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紙媒日漸沒落的時代,《浙商收藏》的付梓成冊關乎人文傳承,我們堅守紙本書的最后堡壘。收藏人生、百家爭鳴、當代藝術、鑒賞投資……《浙商收藏》堅持將品牌意識與學術特色作為第一追求,注重收藏的品格及人文精神的引導。
文字是記錄歷史的一種載體,實物是一種流傳的方式,收藏可參稽史事,是人類文明進化的具體表征。收藏亦可怡情悅性,因為收藏的不僅是“物”,還是一種“情”,一種“美”。當前收藏中過度商業(yè)化的傾向,藝術品價格背離價值的怪相,令人堪憂;藏品本是有感情,有溫度,有靈魂的,其背后的人文精神更值得后人守護。
滬上收藏大家錢境塘先生16根金條換一幅畫的氣度,影響了《浙商收藏》雜志的創(chuàng)始人慎之。錢先生換得一幅清初畫家王石谷《竹嶼垂釣圖》,原因是畫中主人為其鄉(xiāng)賢陳元龍,這是一種故鄉(xiāng)情懷,也是文化蘊含溫度的原動力。(錢老畢生收藏的5萬余件金石書畫,除了4000余件捐給國家外,其余的都如他的命運一樣坎坷流離)“藏之有道,獻之有益”是錢境塘先生的收藏原則。主編慎之有感于前輩氣節(jié),身為浙江兒女,她倍感自豪,更下定決心,努力挖掘出浙江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魅力,讓世界記住有文化含金量的《浙商收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浙商收藏》主編慎之及團隊于2015年6月創(chuàng)建“浙商藏社”,想以此雜志與實體兩相結合為平臺為,慢慢孵化出一個文化普及、價值發(fā)現(xiàn)和自由交流的收藏平臺。
作為一個群體,浙商不僅創(chuàng)造了物質(zhì)財富,更是一種文化標桿。在收藏界,浙商收藏是一支極具實力的生力軍,現(xiàn)代浙商已從財富浙商向人文浙商轉變。浙商藏社選址江干區(qū)筧橋鎮(zhèn),接續(xù)吳越文化,發(fā)現(xiàn)、探究、深掘、整合,以“傳播吳越人文精神,展現(xiàn)浙商價值理念”為初衷,《浙商收藏》向廣大浙商群體發(fā)起倡議:文化引領產(chǎn)業(yè),資本承載道義。
收藏自古延續(xù)至今,本身即是一種情懷。光陰流轉,賦予“物”以收藏、研究價值,收藏即代表了一種精神氣質(zhì),一種文化傳承?!坝^其所藏,知其所養(yǎng)”,《浙商收藏》主張收藏者要研讀探討,提高人文情懷,體驗收藏的精義,愉悅地享受審美,亦通過收藏,完善自己。
引領有品格的收藏,是我們《浙商收藏》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