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幾年前炙手可熱,發展前景一片大好,但如今曾經的微博用戶紛紛轉戰朋友圈或其他平臺,微博似乎只剩下了媒體屬性的個人和公司;這或許和微博本身的媒體屬性有關,更和微博背后運營的(自帶媒體基因的)新浪有這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在這里,拋開這些本質宏觀的因素,我想從用戶層面談談微博不再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首當其沖的就是廣告,微博一直都沒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只能依靠廣告,或許是因為大公司績效考核的壓力,現在微博的界面到處都是廣告;廣告本身不令人討厭,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廣告很多人就能接受,但是微博推送的廣告就會讓我一看就煩,看多了就難以忍受了,這跟廣告背后的推送策略有很大關系,從微博如今的廣告推送結果來看,顯然是沒有去深入挖掘用戶數據和習慣的,一看就是粗獷的投放模式,相對于谷歌廣告系統的(相對)精準定位,微博這個瞬間被秒成渣。
第二個就是用戶體驗太差,拿網頁版來說,總是指望通過主動的提醒來留住用戶,各種關注的賬號的私信,各種活動推廣,弄得我每次都得去設置里面屏蔽掉,還得點擊N(N>3)多次才能設置成功; 還有設置群組,關注和粉絲的管理 的交互流程都異常的復雜。網頁版本身不適合于過于復雜的交互,微博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到這點,感覺就是產品經理YY出來的“完美”的產品,其實完全可以設計得更簡潔一點的啊。
第三個就是用戶被選擇的項目過多(這也是體驗的一部分,因為微博這方面做得“太好”,所以單獨拿出來說), 微博的主界面除了信息流之外,隨處可見的明顯的商業推廣類廣告就不說了,還有各式各樣強制顯示的「熱門話題」、「熱門電影榜單」、「好友關注」、「會員動態」,「熱門商品推薦」等等內容,這TM有幾個是用戶需要的東西啊,純粹就是為了推廣而推廣,為了運營而運營,而且用戶完全沒有自主選擇權,要使用微博就得看這些,有一種視覺被強奸的即視感。
微博原本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產品,只可惜在成長的過程中主動走入了歧途,就成了如今這幅樣子。如果微博換加公司運營,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不知道有沒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