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獨自騎著自行車在海甸島的鐘樓附近溜達了一圈,去??谑袌D書館踩點,了解一下去那里的大概路線,打算在我失業(yè)的這段時間,多去圖書館轉(zhuǎn)轉(zhuǎn)。
下午五點多的樣子,天氣有點陰沉,正遇到下班的高峰期,馬路上是一片蔚為壯觀的電動車大軍,等紅路燈的時候,斑馬線這頭是黑壓壓一片人群,那頭也是黑壓壓一片人群,路燈一亮,雙方交匯,宛如戰(zhàn)場上兩軍交戰(zhàn)。
在國貿(mào)一橫路那里等紅綠燈的時候,等了蠻久的。因為我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造作,所以并不著急。我之所以注意到我右手邊的那對母子,是因為那個坐在小電驢后面的小男孩一直在跟他媽媽講話,而且是,只有他一個人在講話。
我偏過頭看他,那個小男孩大概五六歲的樣子,長得挺清秀,背著個印著“× × 幼兒園”字樣的黃色小書包,手放在腿上,跟他媽媽講著他在學(xué)校的事情,“今天下午我們老師讓我拖地,我就很認真拖地了?!薄皨寢?,我在學(xué)校很聽話的,老師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讓我拖地我就拖地。”沒有得到任何回應(yīng)。小男孩可能有點泄氣了,無聊地抬起自己的左手,認真玩起了手指。他的媽媽戴著頭盔,前面的玻璃面罩拉上來了,面無表情地直視著前方的紅路燈,仿佛沒有聽到身后兒子說的話。
綠燈還是沒有要亮起的跡象,好像睡著了一般。
馬路兩邊的人群越聚越多。那個小孩跟我一樣,也注意到這個了。他又開始問問題,“媽媽,媽媽,你說,這么多人是哪里來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是沒有人類的,那人類是從哪里來的呢?這么多的人類,好多啊……”依然沒有回應(yīng),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有個假媽媽。
那個小男孩,應(yīng)該蠻辛苦的吧?那么熱情的分享最后都變成自言自語。
這時綠燈亮起,人們紛紛行動起來,小電驢就是比自行車快,這對母子漸漸消失在我的視野中。我心里還在想著那個天真的小男孩,有點心疼他,在這個每天腦海中都有十萬個為什么的年紀,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當他們開始懵懵懂懂地認識這個世界,作為父母,應(yīng)該引領(lǐng)他們走出探索的第一步,讓他們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盡管這需要極大的耐心。
在這一方面,毫無疑問,很多父母都是不及格的,不僅沒有起到引領(lǐng)的作用,反而對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么”,或充耳不聞,或草草敷衍,或戲弄嘲笑,最經(jīng)典的例子莫過于“我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大部分答案都是“撿來的”。
我尚未為人母親,或許所說之言并沒有太大說服力。我只是對這個現(xiàn)象感到憂慮,現(xiàn)在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在為更好的生活疲于奔命,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引導(dǎo),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失職的,他們往往連最簡單的傾聽都做不到。他們一廂情愿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我還不是為了你好”成了尚方寶劍,誰敢懟他們就亮出這把劍。
我猜那位母親也是工作了一天,下班回來累得只想靜靜,也許她平時并不這樣,她也會耐心傾聽兒子的每一句話,并微笑地作出回應(yīng)。希望如此。
少一些“聾啞”父母,就會多一些活潑開朗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