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大中華有保安人員超過430萬人。但是,還是有那么多人看不起保安,覺得保安不過就是一個看大門的。在大宋朝,就有一個看大門的保安竟然搞顛宰相王安石,并改寫了大宋朝的歷史。
這個保安,名叫鄭俠。
鄭俠(1041~1119),北宋詩人,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鄭俠年少時由于學習刻苦被王安石所器重。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神宗時任光州司法參軍,任滿后進京城,監安上門。
說透了,就是給皇帝看大門的。如果沒有那件轟動一時的“鄭俠獻圖”事件,也許,他就一直是個看大門的,誰也不會知道他。但是,《宋史》卻給這個看大門的保安,單獨做了一個列傳。
咋回事呢?
首先,得從王安石變法弄了一大堆麻煩開始說。王安石確實因為變法弄苦了群眾——
宋神宗熙寧二年,即公元1069年,王安石當了宰相,變法正在進行中,他的后臺大boss就是宋神宗本人,有皇帝支持,王安石當然做起事來肆無忌憚。何況王安石本來就認為他的變法是利國利民。最重要的是,他認為這是利國的好事,至少對老板宋神宗來說,是好事。加上變法在執行中出現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比如,王安石搞得“青苗法”,青苗法實際上就像現在的國家銀行給平民百姓提供的消費貸款。王安石跟宋神宗的設想就是,政府的錢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以政府的名義給人民放貸款,人民愿意貸錢就貸錢,政府收利息,增加國庫收入,人民不愿意貸款,那也不強求。但是這個事在執行中出現了問題,變成了強制執行,窮人貸錢,收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但是窮人還款能力差,所以,放款風險大。富人不缺錢啊,所以,不愿意貸款,那怎么辦呢,王安石給了放款指標的,一個縣、一個州每月每年要完成多少放貸,都有規定。當地政府官員,完成了有獎勵,完不成要處罰。那怎么辦呢,很多地方干脆一攬子解決,不管窮人富人,不管愿不愿意,都得貸款,變成了國家強制人民貸款,然后強制收息。經手的人也免不了中飽私囊,從中謀取利益。這事搞得也很大,甚至上達天聽,狀都告到了御前,宋神宗幾次下旨調解,可是,各處依然如故。
所以,王安石變法鬧得民怨沸騰。出現了很多極端的事情——
熙寧四年,開封百姓為逃避保甲法開始“壯士斷腕”,割自己手腕子。過了兩三年,又遇上旱災,熙寧七年,大批災民開始逃荒,連天子的京城開封都到處是難民,別的地方可想而知。這事情就搞大了。
然后,一大堆人不服氣了,表示要為民請命。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司馬光同志,他義正言辭,高聲呼喊,連續三次給老板宋神宗發郵件,要求廢除新法。甚至當著老板的面,痛哭流涕,苦苦哀求。結果,他們都搬不動王安石。凡是提出意見的,都被王安石貶謫、流放,排擠出公司的小圈子,司馬光也不例外,被貶了官。
最后,大宋保安鄭俠豁出去了,他表示,只要停止害人的變法,殺了他的頭都愿意,所以,他自己畫了一幅京城開封流民痛苦不堪、衣不蔽體、瘦骨嶙峋的圖,史稱“流民圖”。然后冒死闖皇宮,獻上圖,然后跪在門外等死。
他的理由也很牛逼哄哄。他說現在天下大旱,難民遍地,就是王安石變法胡來,得罪了上天,所以不下雨。同時,他還聲明,如果老板聽取他的意見終止變法,砍了王安石,天必定下雨,我愿意拿我的人頭擔保。
首先,該說明。鄭俠的職位還不到隨意給老板提意見的地步,加上給老板的郵件,王安石都要先審核,所以鄭俠很難見到皇帝。
其次,如此大闖宮門,本身就不合法,又被殺頭的風險。何況,鄭俠當初還是王安石的人,王安石對他有知遇之恩。
可以看出,鄭俠不是為了個人私利,確實是為了國家和人民。
這圖,這舉動,明顯是以人民的名義來搞的。
神宗很為難。神宗雖然號稱神宗,但是也是人,畢竟不是真正的神。在中國歷史上,廟號神宗的只有兩位,一個是宋神宗趙頊[xū],一個是明神宗朱翊鈞。
“神宗”,意思就是難以言說,或者難以評價。神嘛,誰能說清楚,所以叫神宗。
但是,這時候神宗也神不起來,群臣反對、兩宮太后施加壓力、天下民怨沸騰,神宗很糾結,只有王安石滿不在乎的說:天不下雨管我鳥事,這不是人的事情,那些反對我的人都是胡說八道。
這就有點過分了,天怨人怒還不在乎。神宗也忍不下去了,終于下了罪己詔。
