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了好多篇關于大學生活的文章,始終沒有涉及到我的大學學生會這一塊經歷,倒不是我難于啟齒,而是不知道能不能寫好,所以就一直拖延著。直到昨晚,有人微博上@我,問我關于大學學生會的事情,而且不止一個,我意識到不能再拖延了。大多都是今年剛上大學的大一新生,希望我幫他們解決這樣的困惑:
我的建議是:如果有想法不妨去試一試,如果自卑如果膽怯如果退縮可以原諒,但是,生活不會給我們機會讓我們一直這樣啊,我們總是要面對和經歷的,只有走過了這道坎,你才會發現,哦,原來根本就不足為懼。
所以這次寫一篇文章,以此來懷念對我影響最大的三年多大學學生會生涯 ,也希望給他們一點建議。
01
先來說一說我當時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吧。
我是一個出生在一個偏遠小城的孩子,就像你們想象的那樣:一大家人擠在一座院落里,四世同堂,大家伙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毫不避諱,我的童年沒有過肯德基,沒有過變形金剛,沒有過好看玩具和漂亮衣服。當然,我是知道這些東西的,從電視上看到的。那時候最幸福的事莫過于吃完飯寫完作業守在電視機旁,眼巴巴的看著都市人的精彩生活,看著漂亮房子,看著他們的精彩生活,滿眼艷羨,這時候爺爺就會指著電視機問我:這是哪里的人啊,還有這么好的地方?是啊,爺爺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鎮里的集市,對于他來說,電視劇里觸碰不到的生活就是天堂。也許就是從那時候起,我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改變命運。
后來,我還真就念書念出名堂了。我是我們村子里出來的第二個大學生,走的時候,鄉親們夾道相送。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有些飄飄然。
可是后來到了學校以后我發現自己和大城市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樓太高,車太多,人太冷。
看到人家同學打扮得花枝招展,自己卻穿的十分另類,吃飯的時候我是從來不和他們一起去的,因為學校有三個食堂,他們一般都去條件比較好菜品比較好的哪家,我不行,因為我的一頓飯可能就是爸爸辛苦給人家干活幾個小時的錢,所以我一般都是撿最便宜的去吃。因為這個原因,我從來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去上課,一個人去圖書館。差不多過了一個學期,我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自卑,不敢和別人大聲說話,連走路頭都不敢抬,生怕別人笑話我穿得太土。夜晚學校的操場,是我最喜歡待的地方,因為那里人最少,沒有人會注意到我。
02
大一下學期,學校的學生會納新,我也知道那里來的勇氣,去報了名。我當時報的是生活部,因為我一不會唱歌二不會畫畫,所以只能選擇不太需要這兩個技能的部門。
在筆試過后,我被通知參加了面試,意料之中,面試我連初試都沒有過。到現在我都能清楚的記得當時的情形,我做了一個自我介紹結結巴巴用了5分鐘,中間卡了三次,前兩次還有人善意的鼓掌,后來就沒有人了,然后我剛說完,當時那個生活部的部長就揮揮手讓我下去,我不知道哪天自己是怎么下臺的,反正心情很糟糕。
就在我做了最壞的打算的時候,輔導員老師找了我談話,他問我愿不愿意去大學生藝術團(當時特別一個冷門的部門,基本上沒有多少事情),因為學生會缺男生,缺干活的男生。就這樣,我陰差陽錯的進了大學生藝術團,至此我的大學學生會生涯拉開了序幕。
大一下學期,每周去值班,時不時的替老師部長副部跑腿,辦活動的時候去搬桌椅,寫各種策劃,開各種開不完的會,就這樣到了大二。
也許是我的勤奮被輔導員老師看到了,因為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因為知道這份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我拼了命的珍惜,每件小事,我都盡量去做到最好,不管別人能不能看見。大二剛開學,主管學生會的老師就又找了我談話,問我愿不愿意去學習部(學生會三大職能部門之一),我說可以。
