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流行“佛系”一詞,“佛系”青年的口頭禪是:都行,可以,沒關系。“佛系”青年的價值觀是:有也可以,沒有也行,看淡一切。
? ? 例如:
? ? 佛系考研:能考上就讀,考不上算了。不用搞得太緊張。看得進就看,看不進就歇一會吧。
? ? 佛系戀愛:“我們談戀愛吧?”“都行,看你。”
? ? ......
? ? 那佛系教師呢?
? ? 基本上是:領導要求,不推辭,? 不積極,不落后。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靜靜下班。世事艱辛,人生如夢,自己為何難為自己呢?何不四大皆空,無欲無求呢?
? ? 在你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教師。看似不悲不喜淡泊名利,其實,只是自己消極墮落的借口。這不是“佛系”,而是“墮系”。
? ? 看破紅塵,并不意味著碌碌無為。蘇軾隨遇而安,“也無風雨也無晴,”但并沒有自暴自棄消極處世。王安石曾寫過一首詩,“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大意是,既然人生如夢,何不在夢里做恒河沙一樣的功德呢?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
? ? 在我看來,他們才是真正的“佛系”之人。
? ? 真正的“佛系”,有“大愿”!
? ? 佛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教師,與其他生產物質性的產品不同的是,我們影響的是活生生的人。所以,社會才會對教師有較高的期望值。很多教師經常抱怨“教師也是人,憑什么給我們道德綁架呢?”這不是道德綁架,這是人們對教師價值的肯定和贊許!
誠然,我們拯救不了多少學生,甚至,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拯救。但,我們可以苦苦掙扎,可以盡力拼搏,請不要麻木冷漠,自甘墮落。生命沒有任何意義,你賦予它什么意義就是什么意義。請不要讓你的生命單調蒼白。
真正的“佛系”,勇猛精進。
出家的僧人,可不是什么都不做。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四點半早課。每天打坐修行,各司其職,各忙其事。哪有什么輕松差事。
一代高僧玄奘,為求取真經,不怕千難萬險,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110個國家,到達印度那爛陀寺,整整十七年,學遍了大乘小乘佛經,回國后,和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創立法相宗。這種勇猛精進的精神和“都行,可以,沒關系”的“佛系口頭禪”相比,簡直云泥之別!
生活是一場修煉,教學更是如此。在修煉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己,而且還擺渡了別人,何樂而不為呢?雖然我們比不了那些高僧大德,但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在修煉中,至少可以慢慢提升自己,逐漸影響別人,世界就在每個人的點滴努力中才會變得美好。
真正的“佛系”,需要“持戒自律”
佛教認為“欲望是痛苦之源”,所以消除痛苦需要消除欲望。其實,完全消除欲望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對花紅柳綠喧囂浮躁的大千世界,我們則可以躬身自省,去除我們心中繁雜茂盛的荒草一樣的欲望。
你需要分辨自己的欲望,主次好壞,心中要清楚明白。確定好后,要持戒自律,干好自己的事情,不管風吹草動,依然禪定如一。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從容自信,方可春暖花開。
當教師尤其如此,看清教師行業的利弊,如果你不甘心,可以試著掙扎跳槽,如果不行,就沉下心來,專注當下。修行,就是要學會駕馭自己的欲望。當真正安靜下來,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很簡單,也很精彩。
“佛系”帶頭大哥說: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
這是我認為的“佛系”教師,你是嗎?
吳越
2017年1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