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次巧合,我看了這部電影《孫子從美國來》
2012年的一部低成本電影,沒有燒錢的宣傳攻勢,甚至沒能在電影院排片上映。
但它在豆瓣上獲得8.3高分,清一色好評。
也獲得了專業電影人的肯定。
時隔第四年,它上了微博熱搜,盡管停留的時間短暫,它還是做到了。而面對突如其來的驚喜,導演的反應也很有趣。
《孫子從美國來》講述的是中國爺爺美國孫在陜西鄉下共同生活二十多天的故事。在滿屏的愛情片好萊塢大片中,這段跨國爺孫情不顯平淡也不平凡。
已經金盆洗手的皮影戲老藝人楊老頭獨居在鄉下,多年不回家的兒子領著洋寡婦未婚妻回家,還有她6歲的兒子布魯克斯。
面對毫無血緣而且還是外來貨的拖油瓶,保守的楊老頭感覺顏面掃地。
讓他措手不及的是,兒子帶著未婚妻丟下孩子就跑去工作了,于是有趣而溫馨的爺孫故事開始了。
楊老頭: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他覺得洋拖油瓶丟人,不敢白天帶孩子在外面溜達。
甚至帶他去染黑發,糊弄村里人“ 孩子他媽是新疆人 ”,孩子的名字也從“布魯克斯”變成了“布斯”。
但是,楊老頭的種種舉動會讓你會心一笑
刀子嘴的背后藏著無處不在的細心與溫情
鄉下茅房臭,給孫子包嚴實了,再點根香
怕孫子掉井里,再三叮囑還放了大石頭在井蓋上
為“水土不服”的孫子不顧面子求牛奶;還給孫子特意找了一個“中國版”漢堡包;熬夜挑燈為孫子制作蜘蛛俠皮影......
布斯 :脾氣大的美國娃娃
他是漢語班上中文說得最好的,但是碰上跟爺爺溝通不成功的情況時會
一使小性子、二離家出走、三分房睡。
但是,他很獨立堅強。尿床了堅持自己把被單晾起來,受傷了也不哭不鬧。
來自美國的他,對中國鄉下的一切都很好奇。他會認真聽爺爺教授皮影戲,跟爺爺學唱戲,他還會告訴媽媽“爺爺的皮影戲很好看”......
全片的拍攝基本是在一個小村莊里完成,但是畫面中的一磚一瓦卻有種說不出的美感。原因是攝影出身的導演是以幀為單位去考量畫面,每一個畫面都像是定格照片那樣,構圖和諧,畫面精細。
在這里,鄉下的生活比拿著手機的城市有趣多了。甚至村廣播喊村民接電話的場景都那么的有人情味,爺孫倆從開始的僵硬到漸漸變得柔軟。
是啊,世上需要磨合的事物遠遠超過一拍即合的,也呼應了片子開頭布斯媽媽說的
“他跟我們相處過后會喜歡我們的”。
記得布斯曾問爺爺:"孫悟空能打得過蜘蛛俠嗎?"
爺爺說:“讓孫悟空和蜘蛛俠做好朋友,一起維護地球”。正如這對跨國爺孫,文化差異又如何?感情是無國界的。
最害怕的是這感情醞釀的不舍太濃烈了......“想爺爺了,你就在你家院子里喊爺爺,我就在這邊回答你,好不好?”
當離別真的出現了,沒有了痕跡,卻留下了感情。爺爺抱著回憶重新過上獨居老人的生活...
......
這部片子可以讓人有一百種思考,一個中國爺爺外國孫的故事卻完美融合了親情、文化傳承、城與鄉思考、東西方差異、獨居老人等等元素。遠比那些動輒千萬的特效場景特大制作要更貼近生命,更打動人心。
《孫子從美國來》沉寂了4年,來晚的我吃著4年前的一碗面,卻依舊熱乎,暖到心坎上了。
感謝自編自導的曲江濤導演誠意之作
80萬的成本 80分鐘的時長 卻給了我100分的感動
當年欠您的一張電影票,我想用這篇文章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