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靈寶市第四小學 雒紅梅
常有家長求救,問孩子作文不會寫,寫不好?該給孩子買什么樣的作文書,報什么樣的習作班……接到這樣的電話我一般先揣測一下:孩子不愛讀書吧?往往能得到準確的證實。
當下, 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認識到閱讀的重要,但是一旦提起寫作,很多人直呼老虎吃天,無處下手。
大量閱讀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之大,特別是讀經(jīng)典作品。讀書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語感,尤其是朗讀。可是個中道理還是難以表達清楚。其實,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寫作是由大量閱讀輸入大腦而培養(yǎng)的語感,反過來影響零碎的文字,經(jīng)重新排列組合自然而然輸出的過程。有文采的人談話、交流、描述、寫作都跟古詩的押韻、對仗、排比都是一致的,寥寥幾句就能把大的境界勾勒出來,引發(fā)大家的暢想。
蔣勛有段話,大意是說,詩歌就像珍珠一樣,是要經(jīng)過琢磨的。我們的口腔、舌頭、牙齒、嘴唇在互動,像蚌殼一樣慢慢磨,磨出一粒渾圓的珍珠。所以,這些經(jīng)典作品,無不瑯瑯上口,讀來有語音上的美感。在這種美感中浸潤日久,自己對文字的感知度也會提升。
根據(jù)兒童的記憶曲線圖,在兒童13之前屬于一生的黃金記憶期,在這個階段要讓孩子大量誦讀經(jīng)典,而且要朗讀。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最簡潔途徑 。相當于眼睛看一遍,嘴巴念一遍,耳朵聽一遍,一遍頂三遍,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因為兒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像海綿一樣地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fā)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慢慢地生根、芽、開花、結(jié)果,如果你不播下這棵好種子,他就播下壞種子”!
所以,家長、老師不需要給孩子講閱讀的重要性之類的大道理,盡管去做,去參與朗讀,耳濡目染,重要性、操作方法等,孩子們“瞻于馬首可也 ”!
大量浸泡,大量熏陶,大量儲存,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期“囫圇吞棗”吞下去,隨著記憶力的逐漸增強,再慢慢消化,就像老牛的反芻一樣。語感一旦養(yǎng)成,寫作就會像擠牛奶一樣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