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時間管理,秋葉大神說過一句經典的話:
思考你的時間往往意味著你開始不滿意你的生活方式
是的,我開始對生活不滿、感到焦慮、沒成就感:
? ?● 事情太多時間不夠用??
? ?● 每天忙來忙去沒成果?
? ?●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 ? ......
就這樣踏進了時間管理的坑,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課,各大流派都嘗試過,然而效果不佳,直到某一天我幡然醒悟:
? ? ●?適合自己的方法只有自己才能得出
? ? ● 好用的方法都應該是簡單的
于是我開始按照自己的工作生活節奏梳理時間管理方法,主要包括:
? ? ● 一個重要基礎:管理精力。
? ? ● 三個方法技巧:三件事、時間塊、番茄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打好基礎:管理精力
不知道你有沒遇到這樣一些情況:
你項目要上線,事情繁雜,但是忙碌了兩天你就病倒了?
你最近工作任務很重,但是昨天剛和老婆吵架了,完全沒心思干活?
你一直希望做好某件事,可是卻總也開始不了?
你回到家,總希望陪陪孩子,但你已經累得要死,根本沒法好好陪孩子?
這些是靠時間管理技巧能辦到的么?當然不是。這里首先需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時間。只有在精力充沛,能全情投入的情況下,時間管理技巧才能發揮出效果。
什么是精力管理:
所謂精力管理,包括體能、情感、思維、意志這四個維度。越底層越基礎,底層精力會影響上層的精力。
? ● 體能-->情緒:身體不好的時候,心情也不好。
? ● 情緒-->思維:在情緒不好的適時候,做判斷容易失誤。
? ● 思維-->意志力:很多強大的意志力背后,其實需要強大的思考能力。
精力管理價值和原則:
1)最大的價值在于讓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可以全情投入,保持高效、健康、快樂。
2)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將精力投入到少而更優的事,聚焦最重要的點,通過一點帶動全局。
如何提升各個層次的精力:
1)體能精力
所謂體能,不外乎吃喝睡運動。少吃多餐,常飲水;早睡早起,定時休息;堅持運動。
2)情感精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面第一個習慣就是“積極主動”。積極的情緒能最大程度補充情緒精力,經常陪伴家人孩子,約朋友聚聚,都能帶來好的心情。還有一個大家容易忽視的方法,就是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往往也能達到好的效果,比如冥想。
3)思維精力
? ? ? ?提升思維精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規律化生活。其次經常反思,聚焦有價值的事,做的更少更優也是一個好方法。最好,培養一個小愛好,能緩解思維壓力,讓你平靜舒適。
4)意志精力
? ? ? ?前三點可能是量的差別,而這一點可能就是質的差距。為了柴米油鹽而努力的人與為了某個崇高目標奮斗所釋放出的能量是完全同的。尋找到超越個人利益的目標和體驗到生活的意義是最強大的精神來源。
? ? ? ? 注:更多的精力管理方法論可以閱讀《精力管理》這本經典書籍。
? ? ? ? “全情投入 = 意志堅定+思維清晰+情感聯動+體能充沛”就是精力管理的意義,也是時間管理的基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定義目標:三件事
? ? ? ?橙子學院的“清晨三件事”是我最早接觸的時間管理工具之一,被古典老師稱為“世界上最簡單的時間管理工具”,它只需要我們在每天工作前先記錄下當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和一個小確幸,晚上再進行總結回顧。通常我們在清晨做三件事的計劃,當然也可以在頭一天晚上回顧的時候就做好。
? ? ? ? 注:小確幸,源自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后》,就是說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
什么是三件事:
直接從橙子學院抓的圖,大家一看就明白:
三件事計劃如何做:
● 記錄下來。每天清晨寫下,寫的時候就會主動思考當天的計劃,梳理思路。
● 聚焦目標。 因為只寫三件事,通常還需要取舍,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目標感就很重要,這個時代最寶貴的是什么:注意力。
● 確認結果。最好的方式是每完成一件事就馬上確認。每次確認都是對成果的肯定。
● 回顧總結。三件事準備PDCA循環,檢測當天的進展,調整改進。
● 小確幸。直接引用一句話解釋:“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干巴巴的沙漠罷了。”
三件事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但是每個人在具體的玩法也不一樣:
比如,我一般是記錄工作、學習、生活中各自最重要的1件事,如果今天工作上忙那可能就是工作上2件事,生活中1件事;
有的小伙伴可能劃分為上午、下午、晚上各自最重要的1件事;
也有的小伙伴計劃家里最重要的1件事,公司最重要的2件事。
我一般在晚上記錄當天的小確幸,也不局限于一條。
有的小伙伴可能是一早就計劃今天要做的幸福的事。
更多關于如何用好“三件事”工具,可以看橙子學院的:“Up力提升”。關于這個簡單的工具,足足七堂課的音頻。
? ? ? “目標感+成就感+幸福感”就是三件事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管理節奏:時間塊
日常工作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問題:
● 為什么會覺得忙不完?
