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問我,如何做到每天寫一篇文章,哪有那么多內容可以寫的,而我的回答則是,因為我每天都在獲取大量的信息,然后很自然的會產生一些思考。比如今天這篇文,就是我周末參與知識IP線下活動,聽完幾位老師的分享后,引起的一些思考。
樹立長板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木桶理論,講的是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如果想要多裝水就需要補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放在當下我們每個人身上就是,需要提升自己當下能力中最不足的那個部分,以便達到整體提升,可是這樣做的大多數人,卻只是平平無奇。
對于當下的我們,我們一定需要一個讓人看得見的優勢,也就是一個長板標簽,才能夠脫穎而出,比如有人PPT做的很棒,有人是PS大神,還有的是旅游達人,還有的人堅持手繪等等,而我以上都不會,所以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成為大家朋友圈中,那個每天寫文章的人,通過持續的寫作輸出個人的存在感。
就如同秋葉老師被打上了PPT的標簽,但是他能做的,并且做的最好的絕對不是PPT,這個標簽不過是個流量的入口。而我只要做到每天寫文章,就很容易成為大家朋友圈中為數不多的那么幾個人,而下一步則是流量變現了。
貼標簽,做個人品牌,絕對不是賺吆喝而已,通過個人的持續輸出,會對我們的事業有較大幫助。這是向他人展現你工作專業性的一種方式,以獲得大家的信任。當然有些長板只需要在所屬的小眾圈子里得到認可即可,因為其他人并不是你的目標群體。
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
談到持續輸出,其實就是一個持續思考的產物,我喜歡的羅胖,其就是每天做到60秒的持續輸出,那他輸出的都是知識嗎?顯然不是的。
雖然他有很多年的媒體經驗,看了很多書籍,最近也跑去上湖畔大學,但是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是有限的,并不具備說能夠做到長時間的每日輸出。他真正輸出的其實不是知識,而是見識。只要我們活著一天,就能夠獲得很多新的信息,從而結合自己的思考,進行輸出,而羅輯思維輸出的則是羅振宇的見識。
很多時候可能我們的目標終點,不過是另一類人的起點,于是我們開始焦慮,但當我前幾天看到下面這段雞湯時,真的讓人挺治愈。
紐約時間比加州早三個小時,但不意味著加州變得很慢。有些人22歲就畢業了,可等了5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然后活到90歲。奧巴馬55歲退休,特朗普70歲才開始總統生涯。誠然,世人有著自己的時區。周圍的人看似走在了你前面,也有人在你身后。但每個人在自己的軌跡上奔跑著,在他們的時區。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在他們的時區,你在你的。生命就是等待著正確的時間點,然后行動。
相信只要我們不斷的去擁抱新的信息,積極的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我們就能夠離真相更近一步,也能夠更加了解這個世界,成長到新的高度。
寫在最后
我記得當年讀大學的時候,輔導員曾說過一句話,珍惜晚上的8點—10點,這個黃金提升期,因為這段時間大部分人都在娛樂休閑,你如果用來看書、學習,這是超越他人的一個時機。
同樣的李笑來老師在得到專欄上,也提出過一個概念,那就是忘記周末,忘記節假日,這是多么好的工作、學習的時機呀。
今晚我發起的“創+30天”學習計劃開始,我提出了自己對“干貨”二字的看法,我們很多時候追求干貨,其實知識相不勞而獲,而那些所謂的成長干貨,其實底層密碼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努力+堅持,另外則是不斷給自己更高的要求。
晚安,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