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最好的修行在生活里,在每一天鍋碗瓢盆的碰撞中,在彈去器物灰塵的時刻。锃亮如新的地板、樓梯、桌子,讓你在每一天繁蕪的生活細節和器物里又獲得了重生。
做家務的過程還挺享受的。你大汗淋漓,后背發熱,做完家務,身體得到了鍛煉,看到整潔一新的屋里屋外,物品規整擺放,仿佛清掃的不是這些外在的雜物,而是自己內心的灰塵。收拾干凈屋子,一家人進門來是整潔和喜悅,關上門是滿足和希望。
最近媽媽在嘮叨爸爸不幫忙她分擔家務。在我看來,咱們社會的大多數男性是有嚴重的大男子主義的,認為妻子做家務天經地義,如果妻子是家庭主婦的話,還可以理解,畢竟丈夫養家糊口;但如果妻子本身也在工作,那夫妻雙方一起分擔家務也未嘗不可。在我家里,弟弟和爸爸都鮮有做家務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媽媽在吩咐,然后他們才極不情愿地做一些家務。
現代生活節奏很快,每個人心里惴惴不安,浮躁空虛。回到家就想倒在沙發上,卸掉工作中的面具和防備,所以家中的舒適自在和溫馨自然是少不了的。當然社會把這一角色責任更多地歸在妻子的身上。誠然妻子是家里和諧溫暖氣氛的營造者,不過,現在丈夫和妻子大多都有工作壓力,回家來都已然身心俱疲,這個時候,雙方共同來分擔家務,不僅增進夫妻感情,妻子感念丈夫的體貼溫存,也為構建和諧溫暖的家庭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何樂不為呢?
清晨的時間我要用來學習和鍛煉,所以打掃的時間一般放在上午飯后,那個時候茶足飯飽,有點犯困,學習的話效率不高,做其他事情又浪費時間,看看周圍不太滿意還是索性收拾一番,讓大家都覺得住在這個屋子舒心安逸。
家里面人口比較多的話,還是每天要打掃。那些商鋪的室內每天都要拖上一次,而我們自己每天吃飯睡覺的地方卻懶得收拾。久而久之,惰性就養成了。總覺得每天周圍的環境明亮整潔,呆在里面心境就特別恬淡,反之就暴躁不安,總覺得心里不舒服。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我并不勤快,甚至也不會做可口的飯菜。我自己的臥室很隨意,但布置得比較溫馨,房間是暖色調。我的被子是粉色的蠶絲被,冬天我會鋪上媽媽買的毛毯,這樣寒冷的冬天鉆進被窩或者早晨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的時候,不至于太痛苦。
以前我的房間沒有書架,我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這件事情。去年當老師用自己的工資給自己添置了一只新書架——五層豎式立體書架。房間一下子就有了書卷氣息,正符合我的氣場,不過也正因為這個,我變得更加宅了,因為房間太安逸了,簡直不想出去。
為了使床后面的墻不至于太空洞,我還買來了《愛蓮說》主題的荷葉墻紙,貼在墻上。這樣一來,房間里就有了更多的色彩和文學韻味。
我總覺得房間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積極或頹廢,在這里總該有點表現的。一個人的房間,影響了這個人的生氣,也能不知不覺間影響一個人的氣場。
剛裝修房子那會兒,媽媽特意讓工人在我屋里給我裝上了洗手間,擔心我晚上上廁所會害怕。想到這點,現在都覺得媽媽特別心細和愛護自己的兒女,每次想到這里,心里很感動。我有一天做事情的時候能夠為媽媽多些考慮就更好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生遠。換位思考,日后,我若能為媽媽多些考慮,也不枉費媽媽為我操勞和一片苦心了。
我辭了工作,好幾個月閉門不出,在家里復習考試,媽媽每次有事情才進我屋,每次她進來沒說幾句,我就急匆匆把她轟出去了,事后心里也有愧疚。幾次考試失利,回到家鄉攀比之風讓我不得不加緊努力,可是總是事與愿違,我心里很焦躁,做飯我是會的,家務也能做。但心里的焦慮蓋過了一切,這兩年回到家里的狀況一直不好,有時候很想一走了之,去外面闖蕩,也省的面對小地方的人情世故。
活著就是一場修行,越想逃避的也許才是最應該面對的。
古來多癡心父母,最近也愈來愈感受到媽媽的恩情深重如海了。聽說自己為人父母了,才能明了做父母的那顆癡心和奉獻之心。我愿我早日做母親,也能感受到母親的重量,盡早去償還媽媽這些年一點一滴的付出。我虧欠媽媽的實在太多,怕是怎樣也償還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