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學生的課堂上聽課,這門課是一門專業選修課,是一門開卷考試課,是一門老師板書課,是一門課堂點名課。
從教室后門進入,映入眼前最直觀的就是后排學生的上課狀況。有看著黑板抄板書的,有聽老師講課頻頻點頭的,有用電腦查資料的,有翻看其它課程教材學習的,有耳朵插耳機聽音樂的,有趴著桌上夢周公的,更多的是盯著手機刷刷刷。
有的學生看到我來到教室,收斂了起來,正了正腰板,提了提精氣神,關上電腦,摘掉耳機,摁了手機“Home”鍵,晃了晃旁邊睡著的同學。但也有學生,抬頭看了看我,繼續看他的其它“讀物”,比如閉卷較難的課程教材,比如考研出國需要的英語單詞書。
課間休息的5分鐘,坐在第一排的三五個學生拿著筆記到老師面前,去問自己不太明白的老師剛才講的知識點,一直到上課鈴聲再次響起,學生仍意猶未盡,老師也意猶未盡。
課上老師繼續講課,繼續板書。我問旁邊一學生,在課堂上背英語單詞不擔心課程內容聽不懂,考試不通過么?學生回答,這門課是開卷考試,老師板書的內容和上屆都一樣,考前看看就能通過。我看旁邊另幾個學生,也在翻著考研英語單詞書,我知道前段時間他們有的還在找我聊要準備考研的事情,有的和我聊的還是跨專業考研的事情。
很多學生知道大學的學習很重要,但是更多學生認識到大學的出路更重要。每個學生都過獨木橋一般跨過高考進入大學,由大學豐富自己、充實自己、鍛煉自己,再跳板到更高更大更廣的平臺去發展自己。于是,為自己定下發展目標,朝著目標制定計劃改變行動,在一些較容易通過的課堂上學習英語,也算是一種把握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策略”。
但是,請有這樣想法的同學考慮3個問題:1、課堂上沒認真聽講,考前突擊去背誦和記憶,是不是真的能確保該課程通過?2、在專業課程上學習英語或者其它課程,是不是真的很有效率?3、在課堂上不惜利用上課時間來復習,在課堂下是不是仍然能夠保有課堂上復習時爭分奪秒不浪費的時間觀念?
細思問題,可能不能立即作答。但反觀自己,我們在課堂上的行為是不是讓那個目標還不夠明確、計劃還不夠完善、行動還不夠持久、內心還不夠強大、自信還不夠滿滿的自己暴露出來了呢?
好好上課聽課是好好學習的重要部分,甚至說部分課程只要做到好好上課聽課,就能通過。說是開卷有益,但在課堂上看其它課程的書,長遠看反而無益。說是專業“無用”,但學會一門課程有時候更重要是學會這門課程的學習方法,它屬于可遷移技能,能夠幫助你從整體去把握學習。
大三了,快大四了,真心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都能有從容的心態和行為,都能有美好的愿景和前程,而不是讓大三之后的所有課程都上成了考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