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今年比利時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選手——雖然最后黃了。
但,好歹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也曾入選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外媒評價,贊贊贊。
《The Playlist》:
片子帶著一絲嘲諷褻瀆(教會)的嫌疑,是智慧與個性的代言人。
《衛報》:
上帝沒死,只是沒用,一鍋誠意拳拳的毒雞湯。
導演多梅爾自己則說:
教皇看了也尿崩。
恩,它是——
《超新約全書》(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
目前豆瓣評分8.2。
顧名思義,《超新約全書》,是《新約全書》升級版。
主角,上帝。
這是一部顛覆我們對上帝認知的電影。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運氣那么差!上帝不長眼!
但《超新約全書》戳破真相:
運氣差,正正因為上帝長眼了。
電影中,上帝住在布魯塞爾(導演故鄉)。
日常工作,是通過電腦安排(人類)命運。
一個人。
孤零零。
閑得蛋疼——
所以,倒騰火災、暴雨、塞車、墜機等天災人禍。
甚至研究出一套“人類普遍困境法則”。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被他玩過。
無論什么時候醒,永遠想多睡十分鐘
無論什么時候泡浴缸,電話鈴就響
掉在地上的,永遠是有果醬的一面
打破的,永遠是剛洗好的盤子
這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
整人不利己——
就圖一個爽。
更可怕是——
上帝不僅對人類不咋的,對自己孩子,也差。
罵老婆。
揍耶穌的妹妹,他的女兒——以雅。
放話:要把她揍出“童年陰影”。
無底線抹黑圣父。
但導演雅克·范·多梅爾不是故意唱衰上帝。
電影靈感,源自伍迪·艾倫一句話: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我希望他能有個好理由(來解釋解釋這操蛋的生活)。
于是,以雅代表被欺負的勞動人民,率先反抗。
她要——推翻暴政。
恐懼來源未知,而人最大的未知——就是死亡日期。
那告訴人類這一點——是不是就意味著解放Ta。
以雅說到做到。
她溜進老爸工作室,給全世界發短信。
你,什么時候掛
注意,這位收到短信后一分鐘就掛的,正是導演本人
天機泄露。
每個人反應不同。
有人盡一切努力躲避死神。
有人不信——跳樓驗證。
當然沒死成
人類從此不被上帝牽著鼻子走?
以雅得寸進尺。
她決定離家出走,尋找六大使徒。
加上哥哥耶穌的十二門徒。
剛好湊成一支棒球隊——媽媽最喜歡看棒球了。
這樣就能干掉爹地。
別問為什么——這就跟集齊七顆龍珠,召喚神龍一樣無理。
以雅能成功嗎?
《超新約全書》是多梅爾自編自導的第四部電影。
他產量極低。
原因——
我是個龜速編劇,而每次又會寫多了。
長片處女作《小英雄托托》前后耗時10年,劇本修改不下8次。
《無姓之人》同樣耗時10年,劇本寫了6年。
《超新約全書》是他最快作品——9個月。
這是他第一次跟別人(托馬斯?岡茲格)共同創作劇本。
左二、左三,分別是多梅爾,托馬斯?岡茲格
電影延續多梅爾一貫風格。
比如,爛漫,自由的想象力。
他的電影常代入兒童視角,用童聲作畫外音。
《第八日》里的喬治實際年齡不是小孩,但因為患上唐氏綜合癥,行為舉止似小孩
小孩子的世界,簡單是第一原則。
想到什么,有什么。
比如,形容人聲音不好聽——像三百人同時敲核桃。
畫面就真的給出三百人敲核桃。
再,嘴上說不愛,但樂開花的心理投射已出賣你。
還有,當小男孩吃掉一條魚,魚的靈魂一直跟著他,碎碎念。
流淌著近乎不被污染的純真。
而與簡單純真相對的是,“復雜”得讓人拍爛腦袋的創意。
比如,形容一個人聲音好聽——像珍珠滑下大理石階梯。
形容流浪漢皮膚——
觸感就像一條蒼老的毒蛇,在廢棄的酒吧里等待一杯鮮血滋潤。
形容脆弱的胰腺——
裹滿了媽媽暗中注射的抗糖尿病藥物,像烤香腸一樣沸騰著。
腦洞大開不止臺詞。
鋪滿碎花的天空;
會跳舞的手掌。
這一定是討厭被約束的靈魂。
所以,你看,多梅爾的作品,都在問——
如果……會怎么樣?
用電影假設,用電影回答。
《少年英雄托托》的問題是——
如果一個平民家庭的孩子,和一個富人家庭的孩子,被雙方父母抱錯了,會怎么樣?
《無姓之人》的問題不止一個——
如果父母離婚后,他跟母親/父親走了,會怎么樣?
如果拋出的硬幣是正面/反面,會怎么樣?
如果當初她問他為什么不去游泳,他回答了“我不會”,而不是“太蠢了我不喜歡”,會怎么樣?
多梅爾喜歡把所有可能性都寫出來——
建造一個個平行世界。
一個決定,不只兩種可能。每一次決定都包含千萬種。作為一個編劇,我就該呈現這些(被忽略的)可能性。
所以,《超新約全書》,他問: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但是個混球,會怎么樣?
如果你知道自己確切死亡時間,會怎么樣?
第一個問題,上帝家人回答了。
妻子:唯唯諾諾;
兒子耶穌:眼不見為凈(招了12使徒出走算球)。
只有女兒不驕縱上帝的脾氣。
這才有了之后的故事。
而第二個問題,就由她招募的,六大使徒回答。
奧蕾莉,一個獨臂美人。
追求者眾多,卻始終獨居。
有一天,她知道自己死期,她選擇——
克勞德,58歲,單身,無后。
他曾有一個夢想——當冒險家。
有一天,他知道自己死期,他選擇——
馬可,“色情狂”。
九歲時在沙灘遇到一位奇女子。
長腿綿延不盡
從此對女人極度渴望——超市見每一個女人都在幻想她的裸體。
有一天,他知道自己死期,他選擇——
這六個使徒,看似獨立,其實代表蕓蕓眾生。
多梅爾喜歡以死亡作結。
但死亡并非消極,是釋懷,是延續。
忘不了《第八日》,喬治化成他最愛的甲蟲,飛向天空。
他終于自由了。
那《超新約全書》結局如何——
Sir不能劇透(只能說狠怪趣)。
這個主題幾乎貫穿多梅爾所有電影——
每一種可能性都是有趣的,每一種選擇都他的價值,沒有“更好”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