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思考一個現實場景中的問題時,如果很快就找到答案,那么可能意味著這個答案并不周密。只顧及了問題中某個側面或者局部。若真要把一個問題所牽扯的方方面面想清楚,則要困難得多,只有少數思維能力極強的人才能做到。
周密地思考問題很不容易,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總是偏好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甚于抽象信息,即我們的思維和決策更容易受少數特殊事件的影響,例如一說到輟學創業就想到了蓋茨、喬布斯這些極端成功的例子,卻完全忽略數量遠多得多的失敗者。而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顯然這些極端隔離并不能反映整體情況。若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思考就容易出現偏頗。
第二個原因是“證實偏見”,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對某個問題的看法,那么接下來就往往只是去佐證這個看法,只關注能證實這個觀點的論據,而對相反的論據視而不見,因此就無法從反面來考慮問題。
第三個原因是每個人受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必定會存在思維中的“盲區”。每個人很難自己去消滅這些“盲區”,因為它屬于“未知的未知”,即一些我們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所以在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時,我們無法消除盲區,最多只能逼近無盲區的狀態
簡單的矩陣可以發現更多思考的盲區
公開區:我知他也知
盲區:他知我不知
隱秘區:我知他不知
未知區:我他都不 知
每一次交流都會使四個區域的面積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而理想的交流,應該是公開區越來越大,盲區和隱秘區越來越小,甚至未知區也隨著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