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首相菅直人就在參議院開會。
地震的規模有多大,他是有直觀感受的。
菅直人最初的表現,也還算雷厲風行。
他馬上召開內閣會議,要求調查全國受災狀況,并對震中地區實施救援。
就在會議結束后不久,下午4點半,福島發生核事故的消息通過東電總部傳到了首相官邸。
菅直人當即決定,在福島縣實施緊急狀態。
但這位首相領導的是一個根基不穩的執政黨,他特別擔心因為程序處理不當,被在野黨抓住把柄。
于是,菅直人要求自己的秘書先去查法律條文,看看因為核事故宣布緊急狀態,到底有沒有依據。
結果,幾個秘書就抱著厚厚的《六法全書》,在辦公室里東翻西翻,白白浪費了兩個半小時。
首相舉棋不定,其他官員的表現更是一場災難。
菅直人讓秘書給他找一位核工程專家,詳細說明一下福島核電站受損的后果,評估距離堆芯熔毀還有多長時間。
秘書找來的這位“大咖”,名叫寺坂信昭。
他領導的機構,叫做“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是日本負責核安全問題的最高部門。
但寺坂壓根不是什么技術專家,而是東京大學畢業的財經官僚。
他能當上保安院院長,純粹是憑資歷和交際圈。
面對首相的詢問,寺坂一問三不知,最后被憤怒的菅直人直接趕了出去。
這個時候,首相終于意識到:他的這些下屬根本靠不住,必須自己拿主意。
因此,在晚上7點,菅直人最終宣布了緊急狀態。
但福島縣居民的撤離工作,由于流程繁瑣,實際上拖到晚上10點才開始進行。
首相不知道的是,下午5點左右,1號反應堆頂部的冷卻水已經被蒸干,堆芯開始暴露,并向外泄漏輻射。
而這條至關重要的信息沒能傳到東京,則是因為一個荒誕的理由。
那留在核電站里的850多位搶修人員,表現怎么樣呢?
平心而論,他們相當勇敢。
在站長吉田昌郎的指揮下,搶修人員嘗試了一切辦法,希望恢復停電的1到2號堆的冷卻系統,但沒能成功。
11日入夜后,這兩臺反應堆的外殼,出現了嚴重受壓的跡象。繼2號堆之后,1號堆的堆芯也在晚上7點30分開始熔化。
但搶修人員并不清楚這一點,他們只能憑幾臺已經損壞的儀表上的數據,推斷1到2號堆到底哪一臺受損更嚴重。
到了12日凌晨,心急如焚的吉田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打開1號堆的外殼,釋放蒸汽泄壓。
按照正常流程,吉田的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如果放任壓力繼續上升,反應堆的外殼就會破裂。
到那時,所有放射性物質會直接傾瀉出來,造成最可怕的后果。
但吉田并不知道,1號堆的整個堆芯,在12日清晨就已經熔毀了。
這個時候進行泄壓作業,會讓輻射物和大量氫氣暴露在空氣中,極為危險。
更要命的是,12日早上6點多,菅直人首相突然決定要去第一線視察。
為了迎接首相,現場作業又中斷了快兩個小時。
等到吉田派出的敢死隊員,終于用人力艱難地打開1號堆上的泄壓閥,開始泄放作業時,時間已經是12日下午兩點多了。
儀表數據顯示,1號反應堆的殼體壓力,的確出現了短暫下降。
但到了下午3點36分,泄漏的氫氣發生了大爆炸,一切都太晚了。
其實,整個搶修工作,從一開始就有第二個方案。
那就是就近抽取海水,灌進每臺反應堆的外殼。
這種做法,雖然不能遏止已經出現的泄漏,但能讓堆芯迅速降溫,減少進一步危害。
不過,反應堆一旦灌進海水,就會立即報廢,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務損失。
吉田站長作為東電的員工,是不敢隨便做這個決定的。
菅直人首相也是在反復權衡之后,才下達了注入海水的命令。
這個時候,時間已經是12日傍晚7點,距離地震發生已經過去27個小時了。
整個12日白天,現場搶修組的工作一直是圍繞1到2號反應堆展開的。
畢竟,3號堆的應急電源沒有被海嘯破壞,還能對堆芯進行冷卻。
但應急電源是有使用時限的,到了12日中午,它也開始“罷工”了。
本來,3號堆還有一個自動注水系統,會抽取所剩不多的淡水為堆芯降溫。
偏偏到了12日夜里,反應堆的水位計突然壞了。
3號堆的操作員擔心一下子注水太多,蒸汽會把外殼壓裂,在13日凌晨自作主張關掉了注水閥。
這樣一來,3號堆的堆芯,溫度也開始飆升了。
吉田直到將近7個小時后,才發現這個新隱患。
而3號堆的堆芯,和1到2號堆一樣,也熔毀了。
注意了,菅直人首相在12日傍晚下達的“注水令”,針對的只是2號堆。
但到了13日晚間,3號堆的新情況變得更危急了。
吉田反復給東京打電話,希望把注水范圍擴大到3號堆。
然而,首相正在部署撤離災民,顧不上這檔事。
至于東電的清水社長,他雖然回到了總部,但一整天都在會見媒體,替公司洗白,同樣不去關心福島的情況。
在這種致命的耽擱下,3月14日上午11點,3號反應堆從內部爆炸了。
緊接著,已經注入一部分海水的2號堆也因為設備損壞,無法再繼續作業。
這個時候,東電管理層居然通知首相:他們打算放棄搶修,讓核電站自生自滅。
3月15日清晨5點半,已經四個晚上沒怎么合眼的菅直人沖到東電總部,劈頭蓋臉地把清水社長和所有值班的工作人員臭罵了一頓。
他插著腰怒吼道:“東電要是逃跑的話,100%會倒閉的!”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報告:處于停機狀態的4號核反應堆,發生了廢棄燃料棒爆炸,所有現場搶修都得停下來。
到了這個時候,首相即使有再大的怨氣,也無處發泄了。
于是,日本政府被迫宣布:在核事故現場,只留下70名搶修人員繼續值班,其余人員立即撤離。
東電承諾會在48小時內,鋪設一條通往福島的應急供電線,隨后重新派人去處理核泄漏問題。
這條線路,實際上直到20日才貫通。
中間幾天,日本政府一直在派軍用直升機和消防車,繼續為1到3號反應堆降溫,這才阻止了事態進一步惡化。
諷刺的是,核事故的重要責任人、東電社長清水正孝,在3月底就稱病躲進了醫院。
住院期間,他做出的最重要決定,是提前還清兩年前買的豪宅的貸款,節省了一大筆利息。
福島已經被他拋在腦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