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最近工作上碰了點壁,所以留給自己思考人生的時間就比較多,雖然也沒有找到非常完美的答案,卻也對生活多了些感悟和思索。
原來,長大之后,生活要比我們想象來得更加殘酷,無奈,理性~
人生總是充滿著無數的選擇和得失,我們會邂逅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些人讓我們變得溫暖寬容,有些人把我們傷得遍體鱗傷,有些人在我們的生活撒下驚鴻一瞥就逃之夭夭,有些人卻可以一直以朋友的身份默默地掛念著我們,呵護我們~
美好的時光總是能讓我們心潮澎湃,卻也轉眼即逝。當再次回憶起的時候,心頭還會忍不住一陣悸動,畢竟曾經那么用心地開懷大笑過~燦爛背后的冷寂,酸楚背后的堅強,幽怨背后的遺憾,慢慢沉淀起了我們心靈的溫度和深度。
昨天姐姐給我發微信,說逛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又碰到了前男友。我假裝輕描淡寫,最后還忍不住問:“你們提到我了嗎?”
姐姐調侃我說,“人家都孩子他爸了,還惦記啥呢?”
“畢竟曾經那么熟悉過。”我想了好久才蹦出了這幾個字,但殊不知,手機屏幕前的我,早已經情緒崩潰到了極點,故意抬起頭,把眼眶里打轉的眼淚收了回去,但心還是那么地疼,鉆心地疼。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想說的其實是“畢竟曾經那么深愛過”,不是“畢竟曾經那么熟悉過。”
前男友是我談了五年的男朋友,我在高三的時候遇到他,我們共同度過了人生中最年輕最干凈的青春時光,卻在終于熬過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分了手。因為我要去北京追夢,而他選擇在家里發展。
那時候的日子快樂簡單,雖然四年的異地戀,我們因為對彼此的思念和擔心發生過無數次的爭吵,但我們之間的感情也早升華成了彼此牽掛的親情,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親密感,依賴感,安全感。他是個非常好的男孩子,脾氣超好,對朋友也超仗義,對我更是無底線的寵溺和嬌寵。
跟他在一起的日子叫愛情,叫家人。
他的好脾氣和超好耐心讓我們的相處非常地輕松,那種幸福實實在在,彌足珍貴,是成人世界里非常稀缺的。
因為大學在異地,所以我們只有寒暑假的時候,才可以在一起膩上兩三個月。每次回去的時候,無論多晚,他都會站在“迎接隊伍”最顯眼的位置,好讓我能在人群中第一眼看到他。每次該返校的時候,他也都會親自送我,那種不舍和無奈的眼神到今天回想起來,還是那樣的歷歷在目,太扎心。
在一起相處的日子,他總是變著法地帶我去吃各種各樣的好吃的,給我買我喜歡的東西,牽著我的手走在每一個浪漫的街道。我們倆明知對方都是占有欲極強的人,走在馬路上還會故意盯著美女帥哥看,直到氣到對方吐血,然后一起哈哈大笑……
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雕刻到了靈魂身處,那樣的幸福很簡單,很平凡,但卻可以深刻到令人心痛~
我是一個事業心極強,不甘平庸的人。剛畢業那會的我,一心向往大都市的繁花似錦和無限可能,當愛情和事業發生沖突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事業。我受不了小城市的安逸和局限,雞湯喝得太多,所以像《北京女子圖鑒》里的女主角陳可一樣,我深信,我一定可以通過努力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就這樣,六月份畢業,七月份我就狠心地離開了等待了我四年,原以為畢業后就會跟他結婚的那個男人,那個如此深愛我,為我付出了全部的男人。
我以極其不公平的方式結束了那段感情,他踏實可靠,享受并滿足著現在,但那時候的我卻想要的更多,我也不知道,那些短暫的錯過,竟變成了永遠的遺憾。我愛他,但我好像更愛我自己。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真的被所謂的“欲望”遮蔽了雙眼,我迷失了本心,看不清楚是非,搞不清楚輕重,我滿腦子想著的就只有工作,工作,工作。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好自私,好絕情,好理智。
因為我的年少任性,我竟如此狠狠地傷害了一個想要全心全意,用盡一生保護我的那個男人。我更不知道的是,這樣的男人可能一輩子只有一個,錯過了就真的不會再有了~
剛分手的那段時光,我明知道他已經被傷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卻依舊假裝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四年過去了,他也已經成為別人的老公,孩子他爸,而我也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雖然未來的老公人也不錯,對我也很好,但與你相比,總覺得缺少點什么,那種感覺我也說不出來~
雖然曾經在你準備結婚的時候,我的內心嫉妒死了,快哭死過去,覺得全世界的女人都不如我好,但我的理智還是告訴我:“雖然我們依舊相愛,但我不是那個最合適和你走進婚姻殿堂的人,你應該找個能和你結婚生子的人,一起過平凡簡單的小日子。”
如今看著你現在過得很幸福,很滿足,我也放心了~雖然沒能走在一起,但我們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一段青春給予過對方,我們一起牽手看了不同的風景,嘗遍了真愛的味道。
對你的歉意和思念,以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后來的我們》中父親寫給小曉的信作為結尾,因為這封信也恰恰寫出了我的感悟:“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可能都得等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得到。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