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是民國時期景德鎮一批繪瓷名家的總稱。從廣義上說,有*一代的汪曉棠、潘匋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鶴仙、何許人、鄧碧珊、畢伯濤、程意亭、劉雨岑十人。1928年,在王琦倡導下,先由八人組織了“月圓會”,稱“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參加,后稱“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張志湯、方云峰、汪大滄、王步、畢淵明等幾十人,其中張志湯的山水、駿馬、花鳥,王步的青花,畢淵明的走獸等均很有名。他們大多活躍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繪瓷各有專長,風格各有所別。他們的作品在造型、線條、光線、色彩等方面吸取了近代畫的營養,完全可比肩于畫家在紙絹上的作品,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珠山八友”的瓷畫鑒定,與古瓷的鑒定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必須從瓷和畫兩個方面進行審定,缺一不可。
一、瓷的胎釉鑒定是區別新老瓷畫的主要依據。
瓷器和瓷板都是瓷,“珠山八友”作畫,大多畫在瓷板上,少數畫在瓷器上。“珠山八友”是一代繪瓷名家,他們對作畫用的瓷板和瓷器選擇十分嚴格,從不在劣質瓷上作畫。民國時期的瓷,從胎釉和制作工藝上看,大體分為上、中、下三等,“珠山八友”一般都選用上等瓷作畫,鑒別可從四方面觀察:
1、民國上等瓷的特征:胎質細膩、釉面光潔,胎釉結合良好,硬度較高,瓷板平整,沒有翹曲,釉面無疵點。因現代瓷與民國上等瓷相比,這些特征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還要看下面三點。
2、民國瓷均為柴窯燒制,反映在釉面上白中微灰,現代瓷為氣窯或電窯燒制,釉面白而光亮。
3、民國瓷以手工制作,器形不很規正,原始痕跡較強,瓷板胎面有凹凸不平,上釉燒制后,側光看去,可見釉下凹凸反映在釉面上的波浪紋,現代瓷無此現象。
4、在放大鏡下觀察,民國瓷在胎釉之間有薄薄的氣泡層,現代瓷在釉面有氣泡。
對胎釉的鑒定,只要仔細觀察,反復比較,認真發析,是可以掌握的。但要提醒一點,現在亦見有民國老瓷板的新仿作,這些瓷板是民國遺留下來的,大多不符合上等瓷的特征,瓷的胎釉較差,比較容易識別。
二、畫面鑒定是區分瓷畫真偽的重要依據。
瓷畫一般由畫象、題款和印文三部分組成。可從四個方面進行鑒定:
1、看畫面的整體品相。由于“珠山八友”作畫多用上等瓷,創作時間在百年以內,因此畫面一般還保持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的特征。作偽都為讓人相信其偽作是“老瓷”,往往故意作舊,使畫面有的地方脫彩或模糊不清,遇到這種情況必是偽作。
2、看題款字跡。“珠山八友”瓷畫是書畫俱佳的作品,雖書法落款各人風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純熟流暢,揮灑自如的。如果出現字跡大小不一、字型生硬拘謹的落款,十有八九是偽作。對于“珠山八友”各人的書法風格,必須在實踐中認真研究,仔細觀察,逐步掌握。但有四點必須注意,一是瓷畫上的落款多為“珠山八友”親書款,除王琦外,其他人有少見的代書款,一般是弟子或友人代書。二是幾個人配畫的作品,有時由專門一個書寫落款。
3、看干支紀年款。“珠山八友”的作品大多以干支紀年款來說明創作時間,少數也有寫“民國幾年”的,還有無紀年款的。第二代的“珠山八友”十位瓷畫名家,活躍在畫壇一般都在三十年左右,壽命不足60歲的有六人,六十歲以上的僅四人。有些作偽者不熟悉“八友”的生卒年分,仿制時隨意選取一個干支湊數,為我們辯偽提供了一個機會。凡是見有“八友”卒后的作品,必定是偽作。去年江蘇一拍賣行出拍汪氏二幅條屏山水,初看繪畫風格基本相似,落款為甲申年即1944年,汪氏于1942年去世,顯然不是真跡。
4、看繪畫風格。這是鑒定的重點和難點。繪畫風格要從“珠山八友”作品的共性特征和各人的個性特點二方面進行分析:
先說共性特征。“珠山八友”瓷畫的共性特征是他們的作品既是商品又是藝術品。瓷畫的商品性主要反映在作品的內容上。“珠山八友”都是繪瓷藝人,民國時期,他們以畫為業,賣畫為生,一生勤于筆耕,首先是為了生計。他們的作品與明清官器專、供皇宮大臣使用不同,而是面向社會的廣大民眾,因此作畫必須根據當時的人文時尚,選取民眾喜聞樂見的題材。詩畫合壁也是他們作品的一個共性特征。以畫配詩,以詩點明畫意,互相映襯,相得益彰,使瓷畫的藝術效果表現得更加完美。
縱觀“珠山八友”的作品,不管人物山水,花鳥走獸、還是竹石梅花、昆蟲魚藻,均見畫藝精湛,功力不凡,每幅作品使你百看不厭、回味無窮,讓你得到美的享受,這就是“珠山八友”瓷畫獨特的藝術魅力。所見市場各類仿品,大多畫藝平庸,看上去畫面花俏艷麗不見神韻,形狀貌似而無靈氣,給人以拘謹呆板,匠氣十足的感覺,與真品差距甚遠。少數精細仿作,只要仔細觀察,必能找出描摹之痕跡。
北京翰海專家、故宮博物院等專家領導走進安徽古鈺齋開展鑒寶活動。挑選民間優質藏品,免費推薦至國內一線拍行、私人推薦、參加競買會,所有藏品均能放心出手。
詳情及微信:18326003744
尋寶范圍:書畫、瓷器、翡翠玉器、雜項、文房四寶、紫砂、田黃、瓷板畫、雞血石、奇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