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期,我曾對我媽說,根本沒有青春期吧?我好像從來不叛逆。
現在我才知道,原來FOX是個天生長了反骨的人,只是過去永遠沒有活出自己。
有些事,我們會持之以恒地堅持己見。還有些事,我們表面上默不作聲,內心纏斗抗議。
你能不能理解,假如一個人從你身體里孕育出來,而后,他并不屬于你。
他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會覺得你和他毫無關系。
或者,他會覺得你既生了他,理應對他好些。
起碼,好過外面那些不相干的人。
我在你面前鮮血淋漓,你卻有說有笑。
我們都善于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關懷他人,卻并不在意對方是否喜歡這種方式。
所以,我發現,很多時候,我早已經『殺了我媽媽』。
心里殺了無數次。
每一次的理解障礙,每一次爆發后的沉默,每一次失望地扭過頭踽踽獨行。
積累起來,或許有天到了臨界點,就再也無可挽回。
倔脾氣就是這樣,一旦認定了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第十頭牛比較關鍵。
當幼年時期被拋在大街上,滿懷恐懼地,以為自己成了沒人要的孩子,再也沒了家。
可笑的是,那時候,連家的概念是什么,都沒有。
只想買個零食。
又或者當不遠萬里來到她身邊,卻被隨意地推開,說一些不痛不癢的鬼話。
我說,我左右不了時間,也擁有不了,我們相聚的日子,究竟是短的。或許再兩三年,你再見不到我。
我是講真的。
我們都用自以為是的方法溝通和交流。
生生把暖色調中活出冷色彩。
于是,我們也成了書本里寫的那樣,對待最親近的人,反而用最壞的方式。
書里解釋道,因為我們潛意識里覺得他們是不會離開的,所以可以任性。
可FOX覺得,或許因為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卻無從半點回饋。
感覺不如外人。
所以暴怒,所以哀傷。
韓寒說,喜歡是放肆,而愛是克制。FOX以為,愛得再過分些,是歇斯底里。
比如,罵得歇斯底里,或恨得歇斯底里。
可是回過頭來,清過神來,卻只能紅著眼,憋著嘴嘟囔一句,我還愛你。
有多卑賤?
曾脆弱到拿起電話聽到聲音那一瞬間淚流滿面。然后抹干眼角、倒吸鼻涕、咽下口水,換做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說:『恩,我在聽。』
可當真正接近,針鋒相對又成為主旋律。
相互理解的時間,終究太少。
因為無可替代的血緣關系,使這種臍帶相接的聯系太密,因為太相似,所以才相斥。
導致推開彼此。
承認吧,起碼推開彼此是你們共同的行為。
其實我們什么都懂,就是做不到。
一個簡單的『對不起』,會成為壓垮脊梁的一座山。
冰山易凍,難以消融。
哪怕已經失去,我們還是堅持著最后的自尊,絕不輕易求饒。
明顯地連旁觀者都看出了端倪。
終于,有人妥協了。
有人說,這是一場比較『誰愛誰更多一點的游戲』。
雙方都會不斷試探對方底線,然后觸底反彈。
愛得更深的那個人,會先向對方低頭。
順帶便地承受著對方的炮火。
幸運的,一場熱戰即可完結。不幸的,爆發是必然,冷戰才是毀滅性打擊。
事后回憶,卻不曾后悔。
大概如果現在不發泄,以后也會。即是時間問題,宜早不宜晚。
和于佩爾一樣勇敢地說出『恨媽媽』的人寥寥無幾。
小時候電視上放大的家庭倫理劇最常見的鏡頭就是:主角對其父母大聲喊道:『我恨你!』然后扭頭跑掉,往往還伴隨著一聲摔門。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這么多年,FOX竟一直耐心等待這個機會的出現,欲過癮。
好沒有底氣地說過一次,盛怒之下拋出這句感覺很爽,但還是有心虛,擔心傷對方太重,然而對方似乎并無太大損失。
現在竟連當日緣由都忘得一干二凈。
還以為這種『歷史性時刻』定當熟稔于心的。
當我們抱怨自己的生活被別人擾成一鍋粥時,細思冥想,沒被打亂前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
以前戲說戲話,講自己是撿來的,說還不如沒有媽。
可如果真的沒了媽,是什么樣的?
大概,還是會懊悔吧。
小時候,看到別人家,總是會羨慕。那種相親相愛的感覺,不是貌合神離,也不是戰戰兢兢,真的其樂融融的---
家。
越是這樣美滿的場景,越是會心中一痛,好像誰拿了針戳了一下。
怪疼的。
可當我們獨處時,總能于細枝末節處發現對方滿滿的愛意。
奈何一相見,便奔向愛的另一個極端?
如果只截取自己想要的部分,人生幾何?
會不會美好很多??
男友告訴于佩爾,你總是看不到別人為你的付出。
其實也暗示于佩爾,應當看到他母親的好。每個家庭有其不同的相處之道,不必艷羨別人,經營好自己的才是正道。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相處之道。
要愛,不要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