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愛吃的姑娘,這些年,最不虧欠的,就是自己的味覺。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對自己的嘴巴和胃,永遠都順著心意。
2007年,在別人備戰高考心力交瘁的時候,我因為營養過盛,吃成了一個胖妞。當所有之前的牛仔褲都穿不上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危機。
時間過去好多年,我家老太太在那年照著菜譜給我燉的各種湯,再也沒上過桌。我卻總好像還記得那種味道,溫暖的,噴噴香。
我在每一次匆匆忙忙喝完一大碗后,帶著心滿意足開始啃一道又一道理化題。那樣的場景,只會永遠留在我十七歲的夢里。那碗熱湯也成了多年后在異鄉想家時候的一種寄托。
上大學以后,我所有的零花錢基本都拿去吃光了。
在某個人的單車上晃晃悠悠度過去的青春時光,基本都和吃有關。我不記得石家莊橫橫豎豎的街道,我卻記得某個街道上的一個個面館、菜館。
多年后,它們像閃閃亮亮發著璀璨光澤的寶石,提醒我,我曾經在莊子里度過最難以忘懷的,最美好的時光。
原來,那些美食那么誘人,是因為我想起了那年的故事。
看見肥牛的時候,我想起我們一行人在愛樂福火鍋店吃了十七八盤的肉,滿滿一桌,吃到直不起腰。
看見泡芙,我想起你用省下的錢買給我的一袋一袋的泡芙,多奢侈啊,可是滿口香甜的奶油,就像刻在記憶里,無法抹去。
看見水煮肉片,想起川菜館阿姨的笑容,我們在那家店里吃了無數次飯,每次都有水煮肉片。
還有省博門前那條路上,熏肉大餅,糖葫蘆,丸子面,冰激凌。還有馬路邊的十元小火鍋。還有永遠都吃不夠的四川阿姨的串串。還有……
如有一日再見,我一定會和你說,記得科大后面的那家安徽料理不,寬寬的板面上鹵好的雞蛋和豆皮,真讓人魂牽夢繞。你一定笑著說,還那么愛吃,一點都沒變。
距離那年,已經有五個多年頭。
因為記得那些味道,好像一切都沒有變。
就如同,我根深蒂固的吃辣,戒不掉。因為我是西北姑娘。
你的胃會告訴你,你的故鄉在哪里。
而我固執的記得,胸無大志的我們,只希望未來有一天,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那一天來了,卻只剩下自己和記憶。
2011年冬天,考研的那天早上,在考場對面的麥當勞,點了一個漢堡,一杯牛奶。我吃,你看著。因為我們沒有錢。
2012年,我一個人在西安。胃口一如既往的好,在出差的小縣城,一個人吃下了三個肉夾饃,一碗胡辣湯。每天夜里去城中村賣臭豆腐的阿姨那,一個餅子兩串豆腐。阿姨一見我來,就叮囑,多放辣。
那漫長的,孤單的時光,每日下班后陪伴我的長長的影子。在我想起豆腐夾饃的時候就變得格外寥落。
難以忘懷和深刻銘記存在差距,我承認,那段時光,不是難以忘懷,而是被我深深刻在記憶里。提醒著我,向前奔跑,才能離過往更遙遠。
就在今天中午,我在一家葫蘆頭店吃下了一大碗熱騰騰的肥腸湯,同去的小伙伴因為覺得太油膩,只吃下了一半。
我和他說,小時候我奶奶都是把饃饃泡在菜湯里給我吃。用羊尾巴化成油拌上面,發成湯,撒上蔥花就是我的早飯。我媽每次去奶奶家接我,我都抬著一個很大的羊骨頭啃。小伙伴說,怪不得你長得這么瓷實。
奶奶走了好多年,再也吃不到的那個味道,變成她慈祥的笑容,繞在心里。溝溝壑壑,有些難過。
有一日,我在超市買東西,看見果粒橙。想起那年和小伙伴說,等以后有錢了,要買個大冰柜,里面裝滿果粒橙。小伙伴說,等到了那天,你一定不再愛喝果粒橙了。
果然,這些年,我再也沒有喝過果粒橙。
時間在走,我們在變。
只有記憶里的味道是根深蒂固,不會背叛的。
你的胃會時刻提醒你,故鄉在哪里。
而家的味道,變成了千金不換。
所以,愛吃的我。
感恩美食。
讓我永遠能體會到,越過荊棘密布的歲月,還能觸碰到的溫度。