● 為什么會不時的焦慮?
● 為什么會發現事情總不能按計劃執行?
● 為什么休息時會有負罪感?
? ? ? ?這些問題其實可以歸結為一點,執行沒有節奏感。不切實際的嚴苛要求,是導致大部分事情失敗的原因;沒有將計劃安排到合適的時間,將導致執行沒有進度;人不總是高效的,也不會總拖延,波動是客觀存在的,這點往往不滿足我們的期望。
如何做到有節奏感:
? ? ? ?這里推薦閱讀的是紀元老師的《哪會有沒時間這回事》這本書。書中講了很多關于時間管理的技巧方法,比如列清單、早睡早起、記錄碎片日志等。
? ? ? ?這里要拿來用的是“時間段管理法”,它能幫助我們更好處理日常,也能提高關鍵任務的效率,它的步驟很簡單,就三步:
? ? ? ● 第一步:明確你要做的事.?
? ? ? ● 第二步:把他們分門別類的放到你規劃好的時間段中。
? ? ? ● 第三步:列出每個時間段的動作清單
下面再詳細解釋如果達到效果。
1、專時專用
? ? ? ?把一天劃分出時間段,也就幫你劃出了界限,每個時段之間彼此隔開。這個時間段內的事情只在這段時間解決,不拖到下個時段。這并不是減少了碎片,而是讓一天的時間變得有層次,有秩序。
比如我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情:
6:30~9:30時段要做的事情。
● 洗漱
● Keep
● 早餐
● 閱讀2個番茄鐘
● 去公司 ?
? ? ? ? 我只需要把這個時段的事情挨著做完就行了,控制好節奏。這個時段內,如果有剩余時間,我可以隨便做什么,而沒有任何負罪感。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把每個時段安排得太滿,而要八分飽。這樣才能做到這個時段內順利搞定。別總想著把自己一天的每時每刻塞滿,首先你塞不滿,其次你塞滿了也做不到,不輕松,沒必要。
2、尋找高效時段
? ? ?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你就能發現自己效率最高、精力最旺盛的時段和狀態最差的時段。這時候,你可以將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安排在自己高效的時段,而將一些事務性的事情安排在低效時段,往往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狀態很重要,不同時段人的狀態不一樣,這就需要“切換”狀態。切換狀態可以用一些儀式性的動作來完成。比如,泡個咖啡,起來走一走。這種儀式感都能讓你更快的進入下一個狀態。
3、記錄時間塊
? ? ? ?一萬小時理論前段時間很流行,雖然被很多大牛揭露為不科學的。但是記錄重要事情上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時間,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方法。它可以讓你知道自己在目標上投入是否足夠多,是否偏離了航線。
“記錄時間就是記錄夢想”。
? ? ?《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把記錄時間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是用本子每天記錄自己每件事花費的時間,而我們現在不用這么麻煩,手機上就有很多款APP能記錄時間段,而且我們只需要按時間塊,記錄最重要的夢想就可以了。這里我推薦自己常用的工具ihour。
? ? “高效處理日常+關注于面+掌握節奏感”這就是管理時間塊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保持專注:番茄鐘
? ? ? ?番茄工作法是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創立的一種相對于GTD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中,以25分鐘為單位的時段稱為1個番茄鐘。
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后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四個番茄鐘后,休息25分鐘。
看起很簡單的一個方法,有什么用呢?
