在網上各位男明星的顏值專門做了...
    簡娯閱讀 530評論 0 0
  • 希衍,希衍,焉知父否? 夕顏,夕顏,焉知母否? 若依偎,則言明。 百年漫漫,悔腸戚戚。 終是知了艱辛,淡了憂愁。 ...
    婳江閱讀 245評論 0 2
  • 【文/無缺】 近日事情繁蕪,原先的計劃表已經不管用??傊潭?1天目標計劃都很難實行到位。失信于自己是自控力欠佳...
    太極闡教閱讀 1,501評論 0 0
  • 拈花羞捻,倚窗若閑,舒心自然,美麗笑臉。紅蓮嬈人,六月開心,最是美人恩。 一枝嬌艷的紅蓮,種在我心田,開在秘密花園...
    窗花閱讀 351評論 0 1
  • 科學宮校區 ?班級: 【星期六1-2pm。學員:陳學睿,黃獻瑞,王靖越,于世龍,李千禾。教師:郭彤宇】 ?教學目標...
    lego_april閱讀 53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