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對下載效率類、閱讀類等所謂“利于自我提升”的APP近乎狂熱的朋友。他看了數不清的APP測評,刪了又下,下了又刪,在希望和失望間反復——因為不論他下載多少個APP,永遠是壓著ddl完成任務的那個人、永遠是明明打算認真工作學習結果又一不小心刷起了知乎的那個人、永遠是疾呼“我的時間被狗吃了”的那個人。我曾不止一次地對他說:“求你了,放過那些APP,也放過你自己吧!”
我也曾將高效學習的期望寄托在手機軟件上,盼它能幫助我克服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手機電腦不離身,每隔三分鐘刷一下朋友圈,五分鐘看一下微博,十分鐘開一下知乎,結果一個小時過去了,什么都沒有做。然后我開始像那位朋友一樣下載各種時間管理類APP,結果每次打開手機,總是忘記自己本來想做什么。
坑爹呢這是!
在半年的掙扎之后,我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
所謂的管理類APP,如果不能好好利用,只是有致幻作用的安慰劑,沒有幫助倒罷了,反而可能成為我們解鎖手機的幫兇。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效率呢?
1. 把你下載的那一堆時間管理、效率類、學習類APP試用一遍,然后每類留下一兩個最好用的
簡書上有很多推薦類似APP的文章,此處就不贅述了。為了方便大家,我將我使用的APP羅列如下:
大殺器:即刻
這個強烈推薦!它把各種客戶端的新聞、文章整合到了一起,一節更比六節強,有了它,我覺得你80%的閱讀類、新聞類APP可以卸載了。
英語學習:百詞斬、可可英語
日程規劃/時間管理:執行日程、滴答清單、一個番茄
閱讀類:kindle、ibooks
社交類:網易郵箱大師、知乎
信息管理/記錄:OneNote
財務管理:口袋記賬
還有什么有道云課堂之類的APP,相信我,你不會有很什么機會去看它的……除非已經養成了習慣。
2. 重新整理手機界面布局【非常重要!】
為什么你本來是想打開百詞斬背單詞,結果卻去刷微博了呢?想想它們在你手機主屏幕上擺放的位置吧。我們總是習慣于打開最方便的打開的APP,至于那些不知道放在那個角落的文件夾里的APP,使用頻率很低。
所以什么用顏色來分類用首字母來分類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當然如果你非得強迫癥那也沒辦法2333)
以下是正確分類方式:
以我的手機桌面為例。
第一張是主屏幕。
①下面四個位置用來放置使用最頻繁的APP(千萬不要放游戲)。
②不要放任何文件夾
③在靠近屏幕上方的位置放置常用APP,在靠近屏幕下方的位置放盡量多的效率類、學習類APP
第二頁
①在屏幕上方放置文件夾,文件夾按照使用功能分類。
②在文件夾的下方放置次常用的APP,同樣是盡可能放置效率類、學習類APP
③把總是忍不住要點開的游戲啦社交軟件啦放到文件夾的第二頁。總之越難找越好。
第三頁
①剛剛下載的、待測評的APP
②還算比較常用的APP
做好以上排序之后,你會突然發現,【哎我好像能控制住自己了耶!】
3. 長時間工作、學習時如何做
最根本的還是要控制住自己打開其他軟件的欲望。所以最徹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帶手機、不帶電腦。
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借助電腦和手機來工作、學習,這時候番茄工作法就派上用場了。應用軟件市場里有很多的番茄類APP,挑自己喜歡的下載一個,然后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執行。
如果覺得“番茄工作法根本約束不了我想刷淘寶的心”怎么辦呢?我的方法是聽不用自己切換歌曲、不會突然打斷學習工作的純音樂類歌單。將每個歌單視作一個工作區間,當所有歌曲結束,可以給自己一些獎勵,放松一下,然后進行下一組任務。
其實最根本的還是要控制自己分心的欲望,以上的辦法都是幫助你養成習慣的。一開始我還要把手機調成靜音、借助番茄鐘的幫助來集中注意力,現在我已經能做到來了微信消息也自動忽略,也不需要其他軟件的約束了。
4. 碎片時間怎么利用
我們在第二步把學習類APP放到了手機主屏幕第一頁,這時候它就能派上用場啦!
等地鐵的時候可背單詞、聽聽力、看書、看新聞;也可以順手檢查一下自己今天的任務是否完成(要養成每天進行日程規劃的習慣);還可以處理一些不重要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較為艱深的書籍不適宜在碎片時間閱讀。當你只有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的空閑時間時,可以充分利用知乎、即刻、微博、簡書等APP,然后和筆記類APP結合使用。
總而言之,APP真的只是輔助。有些APP的功能和傳統工具的功能相比更為方便、不可替代;但是千萬不要把APP當做你完善自我的最佳選擇。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請點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