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著做什么,站在那里。”這是一句佛教格言。
這句格言的意思是,遭遇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往往急于提出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而不是對方需要的全身心的傾聽。用全身心傾聽他人并不容易?!安灰敝鍪裁?,站在那里?!泵枋龅木褪沁@樣的一種能力,全身心地傾聽他人的痛苦。
看到這句格言,是在一本名叫《非暴力溝通》的書中。書的作者是[美]馬歇爾。盧森堡。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生活中,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不愉快和痛苦,從而造成傷害。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上的傷害還要令人痛苦。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不論是語言、精神或身體的暴力,還是家庭、部落以及國家的暴力。
非暴力溝通是指利用一些溝通方式,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使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從而達到很好的有效的溝通。
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留意發生的事情,表達感受,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具體的請求。也就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就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
非暴力溝通,就是讓語言藝術化,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傾聽能夠清除心間的晦澀和陰霾,給人以陽光,給人以正能量。
寫到這里,忽然想起了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學會了說話,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會閉嘴。這句話很有趣兒,想想真的是這樣。張嘴說話很容易,但學會閉嘴卻很難。這里面講的也是有關說話的藝術,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時候不要說。什么時候說,什么時候不說,把握好火候真的是一門藝術。
《非暴力溝通》一書中還有一段話:“比較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在《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一書中,作者丹。格林伯格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我們的影響。他建議讀者,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笨吹竭@段話,想起楊小米的公號上的一篇文章《人和人不能比,比完就想死》。
楊小米在文中用很多現實中活生生的事例來佐證說明拿自己的短板去和他人的長處相比而產生的焦慮和落差,那樣的情緒和心境當然會很差。所以丹。格林伯格說得對,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用楊小米的感悟來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才好吧:隨著成長,我漸漸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不能以自己的短處,去比人家的長處。只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努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就夠了。
為了幸福,必須把“別人怎么看我”這個問題放在一邊。
自己做好自己就夠了,不要去和他人比,不要在意別人怎么看。該說話的時候好好說話,該閉嘴的時候,好好地保持安靜。
“不要急著做什么,站在那里?!焙芏鄷r候傾聽比宣講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