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欣所向之 ?
1
前幾天,我在后臺收到這樣一條消息:
聽語氣,暫且稱呼這位小伙伴為學妹吧。我感慨于學妹寫出這么長一段心事,更對她的煩惱表示理解。
依靠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標,心里感到滿足與幸福,卻被無關的人一盆冷水潑下來,這種感覺,很不好受。
就好像你就是偏愛榴蓮,有人非要彰顯獨特:榴蓮有什么好吃的,那么臭。
身邊有很多把評價別人當樂趣,把刻薄當天真的行為。
對于這種強行刷存在感還自認為品味獨特的人,我只想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就如學妹遇到的情況:你不努力,我沒埋汰你,我努力,反而成了你的把柄?
2
沒事找事的人不是個例,我以前也遇到過。
上大學那會兒,因為愛好英語,所以堅持早讀和聽聽力。
后來,班上通知報名翻譯大賽,我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參加了。但不幸的是,我連初試都沒過。
結果出來,室友冷嘲熱諷:“看來學了也沒用嘛,還浪費錢報名”。
那時候還很膽小羞澀,聽到這樣的話沒有勇氣反駁,也不夠內心強大去無視,相反,甚至為此自我懷疑了好久。
是否自己在做無用功?大學這么寬松的環境,別人都輕松玩樂,為什么我不可以?
于是,我不但沒有被同學的話刺激到更加鉆研英語,而是選擇了和大家一樣,做烏合之眾。
所以,從那次之后,我幾乎沒再參加任何自主報名的比賽。
3
隨之,很快,我就嘗到了隨波逐流的后果。
有一次,學院合作方來校招實習生,院里幾乎一半的人都去應聘,但最終面試通過的不超過10個,而我就是10個之外。
那個時候已經大三下學期了,第一次面試的敗興而歸,讓我對未來的前途感到恐懼,也讓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上了一個怎樣的大學。
回想大學前兩年,雖說順利拿到獎學金,其他沒有大過錯。但所有的時光總結起來,無非是兩個字:一般。
學習一般、比賽一般、能力一般、社交一般,甚至連性格也一般,長相也一般。
想到即將出社會的殘酷,和自己身無長物的窘迫,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被動。
可也是在這個逼上梁山的當頭,我獨自做出了20多年來第一個重大決定:考研。
后面很順利,因為從那年的5月開始,我切切實實地實踐并感受著一個詞:努力。
努力很辛苦,也許是晚上十點半自習室堅持看書的孤獨;
也許是冬天雨雪紛飛,在走廊踱步背專業課的寒冷;
也許是前途一片黑暗,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摸黑前行的害怕。
總之,努力不是一碗雞湯,喝下去就有營養;而是很多個瞬間,你親自感受,想要變好,有多艱難。
4
但另一方面,努力這件事,又帶給我很好的結果,我把它叫做生活的獎勵。
考研復試相當順利,后來就是遇到很好的導師和同學,還有學習到好的思維模式,以及接觸非常多比自己優秀的人,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武器。
那就是: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盡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關心你的人始終關心你,而看不上你的人始終看不上你,與其讓別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不如讓自己活成不在乎別人看法的樣子。
你不是人民幣,不會每個人都喜歡你。
不過,實事求是來說,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夸大努力的作用,不要以為僅僅依靠努力你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
這樣的案例有,但是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又有多大概率是你呢?跟現實相差太遠的,要么是童話,要么是南柯一夢。
現實的情況是,我沒有通過努力月入十萬,也沒有邂逅高富帥,更沒有實現人生逆襲。
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一點點變好,能感受到,也能看到,對自己的控制力越來越好,對未來的信心也越來越強。
而這種體驗是非常美妙的,美妙到我會像兒時一樣,對每一天都充滿熱情和探索。
現在,我認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前半段,努力重要,后半段,耐力是剛需。
5
我答應那位讀者有時間會為他的煩惱寫一篇文章,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如果一定還要總結一下,那就是知乎名言:
如果有人嘲笑自己的努力怎么辦?
要么讓內心強大到自動屏蔽那些聲音,要么就優秀到遠離發出那些聲音的人群。
所以,你的努力,不可笑;那些連努力為何物都不知道的人,才可笑。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