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原來沒有這么火,這些年越來越鬧騰,在餐桌上。
麻辣、十三香、蒜蓉、椒鹽......打住,要流口水了。
作為南方人,上個世紀90年度,夏天的各地大大小小的池塘里,到處都有龍蝦。
我的手藝一般,每天只能釣上來一碗龍蝦。
小表弟比較厲害,每天可以釣上來三大碗的龍蝦,自己家來不及吃,還能送到我和表哥家分享。
村子里厲害的“小江北”——這個稱呼也許有些地域歧視,但是當時伙伴們的心里是完全沒有貶低意思的,具體原因不可考。
但是他的確很厲害,釣龍蝦、釣黃鱔、釣甲魚,捉魚,挖螺螄......各種各樣,應有盡有。
釣龍蝦屬于簡單的,一般是先去田地上捕捉小田雞,或者青蛙,癩蛤蟆是不行的,抓住了就摔死剝皮作餌,的確有點殘忍,孩童式的殘暴。
不過后來我們就改用肥肉了。龍蝦雜食,肉類味道可能更有吸引力。
池塘邊,一手釣竿,另一手要備著一根網兜,就是長棍子,頂端有個網袋。
與釣魚不同,龍蝦上鉤之后,鉗子夾緊食餌,這時候不忙著拎桿,怕它一松手逃走,所以就需要用網兜靠近了將它兜住。
為了食餌,龍蝦不會輕易“松手”,也就這樣被捕了。
純釣的,瞧不起用網兜的。就像,釣魚的瞧不起“電魚”的。
現在有傳小龍蝦有毒的,搞不清楚,聽著辟謠平臺的官宣是:
小龍蝦污水中以垃圾為食?
?真相??餐館的小龍蝦基本上都是養殖的。在養殖環境中,根據生長需要,投喂動物性和植物性飼料,比如麥麩、豆餅、水生昆蟲幼體等。
不論釣池塘里的龍蝦是否有毒,但那總是少年時頗有意趣的夏日消遣,能加個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