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是一本什么書
1、緣起。非常感恩金鳳推薦的這本書,這本書大概兩百多頁,讀起來很輕松,用作者的話說大概2個小時,我利用碎片時間1小時看完。嘉許自己閱讀速度越來越快了。
2、有關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的女性,勝間和代。她一邊撫養三個孩子,一邊同時在幾家外企任職,19歲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是日本史上最年輕的合格者,同時她獲得各種職業資格認證,出版了三本暢銷書,這本書,作者僅僅用了2周的時間完稿。生活、工作、家庭平衡有時間健身、有時間美甲,真的是活出了理想中的自己。對于我這種職場媽媽,真的是羨慕不已,不由得多了幾分敬佩。我們要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如果她能做到,我們通過模仿,也能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3、有關這本書。
這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財務出身的勝間和代從理財的角度分析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的方法。
看過這本書,我有兩個思考:
1、管理自己即是管理企業,我就是自己的CEO。書中印象很深刻的是講到豐田的七大浪費對作者的啟發,在企業中存在成本的浪費,如何把自己當做CEO,生活中有存在哪些浪費時間的行為呢?生活要精致點,不能活得太粗糙。你有多認真,就有多優秀。
2、打通知識的任督二脈,形成知識架構。財務出身的作者從投資的角度把時間分為:投資時間、消費時間、閑耗時間、浪費時間。通過筆記本的方法善用時間,讓時間增值。那么我如何將過往的知識架構打通,形成自己獨有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呢?
二、這本書帶給我的理念和行動指南。
1、理念。
黃金時間的五個原則:不惜在任何方面投資以創造時間;重視單位時間產出的成果;不當毫無原則的濫好人;優先做喜歡的、擅長的和賺錢的工作;計劃要安排的隨意、松散。
基于這個原則,作者把時間分為了投資時間、消耗時間、浪費時間、消費時間,也就是《高效能人士七大習慣》中要事優先中講到的四象限理論。而本書的作者創新之處在于給予了一套落地的方法,用量化的標準,增加投資的時間。每天用在運動、陪伴家人、學習這些重要不緊急的投資提高到戰略高度,由過去每天花費5%的時間投資時間提高到每天用30%的時間放在。
2、行動指南。
1)提高單位時間的產出,用時薪的計算量化的時間,計算工作的產出。比如我一個小時的薪水是多少?思考如何提高我單位時間的價值。
2)花錢省時間,服務外包。女人要活得精致點,化妝之類的事情想辦法壓縮時間,比如每天修眉毛,是否可以考慮秀眉毛,節省化妝的時間。比如家里的衛生,要么碎片時間做,要么外包出去。
3)投資時間,花時間在運動、陪伴家人、學習上。保證每天有30%左右的時間這方面。這就是增加精力管理中的身體精力、情緒精力,讓我們保持精力充沛擁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
4)用原有的習慣替換現在的習慣。當你想養成一個新習慣,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比如我最近有個壞毛病,花大量時間看微信群聊上的信息,現在我把看微信、回復微信當做自己完成青蛙后的獎賞,通過這樣的機制替換我刷微信的習慣。
5)善用筆記本記錄。記錄什么?記錄自己時間的消費,記錄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一步的計劃。歸根結底還是要善用工具,這點我要加強,刻意練習OF、印象筆記,收集排程。
6)把消費的時間轉換為投資時間。如我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大概有2個小時,以往經常聽一會書、看一下微信,表面上看起來是學習,然而一邊開車一邊刷微信,不僅危險,且學習效率低下。我正好利用這個時間段刻意練習專注聽書,避免微信的干擾。
7)在各個圈子嘚瑟,鏈接各類牛人大咖。為什么?沒準哪天,你可以找到資源,外包你的困惑。
8)減少決策的時間。我是個選擇困難癥患者,以前經常在買東西上很糾結,為什么決策困難?不外乎信息不足和財力不足。我現在刻意訓練自己,減少選擇和決策的時間。比如在網上看到心動的物品,覺得喜歡的馬上買下來,不喜歡可以退貨,不用太糾結。
9)記錄數據,用量化的標準考核。記錄下每次消耗的時間,用數據說話,這篇文章我大概用了1小時寫完,嘉許自己,希望我可以更加精進。
三、結尾
這本書看起來輕松,不累,期望大家也能花上2個小時讀一讀。要電子版的可以勾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