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信的普及,朋友圈開始成為朋友間的裝逼神器,也是博得關注與點贊的根據地。似乎沒有去海外旅行,沒有住幾星級的酒店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狀態了。
但是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只是朋友圈的初級玩法,更高級的玩法是把朋友圈當作自己的自媒體陣地,幫助我們打造專屬于自己的個人品牌。那么如何更好地玩轉朋友圈,以下三個方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講一個好故事
內容營銷的時代,講得一手好故事是非常大的本領。邏輯思維的羅胖和錘子手機的羅胖都是講故事的高手,你也許不是錘粉,不會買錘子手機,但你一定知道羅永浩的匠心精神與情懷。這就是一個好故事的力量,講一個好故事是打造品牌成本最低,但流傳最廣的方式,在朋友圈打造個人品牌也是同樣道理。
想起前一陣刷爆朋友圈的百雀羚的廣告,一幅畫展開的就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讀者跟著去探索去發現,最終恍然大悟。百雀羚這一營銷事件,大獲成功。
教給別人技能
常分享,思利他是一種非常好的品質。比如你看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對個人成長有很大的指導性意義,那么與其私藏起來,不如分享到朋友圈與好友共同成長。久而久之,朋友們就會覺得你是一個無私利他的人,你也會成為朋友圈的中能量源與資源庫。
比如前一陣先后有兩個好友要我推薦給他們書看,我想這與我經常在朋友圈發布讀書感悟是分不開的。而這樣一來一往好友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可以加深彼此間的了解,沒準不經意間會為你帶來一些合作的機會。
每天曬一點點
這里強調的并非真的每天都要發朋友圈,而是說發朋友圈的時間不宜間隔太久。比如說曾經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朋友圈,更新一條狀態后朋友還以為我”詐尸“了,而且長時間不更新朋友圈也不利于個人品牌的打造。
當然發朋友圈的頻率也不宜過高。曾經我的朋友圈里有一個話嘮,每天芝麻大小事兒也要發一條狀態,比如“今天的蚊子好多啊,我拍死了幾只蚊子”,“今天食堂的飯太難吃了,差評!”還配上飯菜的照片。就像這樣的小事兒,每天要更新幾個狀態。我的同學們公認他為朋友圈中的媽婆??梢?,頻繁地發布沒有營養的朋友圈是會帶來負面效應的。
朋友圈就是一個最好的展現自我的窗口,從這個角度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發朋友圈的。講了以上三個技巧,歸根到底是要有助于打造個人的形象和品牌。在發朋友圈前,不妨想一想,一個完全陌生的朋友在看到我這條狀態后會產生什么感想?會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是正面積極的,那么可以果斷地點“發布”; 若是消極抱怨的,最好還是不要展示在朋友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