到了學習部之后,我開始策劃辯論會,演講比賽,去查晚自習,這時候我發現自己變了:敢在人前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夠清楚的表達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能夠獨立的去跟一個活動 ,這都是學生會帶給我的改變 。原來,我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到了大二下學期,主管老師又找我去談話。這會他問我:愿不愿意當學生會以后的副主席,主管生活部那邊,去你以前就想去的地方。我驚訝但是不驚奇,因為這一切都是我自己主動爭取來的。
就這樣,我來到了生活部,跟著當時的主管主席一起打理生活部的事務。一切又得重新開始學,于是我跟著他開始熟悉生活部的事,包括每周三的檢查學生寢室,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冬季除雪工作,文化節等等。這時候,我開始策劃活動,從開始的執行者變成了領導者,不過也是最苦的時候,還記得在承辦省里的導游員大賽的時候,我們幾個主要人員半夜1點多才能回到宿舍,5點多又得趕到會場。
到了大三,我如愿當上了學生會副主席。
03
到了這里,我主要談一下學生會對于我的改變。
第一,讓我從當時的自卑心態當中走了出來。如果我不參加學生會 ,我也許沒有那么忙,也會像室友一樣待在宿舍打游戲,或者仍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與世隔絕。但是進了學生會之后,我改變了,不管這種改變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讓我不再是哪個低頭走路毫無自信的自己。
第二,我的演講和口才的能力大概是那時候練就的。因為每周都要開例會,每次例會上都要發言,所以我強迫自己練習自己的普通話,為了這,我參加了學校的早讀社,辯論隊以及演講達人團,每天都在鏡子前面反復練習,每次的發言稿我都反復練習,慢慢的我變得能言善辯,大三當上副主席的時候,我可以侃侃而談一兩個小時,這也給現在的我帶來極大的益處:在各種場合,只要需要發言,我都可以做到信手揀來,毫不怯場。
第三,這點必須單獨說一下,學生會讓我學到了怎樣去處理好這個社會的人情世故。如果有人要問:你既然說得學生會這么好,那有沒有內幕?毫不避諱,有的。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不好,但最起碼,學生會教會了我怎么樣去處理各種日常的變故,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和不同的人接觸和合作,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記住:不要忘記自己做人的底線,不要讓自己在成為社會人之前就變得可怕,你還是學生。
第四,學生會讓我練就了一些硬技能。我開始學會了怎么樣去寫一份落地性十分強的策劃 ,學會了去熟練的運用一些辦公軟件,比如Excel,word,那時候,基本上每周都要上交一份策劃,還要寫各種表格。同時也讓我學會了怎樣系統的去策劃一個大型活動,從臺前到幕后,怎樣去處理一些細節性的東西,遇見突發狀況如何處理,這些都了如指掌,印象最深的是我去帶隊500學生參加市里的文化節,回來受到了領導的極大肯定。
這些技能和經歷,不但讓我的畢業招聘季里求職如虎添翼,也讓我至今在職場中受用無窮。因為,畢竟學生會就是一個小社會。
當然,這其中你會吃很多苦,受很多委屈,占用很多的課余時間,看到很多自己曾經萬般不情愿看到的東西,有時候你也會想過放棄,但最后,你學到的,你經歷的,你擁有的,將遠遠大于你曾經付出過的。
這是我自己的一段經歷,寫給曾經改變自己的學生會,也寫給正在走在學生會路上或將要走上學生會路上的你。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了要加入學生會,那做好準備。如果你想試圖改變自己,那學生會的確是一條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好過你每天混吃等死,碌碌無為。大學的路千萬條,這只是其中一條,只要不曾荒廢過,那你走過的所有路都值得。
最后我想用這樣一句話結尾:你一定要去經歷,一定要去試圖改變自己,叫醒那個沉睡的自己。
遇見Luck,堅持講自己的故事,最溫暖的文,最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