不可思議的是,神宗下詔沒過幾天,天果然下雨了。鄭俠的頭也算是保住了。群臣入內拍馬屁,恭賀老板說,皇恩浩蕩,終于感動老天,下雨了。神宗拿出鄭俠的流民圖和郵件,感慨的說,哎,都怪我被王安石蒙蔽了??磥碜兎ù_實違背天意,于是王安石被罷相。
哈哈,想不到吧,一個保安就這樣搞定了,司馬光都沒脾氣。司馬光能砸缸,能寫書,在當官,但是這時候不如一個保安。
誰能想到,終止王安石變法、改寫了大宋朝歷史的,竟然是一個會畫畫的保安。
所以,很多牛氣沖天在《宋史》中都沒有一席之地,小保安鄭俠卻因為為民請命,享有列傳。保安的力量有多大,還真不可小覷。
其實,話說回來。王安石變法未必有錯。但是結果很差。宋神宗的想法也很簡單,變法是要搞,目的是集權。大宋朝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商業很發達,其GDP早就超過了唐代。國家稅收的百分之七十,都來自商業經濟。這不是其他那些重農抑商,靠種地來維持經濟發展的朝代如漢唐可比的。
但是,收入大,開銷也很大。宋朝被多個政權包圍,打仗也打不過人家,除了賠款、逢年過節送禮給人家買和平之外,沒其他辦法。這還不算,大宋皇帝的政權是靠搞掉后周柴氏孤兒寡母的政權而得來的。五代十國的歷史教訓很深刻,那就是軍人動不動就暴亂,動不動改朝換代。太祖和太宗,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倆都是有知識和見識的人。他們的辦法就是提高文人地位,文人掌權,讓整個官員集團龐大不堪,擴大禁軍——因為禁軍畢竟是自己的不對,五代時很多改朝換代都是禁軍領袖搞事,趙匡胤自己就是因為手握禁軍軍權才當上皇帝的——然后權利集中,這樣就可以保證趙官家的天下萬萬年。
總之,凡是能用錢擺平的事,大宋官家都很慷慨。可是,這開銷太大了。就像一個公司,看著財報上的現金流上萬億,可實際上手上沒有多少錢,都花出去了呀。
所以宋神宗才搞變法啊,才那么支持王安石。說透了,王安石變法,最得利益的是趙宋官家。至于利民,那就是說說。宋神宗的目的也很簡單,讓自己的庫房充實起來,手里有錢好辦事。再者,通過變法,讓政治人事重新洗牌,這樣自己手里的權力會更集中。至少,他也不希望王安石大權獨攬,雖然他支持王安石變法。他希望的是,王安石集團不能獨大,變法也成功了。至少,也有其他的集團來跟王安石集團抗衡,保持一個政治生態的平衡,自己坐山觀虎斗,坐收漁利。那也很好。
可惜,王安石這個人,性格有點問題。弄到最后,連那些他提拔起來的,他自己陣營里的人都揭竿而起,反對他。鄭俠就是。
王安石覺得變法是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再者,我也是為了皇帝老板您著想啊,為皇帝著想,就是為國家著想,正大光明,有什么怕的。所以,他跟誰說話都是直通通的理直氣壯。你看他頂老板就跟老板是他下屬似的,一點面子也不給。他搞掉司馬光,皇帝對他說,能不能通融一下啊,讓他留著。王安石直接頂回去,不行,這種小人留著,亡國都有可能。
皇帝可以不聽王安石的嗎?可以。但是王安石脾氣大,動不動就罷工,躲在相府里不上班。宰相不上班,變法還怎么繼續呢?
沒辦法,司馬光也被老板趕開了。甚至,到王安石權力頂峰之時,整個大宋御史臺里的官員,也就是那些負有監察和進諫職責的官員,幾乎被王安石全干掉了,不是貶官就是流放,只要是反對自己的,全干掉。
司馬光也不是小人,蘇東坡也不是小人,但是他們對變法有意見,他也不管,把他們批得體無完膚,盡力排擠出去。
當然,后來司馬光上臺,也是這么對待王安石的。更讓人驚奇的是,他們私下里都很相互佩服,經常給對方幫忙。蘇軾陪王安石游玩了幾天,王安石很高興,倆人好得跟基友似的,王安石還感嘆說,像蘇軾這樣的人,不知道得幾百年才出一個呢!但是,一談到政治、國家、變法。王安石把蘇軾恨不得往死里弄。司馬光也一樣,王安石動不動就給老板發脾氣,在家里休假,不去上班,神宗皇帝一天好幾次的去請,王安石都牛逼哄哄的不去。司馬光雖然反對王安石變法,但是,他還是給王安石寫信說,你快上班去吧,你不上班,公司不是亂了嗎?
司馬光說得很好,說變法有可取的,也有很多亂七八糟的,要辯證對待??墒堑韧醢彩T相,司馬光上臺,就全變了樣子,變成完全反對變法,凡是王安石的變法都不對,凡是支持王安石變法的人都是壞人,統統的干掉。唯一保持一點清醒的蘇軾,王安石變法時,他說老王啊,你不對,有些事情做得過分了。被搞了。司馬光廢除王安石新法時,他說,光啊,你這樣也不對,老王的新法有好的有壞的,你不能一棍子打死啊。又被搞了。
呵呵。這可真是“神”。
說不清楚。也許,靠近政治的,都難以說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