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的時候,每次上課回答不出問題或者回答錯了,就會覺得很窘迫,滿臉通紅,總覺得別其他同學會嘲笑我;衣服穿的丑了,就會覺得別的人在對我指指點點;考試成績差的時候,別人會看不起我;只要別人在我面前竊竊私語,就覺得是在討論我。
但實際上,大家對我的關注度,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高,而我的胡思亂想往往是因為中了“聚光燈效應”的圈套。把自己看的很重要,以為大家的目光都圍繞著自己,但實際上只是自己想的太多了。
我們總是很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贊賞,一旦受到不好的評論就會變得焦慮、不安,這樣只會讓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對他的各種評論都有,但是他超然的說道:“起初,我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受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看戲一樣,看著眾人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是他微笑著從花朵和石塊中鉆出來,擦干凈身上的污水,坦然的站在一邊。
人活著,總會受到他人的議論和評價,有一句話說的好,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才是生命的重心。
適當的“看輕”自己,不是懦弱,不是卑微,而是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看輕”自己,更要看清自己,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