? ? 1、提高一段時間高效工作的專注力。
? ? ?2、能幫助我們解決拖延的問題。
番茄工作法是如何辦到的呢?
? ? ?1、番茄工作法是一種關注“微觀”層面的時間管理方法,相當于一個單人團隊在執行25分鐘的迭代,它關注的重點不在完成工作上,而在于能否集中注意力。所以,番茄工作法追求達到心流狀態,以百分比的專注來提升效率。有沒有體驗過這樣一種感覺:當你正在從事或啟動一個項目時,時間開始飛逝,雜念迅速消融,你覺得你正處于巔峰狀態,這就是心流。
注:心流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如藝術家在創作時。人們處于這種情境時,往往不愿被打擾,即抗拒中斷。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 ? ? 2、我們拖延往往是因為工作大,目標不清晰。而當我們把大任務拆解為番茄鐘,就能有效化解大任務帶給人的壓迫感,也能聚焦到一個具體事項上,從而緩解拖延癥。
番茄工作法的幾個技巧:
? ? ● 每天多少個番茄鐘合適?推薦的是8個番茄鐘,因為番茄鐘只計算集中精力的時間。
? ? ● 承諾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所以要確保納入番茄鐘的事項具有可行性。
? ? ● 如何應對打斷
? ? ? 內部打斷:被自己的念頭和想法打斷,例如想起要訂火車票,要回復朋友圈——放到待辦任務清單中,不立即去做。
? ? ? ?外部打斷:被外人打斷,如果十分緊急需要去處理,作廢此番茄鐘。如果不十分緊急,那就協商延后處理。
? ? ? ● 每個番茄鐘之后要保證休息,休息的時候不要動用腦力思考,盡量讓休息形成節奏感。?
? ? ? ● 番茄工作法是一張典型的PDCA循環(戴明環),只有經常總結回顧才能產生積極的進步。對預估工作鐘和實際工作鐘的對比,找出差距的原因,把經驗和總結應用到下一次的番茄工作法中,持續改進。 ?
? ? ? ?注:PDCA循環又叫質量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構想,后來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來,并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于持續改善產品質量的過程。
?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行動處理)
? ? ? ?可以做番茄鐘的APP很多,大家可以按自己喜好選擇,這里我推薦自己在用的“潮汐”,簡潔易用,自帶多種白噪聲。
? ? ? “緩解拖延 + 提高專注 + 持續改進”就是番茄工作法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總結
? ? ? ?時間本質是不可管理的,但是我們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的效率。而精力管理就是基礎, 只有我們從體能、情感、思維、意志四個層面提升自己,保持好的精力,全情投入,才能獲得我們滿意的生活方式。
? ? ? ? 在時間管理技巧上,我們用三件事來定義什么最重要,幫助確立目標感、成就感、幸福感”;用管理時間塊來處理日常,關注面而不是點、掌握生活的節奏感;用番茄工作法來應對關鍵任務,緩解拖延癥、提高專注力、持續改進方法,這就是我的時間管理方法。
? ? ? ?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些方法,對于我來說是好用的,對你未必,但是如果對你有一點點借鑒作用,那么也是有意義的。
擴展閱讀:
《番茄工作法圖解》,Staffan Noteberg
《哪會有沒時間這回事》,紀元
《四點起床》,中島孝治
《精力管理》,吉姆·洛爾 (Jim Loehr) / 托尼·施瓦茨 (Tony Schwartz)
《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喬西.戴維斯
《暗時間》,劉未朋
《忙人的時間管理》,秋葉
《拖拉一點也無妨》,約翰·佩里
《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
《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
《搞定》,戴維.艾倫
《精要主義》,格雷戈·麥吉沃恩
《奇特的一生》,格拉寧
《微習慣》,斯蒂芬.蓋斯
《極簡生活:簡而美地活》,有川真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